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7.1)内分泌概论

第七章内分泌机能 第一节内分泌概论 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第三节激素分泌的调控
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 第一节 内分泌概论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第三节 激素分泌的调控

第一节内分泌概论 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 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 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 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第一节 内分泌概论 • 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 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 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 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 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现在认为,机体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内分泌的功能 松果体 下丘脑 下丘脑 松果 垂体 甲状腺 63 副甲状腺 胸腺 (睾男 巢性丸性 00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内分沁系统的分布
• 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 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现在认为,机体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内分泌的功能

激素: 概念: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 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激素的分类 1,非类固醇激素 (1)蛋白质肽类)激素:胰岛素、降钙素 (2)氨基酸(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和甲状腺激素。 2类固醇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 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
激素: • 概念: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 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 (一)激素的分类 • 1.非类固醇激素 • (1)蛋白质(肽类)激素:胰岛素、降钙素 • (2)氨基酸(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和甲状腺激素。 • 2.类固醇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 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生物信息传递 激素只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节其固有的生理 生化反应。∴将激素称为“第一信使”。 2.相对特异性 激素与组织细胞是广泛接触特异作用,关键取决于靶 细胞的特异受体。 3.高效能生物放大 如毫克的甲状腺激素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约 4200000J(焦耳) 4.颉顽与协同作用 生长素→[血糖↑←糖皮质激素 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 1.生物信息传递 激素只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节其固有的生理 生化反应。∴将激素称为“第一信使” 。 • 2.相对特异性 激素与组织细胞是广泛接触特异作用,关键取决于靶 细胞的特异受体。 • 3.高效能生物放大 如l毫克的甲状腺激素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约 4200000J(焦耳)。 • 4.颉顽与协同作用 生长素→[血糖↑]←糖皮质激素 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激素作用的专门性 每一种激素只能与一种受体结合,而每一种受体也 只能与一种激素结合,这就决定了两者作用的高 度特异性。 (二)激素受体及其特性 (1)细胞膜受非类固醇激素不能溶于脂肪,难于穿过细胞膜 (双层脂质膜),故其受体一般均处于细胞膜,且作用机制主 要由cAMP充当“第二信使”进行介导。 (2)胞内类固醇激素由于可溶于脂肪,故其极易穿过细胞 膜进入膜内。因此,这些激素的受体绝大部分处于细胞质,个 别的处于细胞核(如甲状腺激素)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 (一)激素作用的专门性 每一种激素只能与一种受体结合,而每一种受体也 只能与一种激素结合,这就决定了两者作用的高 度特异性。 • (二)激素受体及其特性 • (1)细胞膜受体: • (2)细胞内受体: 非类固醇激素不能溶于脂肪,难于穿过细胞膜 (双层脂质膜),故其受体一般均处于细胞膜,且作用机制主 要由cAMP充当“第二信使”进行介导。 类固醇激素由于可溶于脂肪,故其极易穿过细胞 膜进入膜内。因此,这些激素的受体绝大部分处于细胞质,个 别的处于细胞核(如甲状腺激素)

∈三)激素作用机制与过程 1非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e 细胞膜 受体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激素受体 复合物 腺苷酸环化酶 激素受体复合物 G蛋白 (CAMP (无活性 激活腙苷酸环化酶(AC (e) (有活性 胞液 底物 AT EAMP(第二信 (无活性) 使 底物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有活性 细胞内生物效应 细胞核 细胞功能改变
(三)激素作用机制与过程 • 1.非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激素-受体复合物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细胞内生物效应 cAMP(第二信 使)

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类固醇激素 激素进入细胞膜 细胞膜 与胞浆受体结合一HR复合物 核糖体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mRNA H-R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 -R复合物 细胞核 d mRNA 调控DNA转录过程 受体 细胞内生物效应 DNA 受体复合体
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激素进入细胞膜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调控DNA转录过程 细胞内生物效应 H-R复合物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 的非蛋白质的特异位点上 H-R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 与胞浆受体结合→H-R复合物

返回
•返回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7.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呼吸机能(4.2)气体交换和运输.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肾脏机能(6.1)肾脏的基本结构.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呼吸机能(3.2)血管生理.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5.2)能量代谢.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5.1)物质代谢.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5.3)体温.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呼吸机能(4.4)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呼吸机能(4.3)呼吸运动的调节.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循环机能(3.4)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循环机能(3.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呼吸机能(4.1)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循环机能(3.1)心脏的机能.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1.2)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血液(2.3)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1.1)肌纤维的结构.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血液(2.1)概述.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1.3)肌纤维的收缩过程.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1.4)骨骼肌特性.pps
-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s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运动导论.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田径运动的技术原理.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中学田径教学.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竞赛组织与裁判法.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田径运动场地.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短跑技术5次课.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跨栏技术5次课.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跳高技术.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跳远技术5次课.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铅球技术.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铁饼技术.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竞走技术.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中长跑技术课.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接力跑技术.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三级跳远4次课.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撑杆跳高(助跑技术、起跳接悬垂摆体、悬垂摆体和后仰举腿、引体、转体过竿技术、全程过杆技术).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链球技术.doc
-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田径概述.ppt
- 健美训练教程_仰卧起坐的正确做法.doc
- 健美训练教程_健美训练三要素Ⅰ.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