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考察单个商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其与价格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 供求定 市场均衡的实现。并对供求上 华系进 阐明需求价格 件的大小与收益的关系。通过本章 行的基本要素及运行规往 有更具体化、量化的了解,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现实市场变化及其某些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供求曲线、均衡、弹性公式与分析、弹性值区间的划分。 课貲新学设计,采取过论式逐层推讲粉学。着重结合两个方面的问期讲行数学。一是结 合世界市场无 生产和我国加入O后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云用所学原理进行分 一是结合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供求与 价格相互关系及其价格决定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课时:6 教案内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经济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受到 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 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行为均是理性的,即都在追求利益最大 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基本内容体系框塑(见19页图) 1 般商品市场中的局部均衡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要素市场中的局部均衡理论(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理论: 6、微观经济政 第1章为引论:2-7章研究一般商品市场中的局都均衡:8-9章研究要素市场中的局 均衡:10章研究一般市场的均衡:11章研究市场经济的均衡状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12章 研究保持市场经济效率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需求曲线 关于需求问题,我们分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个人需求 1、定义: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 它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说明:对于需求定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考察单个商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其与价格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 供求定律、市场均衡的实现。并对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阐明需求价格弹 性的大小与收益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对市场运行的基本要素及运行规律 有更具体化、量化的了解,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现实市场变化及其某些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供求曲线、均衡、弹性公式与分析、弹性值区间的划分。 课堂教学设计:采取讨论式逐层推进教学。着重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教学:一是结 合世界市场石油生产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 析;一是结合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供求与 价格相互关系及其价格决定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课时:6 教案内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经济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受到 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 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行为均是理性的,即都在追求利益最大 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三、基本内容体系框架(见 19 页图) 1、一般商品市场中的局部均衡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要素市场中的局部均衡理论(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理论; 6、微观经济政策 第 1 章为引论;2-7 章研究一般商品市场中的局部均衡;8-9 章研究要素市场中的局部 均衡;10 章研究一般市场的均衡;11 章研究市场经济的均衡状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12 章 研究保持市场经济效率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需求曲线 关于需求问题,我们分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个人需求 1、定义: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 它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说明:对于需求定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I)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hice人、需求量(Quantity): 打算购买的数量。 (3)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现实的支付能力指拥有足够的货币来支持。 (4》一定时间的需求。 这几个约束条件,少了一个条件都不行。 的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时0它们 价格、消费者 和消费者对该 价格期 )商品本身的价格。 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 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分为两种情况。对于 一般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 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 变化。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 的需求量呈反万变 牙的价格保持 相关的其它商品 种是 种是代羊 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南相 满足 ,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例如手 机与 带。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录音机)价格上升时,对另 种商品(例如磁带 的需求就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互补商品价 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 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例如 羊肉和牛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这种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羊肉)价格 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羊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 多吃牛肉反之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替代商品价格变化引 起该商品 求量 间变 消 者的9 者对某种商品的偏 支增强时 会增如 人们生活与 特别是当时当地的 响(如攀 ⑤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顶期某种商 品的价格 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 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清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 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这也是一个心理因素,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 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由此可以看出:需求是一个多元函数,可用Q=P,wety」 .)表示。研究多元函数出 较复杂,而且对于探讨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来说,没有必要讨论复杂的多元函数,因此,我 们只研究比 简单的 函数。或者说, 只研究需求是价格的一元函数, 3、需求是价格的函数 Q=fip)】 这一公式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若一一对应的关系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a为商品的需求量。 为了更进一步简化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 o=a-B (P) 其中a、B为常数,a为截距,B为斜率倒数。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Q=∫(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 一对应的关系。这种
⑴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Price)、需求量(Quantity)。 没有相应的价格,就谈不上需求。 ⑵愿意发生的需求;需求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购买量,是消费者预计、愿意或 打算购买的数量。 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现实的支付能力指拥有足够的货币来支持。 ⑷一定时间的需求。 这几个约束条件,少了一个条件都不行。 2、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 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 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 ⑴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 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⑵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分为两种情况。对于 一般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 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 变化。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⑶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 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 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相关关系不同,对商品本身需求量变化的影响也不同。 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例如录音机与磁 带。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录音机)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磁带) 的需求就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互补商品价 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 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例如,羊肉和牛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这种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羊肉)价格 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羊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 多吃牛肉。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替代商品价格变化引 起该商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动。 ⑷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的偏好是心理因素,但更多地受人们生活与 其中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影响(如攀比心理等)。 ⑸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 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 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这也是一个心理因素,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 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由此可以看出:需求是一个多元函数,可用 Qd=f(p,w,e,r,t,y.)表示。研究多元函数比 较复杂,而且对于探讨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来说,没有必要讨论复杂的多元函数,因此,我 们只研究比较简单的一元函数。或者说,只研究需求是价格的一元函数。 3、需求是价格的函数 Qd=f(p) 这一公式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式中,P 为商品的价格;Qd 为商品的需求量。 为了更进一步简化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 Q d =α-β(P) 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 Q d =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

