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九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微生物学

第九章訊境污濞按制蜀治貍 中的微生物学 主要内容 在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废气处 理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第九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 中的微生物学 主要内容: 在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废气处 理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第一节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废水的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 氧的关系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根据 微生物在构筑物中处于忌浮状态或固着状态, 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和 生物膜是净化污(废)水的工作主体。 下图为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废水的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 氧的关系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根据 微生物在构筑物中处于悬浮状态或固着状态, 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和 生物膜是净化污(废)水的工作主体。 下图为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过程

(a) PRIMARY TREATMENT (b) SECONDARY TREATMENI (c) DISINEECTION AND RELEASE (Biological oxidation) ( sCreening 3 Primary effluent Effluent is disinfected Amng undergoes aeration by chlorination and grinding of microorganisms Trickling fiter released sewage, Solid matter Primary effluent Chlorinator Settling tar systerm Aeration tank ffluent Secondary sludge trom settling tank sLudge effiuent(7) Sludge is dr removed and isposed of in landfill or (5 Remaining sludge agrieultural digeste pically, land producing methane □w rocesses Anaerobic sludge digeste Drying bed processes d)SLUDGE DIGESTION

第一节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续 好氧活性污泥法 (一)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1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质 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 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 污(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 在一起所形成的絮状体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续) 一、好氧活性污泥法 (一)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1.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质 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 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 污(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 在一起所形成的絮状体

第一节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续) (1)组成:微生物(好氧、兼性及少量厌氧)十 固体杂质(有机和无机) (2)性质:絮状,大小为0.02-02mm,比表面积在 20-100cm2/ml 颜色:生活污水一般为黄褐色,工业污水则与 水质有关; 含水率在99%,比重1.002-1.006,具有沉降性 能 pH在6-7,弱酸性,具一定的缓冲能力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续) (1)组成: 微生物(好氧、兼性及少量厌氧) + 固体杂质(有机和无机) (2)性质:絮状,大小为0.02-0.2mm,比表面积在 20-100cm2 /ml; 颜色:生活污水一般为黄褐色,工业污水则与 水质有关; 含水率在99%,比重1.002-1.006,具有沉降性 能; pH在6-7,弱酸性,具一定的缓冲能力

第一节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续 2.好氧活性污泥的存在状态 在完成混合式曝气池中,以悬浮状态存在,均匀 分布 在推流式曝气池内,随推流方向而有变化。 3.好氧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 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 在其上面生长有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 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等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续) 2.好氧活性污泥的存在状态 在完成混合式曝气池中,以悬浮状态存在,均匀 分布; 在推流式曝气池内,随推流方向而有变化。 3.好氧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 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 在其上面生长有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 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等

第一节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续 4.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 常用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或 MLVSS(混合 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来表示。 般城市污水处理中,MLSS在20003000gL, 工业废水在3000mg左右,高浓度工业废水在 30005000mg/L lm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数在107-10个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续) 4.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 常用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或MLVSS(混合 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来表示。 一般城市污水处理中,MLSS在2000-3000mg/L, 工业废水在3000 mg/L左右,高浓度工业废水在 3000-5000 mg/L。 1ml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数在107 -108个

避水 出 具气 二沉池 回流污泥 剩拿况 图5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

显微镜下的活性污泥 00m
显微镜下的活性污泥

第一节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续) (二)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吸附有机物 降解有机物 (三)菌胶团的作用 (1)对有机物进行吸附和氧化分解 (2)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 环境 (3)为原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续) (二) 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吸附有机物 降解有机物 (三)菌胶团的作用 (1)对有机物进行吸附和氧化分解 (2)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 环境 (3)为原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一章 病毒.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绪论.ppt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pdf
- 《植物学》植物学习题.doc
- 《植物学》植物学习题与解答.doc
- 《植物学》植物学的名词解释.doc
- 《植物学》考博试题.doc
- 中国科学院:《普通生物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doc
- 中国科学院:《普通生物学》考研名词解释.doc
- 中国科学院:《普通生物学》海洋所生态学试题.doc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pdf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生物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pdf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动物学》200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pdf
- 中国科学院:《普通生物学》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试题合集.doc
- 《植物系统分类学》电子教案.doc
- 《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各章习题集(共十四章,附答案).doc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习题集.doc
- 《染色体的观察》讲义.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影响因子.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作用.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ppt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乐毅全)_第四章 微生物生理.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讲义:第一章 糖类 第一节 单糖 第二节 双糖和三糖 第三节 寡糖 第四节 多糖 第五节 结合糖(glycoconjugate).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讲义:第三章 蛋白质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氨基酸 第三节 肽 peptide 第四节 一级结构(共价结构)第五节 二级结构和纤维状蛋白质 第六节 球状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与功能 第七节 性质与分离、纯化、鉴定.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讲义:第二章 脂类 Lipids 第一节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脂酰甘油 第三节 磷脂 第四节 鞘脂类 第五节 结合脂类 第六节 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讲义:第九章 脂代谢 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第二节 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第三节 脂肪酸及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 第四节 甘油磷脂代谢.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讲义:第八章 糖代谢 第一节 糖酵解 glycolysis 第二节 三羧酸循环 第三节 磷酸已糖支路(HMS)第四节 糖醛酸途径 第五节 糖的合成代谢.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讲义: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消化、降解及氮平衡 第二节 氨基酸分解代谢 第三节 氨基酸合成代谢.doc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目录.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使用说明.doc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第三章 酶.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第四章 糖代谢.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第五章 脂类代谢.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第六章 生物氧化.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版)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