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03 简答

总论 )解释术语构造地质学中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可以举例或绘图说明。 原生构造:Non- Tectonic Structures 1)如何区分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为什么区分之? 应力: 1)在构造地质学中为什么常常使用应力而非力 2)对于变形岩石而言,莫尔包络线的形状对于材料的强度有何说明意义?特别是 包络线的斜率说明什么?所有岩石的包络线都是直线吗?为什么? 3)为什么做莫尔圆仅仅利用最大和最小主应力? 4)直线状莫尔包络线对于材料意味着什么? 5)计算洋壳下7km深处一个倾角为30°断层面上的静岩应力值。 6)应力椭球体和应变椭球体之间的差别? 应变 1)有限应变和增量应变之间的关系? 2)标准的应变标志应具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对于定量计算应变而言,化石比其他标志更优选? 4)变形岩石中常用来估算应变的标志有哪些? 5)列举影响应变的主要因素 6)什么因素制约着地壳岩石的脆一韧性转变深度? 7)描述材料的非弹性表现,绘出理想材料的应变一时间图 8)围压对于岩石强度的影响如何? 9)在相同的温度和围压条件下如何使得一个物体具有塑性或弹性表现? 显微构造与变形机制 为什么金属中的变形过程对于岩石而言并非理想的模型? 2)描述水解弱化过程,在什么岩石中?在什么条件下最易发生? 3)描述并讨论在显微尺度上发生的三种种要变形机制。 破裂 简述张节理的证据? 2)什么是柱状节理?他们是怎形成的? 3)讨论比较MOHR和 GRIFFITHS准则? 断层分类 擦痕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区分断层和节理? 3)多数断层虽然定义为正、逆或者走滑,一般具有斜向分量,为什么? )当断层两侧的岩石具有相当的强度时,断层崖可以出现吗?为什么? 5)绘制应力一应变图解说明粘一滑现象? 6)在未知地区寻找何种证据说明大规模逆冲断层的存在 7)如何区分一个低角度逆冲断层和角度不整合? 8 为什么逆冲断层常常伴随有倒转褶皱? 9)确定前展式还是后展式逆冲断层的主要证据 10)什么叫做压剪和张剪?应该形成什么现象? 11)如何确定生长断层的形成时间? 12)生长断层一定是正断层吗? 13)区分铲状断层、拆离断层、生长断层的概念?
总论: 1) 解释术语构造地质学中的几何学、 运动学和动力学。可以举例或绘图说明。 原生构造:Non-Tectonic Structures 1)如何区分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为什么区分之? 应力: 1) 在构造地质学中为什么常常使用应力而非力? 2) 对于变形岩石而言,莫尔包络线的形状对于材料的强度有何说明意义?特别是 包络线的斜率说明什么?所有岩石的包络线都是直线吗?为什么? 3) 为什么做莫尔圆仅仅利用最大和最小主应力? 4) 直线状莫尔包络线对于材料意味着什么? 5) 计算洋壳下 7km 深处一个倾角为 30断层面上的静岩应力值。 6) 应力椭球体和应变椭球体之间的差别? 应变: 1)有限应变和增量应变之间的关系? 2)标准的应变标志应具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对于定量计算应变而言,化石比其他标志更优选? 4)变形岩石中常用来估算应变的标志有哪些? 5)列举影响应变的主要因素。 6)什么因素制约着地壳岩石的脆—韧性转变深度? 7)描述材料的非弹性表现,绘出理想材料的应变—时间图。 8)围压对于岩石强度的影响如何? 9)在相同的温度和围压条件下如何使得一个物体具有塑性或弹性表现? 10) 显微构造与变形机制 1) 为什么金属中的变形过程对于岩石而言并非理想的模型? 2) 描述水解弱化过程,在什么岩石中?在什么条件下最易发生? 3) 描述并讨论在显微尺度上发生的三种种要变形机制。 破裂: 1) 简述张节理的证据? 2) 什么是柱状节理?他们是怎形成的? 3) 讨论比较 MOHR 和 GRIFFITHS 准则? 断层分类 1) 擦痕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2) 怎样区分断层和节理? 3) 多数断层虽然定义为正、逆或者走滑,一般具有斜向分量,为什么? 4) 当断层两侧的岩石具有相当的强度时,断层崖可以出现吗?为什么? 5) 绘制应力—应变图解说明粘—滑现象? 6) 在未知地区寻找何种证据说明大规模逆冲断层的存在? 7) 如何区分一个低角度逆冲断层和角度不整合? 8) 为什么逆冲断层常常伴随有倒转褶皱? 9) 确定前展式还是后展式逆冲断层的主要证据? 10) 什么叫做压剪和张剪?应该形成什么现象? 11) 如何确定生长断层的形成时间? 12) 生长断层一定是正断层吗? 13) 区分铲状断层、拆离断层、生长断层的概念?

褶皱: 例说明褶皱几何描述的几个概念? 2)绘图说明平卧褶皱、等斜褶皱、倒转褶皱、正常褶皱和不对称褶皱? 3)区别褶皱枢纽、轴、脊线和槽线? 4 描述圆桶状褶皱的特点? 5)区别向形和向斜、背形和背斜? 6)绘图说明弯滑褶皱个部分的应变特点与伴生的构造型式? 7)绘图说明弯流褶皱个部分的应变特点与伴生的构造型式? 8)野外如何区分原生(非构造成因)和次生(构造成因)褶皱? 线理和面理 擦痕叫做线理吗?为什么? 2)什么叫做交面线理?如何形成的? 3)为什么自然界形成的线理具有透入性?
褶皱: 1) 举例说明褶皱几何描述的几个概念? 2) 绘图说明平卧褶皱、等斜褶皱、倒转褶皱、正常褶皱和不对称褶皱? 3) 区别褶皱枢纽、轴、脊线和槽线? 4) 描述圆桶状褶皱的特点? 5) 区别向形和向斜、背形和背斜? 6) 绘图说明弯滑褶皱个部分的应变特点与伴生的构造型式? 7) 绘图说明弯流褶皱个部分的应变特点与伴生的构造型式? 8) 野外如何区分原生(非构造成因)和次生(构造成因)褶皱? 线理和面理 1) 擦痕叫做线理吗?为什么? 2) 什么叫做交面线理?如何形成的? 3) 为什么自然界形成的线理具有透入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02 填空.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01 名词解释.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构造地质学(试卷).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构造地质学(答案).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2001review.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2001entrance-final.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2001entrance-b.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2001entrance-a.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二).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一).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景观生态学系统.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陆地生态系统.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ppt
- 中国地质大学:《地籍管理学 Cadastral Management》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第九章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ppt
- 中国地质大学:《地籍管理学 Cadastral Management》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第八章 地籍档案管理.ppt
- 中国地质大学:《地籍管理学 Cadastral Management》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第七章 土地统计.ppt
- 中国地质大学:《地籍管理学 Cadastral Management》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第六章 土地登记.ppt
- 中国地质大学:《地籍管理学 Cadastral Management》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第五章 土地条件调查.ppt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04 简述.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05 阐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绪论.doc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球、大气与飞行.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旅游交通地理.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东北北国风光关东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旅游者地理研究.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人文旅游资源.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旅游地理区划.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旅游产品开发.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华南南国风光闽粤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西北大漠草原丝路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青藏世界屋脊雪域藏乡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西南岩溶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黄河中下游名山海景京都古迹旅游区.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