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加以表示。 1.求 商品的需求表是 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 的蒂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表2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一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元) 2 3 4 5 6 1 需求量(单位数) 700 600500400300 200 100 商品的需 以清是 品价格 为 步上升为3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 1500 单位 求 是用数 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1)含义与图形 需求曲线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商品的需求曲 线是根据周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 2一2是根据表2一1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 指出 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 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 自变量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 图中的需求曲线是这样得到的:根据表 需求量的组合 4 D 2 1 数 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Q 图2一2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且 右于阻分划性 正是由于这一假定,在图2一2中才可以将商品的各个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 点A、B、C 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条光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 图2一2中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 型的。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是相等的 当需求函数为非 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是不相等的。 线的特例情说 现多 在任消费、价格预期、“价 一质”观念等条件 下。 不规曲线。证券黄金市场的需求曲线往往在价格上升到一定点后,随着价格继续 上升,向右弯回。有的向左弯回。 (?)君求完理 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 者之间的关系。从表2一1中可见,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相应地,在 图2一1中的求曲线具有 个明的特征,它是同石下万预料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普適存在,被称为需求 定 理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
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加以表示。 1.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 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 2—1 是一张某商品的需求表。 表 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元) 1 2 3 4 5 6 7 需求量(单位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从表 2—1 可以清楚的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譬如,当商品价格为 1 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 700 单位;当价格上升为 2 元时,需求量下降为 600 单位;当价格进 一步上升为 3 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少的 500 单位;如此等等。需求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 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2.需求曲线 (1)含义与图形 需求曲线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商品的需求曲 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 2—2 是根据表 2—1 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 在图 2—2 中,横轴 OQ 表示商品的数 量,纵轴 OP 表示商品的价格。应该指出的 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微观经济学分 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 自变量 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 Q。 图中的需求曲线是这样得到的:根据表 2—1 中每一个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 在平面坐标图中描绘相应的各点 A、B、C、 D、E、F、G,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便得 到需求曲线 Q d = f(P)。它表示在不同的价 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 数量。 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 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具 有无限分割性。正是由于这一假定,在图 2—2 中才可以将商品的各个价格—需求量的组合 点 A、B、C.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条光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 图 2—2 中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 型的。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是相等的。 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是不相等的。 (2)需求曲线的特例情况* 在某些市场上,需求曲线呈现多种不同情况: *呈自左下发方向右上方倾斜。在存在炫耀性消费、价格预期、“价——质”观念等条件 下。例 1988 年抢购风、奢侈品消费等 *不规则曲线。证券、黄金市场的需求曲线往往在价格上升到一定点后,随着价格继续 上升,向右弯回。有的向左弯回。 (3)需求定理 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 者之间的关系。从表 2—1 中可见,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相应地,在 图 2—1 中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 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 定理。在理解价格的决定时,需求定理是很重要的。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 图 2-2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 P 8 6 7 5 4 3 2 1 A B C D E F G Qd=f(P)

动,即需求量随若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若对需求价 格函数O=f(P)求一阶导数,一般都有: do 求定理作为一种经这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个罗设多件就品“其 条件不变”。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 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 是不变的。离开了这 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 市场需求定义如下:市场需求是一个表列,它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 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 总。 第三节供给曲线 关于供给问题,也可以分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两个方面来讨论 单个厂商的供给函数 1、定义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 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理解这一概念,强调以下三个要点: (I)生产者的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Price人需求量(Quantity)。 没有相应的价格,或谈不上市场供给。 2)愿意发生的供给:供给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售实量,是生产者预计、愿意或 打算供给的数量 (3)指有效供给量:即有现实生产能力的供给。现实的生产能力指拥有足够的生产条件来 支持 这几个约束条件,少了一个条件都不行。 2母影的世给量的士要因麦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 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它们各自对商品的供给 量的影响如下 商品的价格的价格: 一般来说 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 量京 品的保的 ,在商品自 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 成本上 从而使得商 是在 生产 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幸,降低生 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 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例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 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乐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 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 品的价格会腰 严者在审利足生 时就会减 供销 1980 品的供给规 代 且 由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 元 可用Q=fp,we,ry 来表示。在分析局部均衡问题时,我们也没有必要讨论复杂的多元函数,为了使问题简化, 我们假定除了厂商所生产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厂商供给的其它因素不变,于是我们得到 元的供给函数
