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题画二则》案2_板桥题画二则

板桥题画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郑板桥的相关知识 2.文言文知识积累 3.熟读课文 4.理解作者从画竹中悟出的道理 了解作者 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 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 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 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为ˉ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 兰蕙为最工。其中最突出的要算竹子。在他的文集中,写竹的画和写竹的诗, 俯拾皆是,数目之众,难以统计。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是郑板桥有名的咏竹诗。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 多得不可胜数。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于郑板桥。 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 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 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 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流程一·自学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饱含感情。先自由读然后 齐读。(5分钟完成) 平行练习【试试看,我能行】 1.本文的作者是( ),()代著名的( 选自《 》 ·流程二·自学指导根据译文及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课文,小组长检查。 (6分钟完成) 1译文 (1).在江边画馆,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 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 了作画的想法。其实,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并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 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趁兴落笔。迅速变化了形态,这时,笔 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 之前,这是确定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才是变化机巧。唯独 作画是这样吗? (2.)文与可画竹子,(在落笔前)心中已有了竹子完整的形象;郑 板桥画竹子,心中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颜色的深浅、枝叶的疏密,枝
板桥题画二则 学习目标: 1. 了解郑板桥的相关知识 2. 文言文知识积累 3. 熟读课文 4. 理解作者从画竹中悟出的道理 了解作者 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 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 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 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 兰蕙为最工 。其中最突出的要算竹子。在他的文集中,写竹的画和写竹的诗, 俯拾皆是,数目之众,难以统计。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是郑板桥有名的咏竹诗。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 多得不可胜数。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于郑板桥。 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 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 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 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流程一·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饱含感情。先自由读然后 齐读。(5 分钟完成) 平行练习【试试看,我能行】 1. 本文的作者是( ),( )代著名的( )、( )。 选自《 》。 ·流程二·自学指导 根据译文及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课文,小组长检查。 (6分钟完成) 1.译文 (1). 在江边画馆,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 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 了作画的想法。其实,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并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 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趁兴落笔。迅速变化了形态,这时,笔 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 之前,这是确定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才是变化机巧。唯独 作画是这样吗? (2.) 文与可画竹子,(在落笔前)心中已有了竹子完整的形象;郑 板桥画竹子,心中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颜色的深浅、枝叶的疏密,枝

叶的长短和粗细,信手画下去,自然形成了格局,所画的竹子形神兼备。 轻视这一点的晚辈,哪里敢狂妄地效法前辈!但是心中有没有竹子完整 的形象,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3)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剧组也。 (4)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 流程三·自学指导再读课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平行练习 1.第一则题画文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第二则题画文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3.“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它在本文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 什么? 4.读了这两则谈画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悟? 5.课后练习三
叶的长短和粗细,信手画下去,自然形成了格局,所画的竹子形神兼备。 轻视这一点的晚辈,哪里敢狂妄地效法前辈!但是心中有没有竹子完整 的形象,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 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2)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3)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剧组也。 (4) 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 ·流程三·。自学指导 再读课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 平行练习 1. 第一则题画文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 第二则题画文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3. “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它在本文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 什么? 4. 读了这两则谈画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悟? 5.课后练习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5页)_《板桥题画二则》上课课件.ppt
- 《松鼠日记课件(18页)_松鼠日记.ppt
- 《松鼠日记课件4_北师版-松鼠日记(1课件.ppt
- 《松鼠日记课件2_北师大二年上册《松鼠日记》.ppt
- 《松鼠日记课件1_12、《松鼠日记》-松鼠日记课件.ppt
- 《松鼠和松果课件3_松鼠和松果PPT5.ppt
- 《松鼠和松果课件2_松鼠和松果.ppt
- 《松鼠和松果课件1_10_松鼠和松果_上课用.ppt
- 《松鼠》表格式案.doc
- 《松鼠》表格式导学案.doc
- 《松鼠》案9.doc
- 《松鼠》案12_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1.doc
- 《松鼠》学设计8.doc
- 《松鼠》导学案(学生、师版).doc
- 《松鼠》导学案(学生、师版).doc
- 《松鼠》导学案.doc
- 《松鼠》导学案5.doc
- 《松鼠》导学案3.doc
- 《松鼠》导学案2.doc
- 《松鼠》备课和练习_松鼠备课和练习.doc
- 《板桥题画二则》练习题_第一部分.doc
- 《枕草子》两课件.ppt
- 《林中小溪课件6.ppt
- 《林中小溪课件7_林中小溪.ppt
- 《林中小溪课件(12页).ppt
- 《林中小溪课件(15页).ppt
- 《林中小溪》学案_2 林中小溪.doc
- 《林中小溪》导学案.doc
- 《林中小溪》案10(表格式).doc
- 《林中小溪》案11.doc
- 《林中小溪》表格式导学案(2课时)_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doc
- 《林中小溪》表格式案9_课题.doc
- 《林冲棒打洪头课件1.ppt
- 《林冲棒打洪头课件1.ppt
- 《林冲棒打洪头课件2.ppt
- 《林冲棒打洪头》练习题.doc
- 《林头风雪山神庙x课件(20页).pptx
- 《林头风雪山神庙说课课件1_林头风雪山神庙.ppt
- 《林头风雪山神庙说课课件2_《林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ppt
- 《林头风雪山神庙课件(18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