《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建筑防热(房间的自然通风、窗口遮阳)

11-3 房间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组织 二、建筑朝向、间距与建筑群的布局 三、房屋的开口和通风措施 四、建筑平面布置与刨面处理基本原则
11-3 房间的自然通风 一、自然通风的组织 二、建筑朝向、间距与建筑群的布局

自然通风的组织 1.自然通风:由于建筑物的开口(门、窗、过道等) 处存在着空气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作用:利用室内外气流交换,可降低室温和排除湿 气,保证房间正常气候条件与新鲜洁净的空气;同时, 房间有一定空气流动,可加强人体的对流和蒸发散热, 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热压和风压
一、自然通风的组织 1. 自然通风:由于建筑物的开口(门、窗、过道等) 处存在着空气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作用:利用室内外气流交换,可降低室温和排除湿 气,保证房间正常气候条件与新鲜洁净的空气;同时, 房间有一定空气流动,可加强人体的对流和蒸发散热, 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 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热压和风压

*热压: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差所致的空气容重差和进 出气口的高度差。如图11-10。 计算公式: △P=h(o-y) 2 h:进、排风口中心线间的垂 A中和酋 F 直距离 0,1:室内、外空气容重。 图11-10在热压作用下的自盎通风
热压: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差所致的空气容重差和进 出气口的高度差。如图11-10。 计算公式: h i , 0 :进、排风口中心线间的垂 直距离; :室内、外空气容重。 ( ) 0 i P h

风压:风作用在建筑物上而产生的风压差。 如图11-11。 计算公式: P=k 钢面 2g 家 K:空气动力系数; 川阿 v:风速; 激玛 :室外空气容重。 图!-11风吹到房麗上的气流状况
风压:风作用在建筑物上而产生的风压差。 如图11-11。 计算公式: K v 0 :空气动力系数; :风速; :室外空气容重。 g v P k 2 0 2

3.风向投射角: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的法线交角。 如图11-12。 从室内通风来说,风向投射角愈小则对房间通风愈 有利,但屋后旋涡区较大,为保证后一排房屋的通风, 两排房屋间距一般要求达到前幢建筑物高度的4-5倍, 这样用地太多。 风向 法线 图11-12风向投射角
3. 风向投射角: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的法线交角。 如图11-12。 从室内通风来说,风向投射角愈小则对房间通风愈 有利,但屋后旋涡区较大,为保证后一排房屋的通风, 两排房屋间距一般要求达到前幢建筑物高度的4-5倍, 这样用地太多

若有一定风向投射角,对室内风的流场范围和风 速都有影响,如表11-3 表11-3风向投射角与对流场的影响 风向投射角a 室内风速降低值 屋后漩涡区深度 (%) 33H 3 1H 1H
若有一定风向投射角,对室内风的流场范围和风 速都有影响,如表11-3

4.穿堂风的设计要求:一是气流路线应流经人的活动 范围,二是必须有必要的风速,最好达到0.3m/s以上 对有大量余热和有害物质的生产车间,组织自然通风除 保证必要通风量,还应保证气流的稳定性和气流线路的 短捷。 5.组织自然通风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 朝向和间距、合理的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 刨面形式,合理的确定开口面积及位置、门窗装置的方 法及通风的构造措施
4. 穿堂风的设计要求:一是气流路线应流经人的活动 范围,二是必须有必要的风速,最好达到0.3m/s以上。 对有大量余热和有害物质的生产车间,组织自然通风除 保证必要通风量,还应保证气流的稳定性和气流线路的 短捷。 5. 组织自然通风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 朝向和间距、合理的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 刨面形式,合理的确定开口面积及位置、门窗装置的方 法及通风的构造措施

建筑朝向、间距与建筑群的布局 (一)建筑朝向的选择 (二)房屋的间距与建筑群布局 (三)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措施
二、建筑朝向、间距与建筑群的布局 (一) 建筑朝向的选择 (二)房屋的间距与建筑群布局 (三) 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措施

(一)建筑朝向的选择: 原则:首先争取房间自然通风,同时综合考虑防止太阳 辐射以及防止夏季暴雨的袭击等 应使房屋纵轴尽量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例图所示 广州地区各朝向太阳辐射,风向及出现高温和暴雨袭击 方向的范围。 人暴风雨向 出?现高温 的方位 日轴射量 5最佳 朝向选择
(一)建筑朝向的选择: 原则:首先争取房间自然通风,同时综合考虑防止太阳 辐射以及防止夏季暴雨的袭击等。 应使房屋纵轴尽量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例图所示 广州地区各朝向太阳辐射,风向及出现高温和暴雨袭击 方向的范围

二)房屋的间距与建筑群布局: *间距和投射角:要根据风向投射角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程度来选择合理的间距,同时也可结合建筑群体布局方 式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综合考虑风的投射与 房间风速、风流场和旋涡区的关系,选定投射角45左 右较恰当,据此,房间间距以13-1.5H为宜。 建筑群布局和自然通风的关系:一般的平面布局形式 主要有: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周边式等几种。如 图
间距和投射角:要根据风向投射角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程度来选择合理的间距,同时也可结合建筑群体布局方 式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综合考虑风的投射与 房间风速、风流场和旋涡区的关系,选定投射角 左 右较恰当,据此,房间间距以 为宜。 建筑群布局和自然通风的关系:一般的平面布局形式 主要有: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周边式等几种。如 图。 : 0 45 1.3 1.5H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建筑防热(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原则和措施).ppt
- 《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ppt
- 《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建筑日照(作业).ppt
-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参考书(第二版)PDF电子书(共十章).pdf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金属压型钢板的发展和应用.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安装手册.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封面.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目录.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冷弯薄壁型钢.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门式刚架.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6-7)小结.doc
- 钢结构技术培训:《钢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钢结构的除锈及防腐处理、第七章 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常见通病及防范措施.doc
- 《土方工程》课程习题课资料(复习资料电子教案).ppt
- 交通土建高职高专统编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结构设计原理》PDF电子书(第二版,共十四章).pdf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步骤、方法及实例介绍》讲义.ppt
- 《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六讲 轴测投影图.ppt
- 《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课程绪论.ppt
- 《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讲 结构施工图.ppt
- 《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建筑日照.ppt
- 《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ppt
- 《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稳定传热.ppt
- 《建筑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建筑保温.ppt
-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第二章 投影基础.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计算.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3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计算.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建筑消防给水.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4章 建筑消防给水.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5章 建筑排水系统.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计算.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计算.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9章 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doc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建筑内部给水所需水压、水量和增压贮水设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