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则pptx课件(13页)

第五篇《礼记》一则 (虽有嘉肴)
第五篇 《礼记》一则 (虽有嘉肴)

、重点词语积累 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虽:即使.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2)不知其旨也 旨:甘美 (3)虽有至道 至:达到极点 道:道理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 (5)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省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虽: . 嘉: . 肴:_______________ . (2)不知其旨也 旨: . (3)虽有至道 至: . 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 (5)然后能自反也 反: . 即使 好、美 用鱼、肉做的菜 甘美 达到极点 道理 所以 反省

(6)然后能自强也强: 勉励 (7)教学相长也 长 增长,促进 (8)《兑命》曰 命:《尚书》的一种文章体裁,中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 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9)学学半 学 教
(6)然后能自强也 强: . (7)教学相长也 长: . (8)《兑命》曰 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学半 学: . 勉励 增长,促进 《尚书》的一种文章体裁,中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 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教

2.通假字 (1)《兑命》曰 兑通说意思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3古今异义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 困难;疲乏
2. 通假字 (1)《兑命》曰 通 , 意思 . 3. 古今异义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 ,今义: . 兑 说 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不通,理解不了 困难;疲乏

4.词类活用 2)形容词作名词 弗学不知其善[F]也 原意为好的,在文中意思为 好处
4. 词类活用 (2)形容词作名词 弗学不知其善[F]也 原意为 好的 ,在文中意思为 好。处

关键句子翻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 理解不了的地方。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 的学问。 4.《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二、关键句子翻译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 理解不了的地方。 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 3.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 的学问。 4.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内容探究 1.“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 段话是否多余? 答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 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 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答: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 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 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 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三、内容探究 1.“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 一段话是否多余? 答: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 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 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答:以“嘉肴”喻“至道” ,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 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 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 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 相长”的原因。 答: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 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教人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人与学习 互相促进。 4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答: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 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3.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 相长”的原因。 答: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 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教人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人与学习 互相促进。 4.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答: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 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2016预测阅读《〈礼记〉一则》,完成1~4题。(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不知其旨也( 甘美 (2)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3)然后能自强也( 勉励 4)教学相长也( 促进
一、(2016预测)阅读《〈礼记〉一则》,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不知其旨也 ( ) (2)虽有至道 ( ) (3)然后能自强也 ( ) (4)教学相长也 ( ) 甘美 达到极点 勉励 促进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弗学,不知其善也。 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弗学,不知其善也。 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阅读练习_列夫.doc
-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ppt课件1_18_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ppt
- 《列夫·托尔斯泰》读后感(2篇)_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doc
- 《列夫·托尔斯泰》讲学稿_托尔斯泰.doc
- 《列夫·托尔斯泰》表格式教案8_列夫 托尔斯泰.doc
- 《列夫·托尔斯泰》表格式教案8_列夫 托尔斯泰 2.doc
- 《列夫·托尔斯泰》校本练习_列夫.doc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8.doc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方案.doc
-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doc
-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5_4 列夫托尔斯泰.doc
-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4_八下语文3.doc
-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练习.doc
- 《列夫·托尔斯泰》复习练习_列夫托尔斯泰复习篇.doc
- 《列夫·托尔斯泰》增补版ppt课件(25页).ppt
- 《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教学模式操作卡_4.列夫 5.再塑生命.doc
-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1.ppt
-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11.ppt
-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64页).ppt
-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45页).ppt
- 《列子》一则ppt课件(15页).ppt
- 《列子》一则课堂检测_列子.doc
-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ppt课件1_《列子》一则.ppt
-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ppt课件2.ppt
- 《列子》二则《杞人忧天》《杨布打狗》ppt课件1.ppt
- 《列子》二则《杞人忧天》《杨布打狗》导学案_《列子》二则导学案.doc
- 《列子》二则之杞人忧天ppt课件2_列子二则.ppt
- 《列子》二则教案.doc
- 《列子》二则练习题.doc
- 《列子》寓言故事及译文ppt课件.ppt
-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1_《列宁格勒的树》课件.ppt
-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2.ppt
-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3_《列宁格勒的树》教学课件(共16张ppt).ppt
-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17页)_八年级语文列宁格勒的树.ppt
-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18页)_列宁格勒的树.ppt
- 《列宁格勒的树》导学案2_比较阅读2.doc
- 《列宁格勒的树》导学案_列宁格勒的树.doc
- 《列宁格勒的树》教学实录_《列宁格勒的树》教学案例.doc
- 《列宁格勒的树》教学设计.doc
- 《列宁格勒的树》教案1_列宁格勒的树.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