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若对需求价 格函数 Qd=f(P)求一阶导数,一般都有: <0 dP dQd 需求定理作为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个假设条件就是“其他 条件不变”。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 是不变的。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 三、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定义如下:市场需求是一个表列,它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 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 总。 第三节 供给曲线 关于供给问题,也可以分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单个厂商的供给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 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理解这一概念,强调以下三个要点: ⑴生产者的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Price)、需求量(Quantity)。 没有相应的价格,就谈不上市场供给。 ⑵愿意发生的供给;供给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售卖量,是生产者预计、愿意或 打算供给的数量。 ⑶指有效供给量;即有现实生产能力的供给。现实的生产能力指拥有足够的生产条件来 支持。 这几个约束条件,少了一个条件都不行。 2.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 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它们各自对商品的供给 量的影响如下。 ⑴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 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⑵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 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⑶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 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⑷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 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例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 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⑸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乐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 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 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⑹政府税收政策。这是 1980 年代以来一直引起重视的一大因素。 由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也是多元函数,可用 Qs=f(p,w,e,r,t,y.) 来表示。在分析局部均衡问题时,我们也没有必要讨论复杂的多元函数,为了使问题简化, 我们假定除了厂商所生产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厂商供给的其它因素不变,于是我们得到一 元的供给函数

Q$=f (P)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的供给量。当使用线性函数时,其形式为: Q 式中 Y为常数 Y>0。与该函数相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函数Q P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存在若 对应的关系 这种函数 系可以分别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一数量组合 A B c D E 价格(元) 3 4 5 6 供给量(单位数) 0 200 400 600 800 表)禁表示了商品的价知仕给品之间的雨关系。份如当价为6元时 商品的供给量为800单位: 当价格下隆为4元 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400单位: 当价格进 步下降为2元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零。供给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 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2,供给曲线 (1)含义和图无 【根据供会的供给曲线是以几何留形表示商的格所给的,给曲线一 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2一3便是 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在平面坐标图上,把根据供给 的必标占AB.下连结扫来的纯就 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 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 87 量。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光浴 的和连续的曲线, 它是建立在商品的价格和相 应的供给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的假设基 础上的 供给曲线可 以是直线型 A 线性函数 相应 0'=f(P) 数则应的给曲线具曲刷的。直线开 12t03t040050i6to70o800Q 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是相等的,曲线型 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则不相等 图2一3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2)供给曲线的特例 典型的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不规则。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随着工资进一步提高,工 人劳动的供绘 可减少,曲线问左弯回 市场如古字画等,供给曲线也可能不规则同上 为基础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二者之间 表现出向 都 的 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供给定理。若对供给价格函数Q「《P 求一阶导数, 一般都有:
QS = f(P) 式中,P 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当使用线性函数时,其形式为: QS = -δ + γ(P) 式中,δ、γ为常数,且δ、γ>0。与该函数相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 QS =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1.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 2—2 是一张某商品的供给表。 表 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价格(元) 2 3 4 5 6 供给量(单位数) 0 200 400 600 800 表 2—2 清楚地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例如,当价格为 6 元时, 商品的供给量为 800 单位;当价格下降为 4 元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 400 单位;当价格进 一步下降为 2 元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零。供给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 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2.供给曲线 (1)含义和图形 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曲线是 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 2—3 便是 根据表 2—2 所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 图中的横轴 OQ 表示商品数量,纵轴 OP 表示商品价格。在平面坐标图上,把根据供给 表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所得到的相应 的坐标点 A、B、C、D、E 连结起来的线,就 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 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 量。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光滑 的和连续的曲线,它是建立在商品的价格和相 应的供给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的假设基 础上的。 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 也可以是曲线型。如果供给函数是一元一次的 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为直线型,如图 2—3 中的供给曲线。如果供给函数是非线性函 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就是曲线型的。直线型 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是相等的,曲线型 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则不相等。 (2)供给曲线的特例* *典型的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不规则。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随着工资进一步提高,工 人劳动的供给反而减少,曲线向左弯回。 *特殊商品市场如古字画等,供给曲线也可能不规则同上。 3.供给定理 以供给函数为基础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二者之间 的规律。从表 2—3 可见,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相应地,在图 2—8 中的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 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供给定理。若对供给价格函数 Qs=f(P) 求一阶导数,一般都有: Q f (P) s = 图 2-3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 P 8 7 6 5 4 3 2 1 0 A B C D E

本节描球了关于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现象,至于商品的价格 和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具体原因,或者说,为什么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这将在第六章完全章争的市场中得到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 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供给量的加总。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 一、均衡的含义 1、均衡(equilibrium)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 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如矛与盾,供给与需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等。 2、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单个市场或 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社会中所 有的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3 般均衡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的。 均衡价格的决定 1、定义: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 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三点 《1)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 结果 (2)需求与供给对于均衡价格的形成作用不分主次: (3)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 2、均衡价格的形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 调节下形成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第 时候的同一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ntiw)。从几何意义上说, 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 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 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现狂把 中的需求曲线和图 供 商品的 商品的均 故是力 企业)的条件下,商品的均衡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 量相互作用及其价格波动自发形成的。这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01002002004005006007008000 1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给予均衡以一种更广义的解释:即不管相对应的是否相等,只要它们的差 领保持不变,也属于均衡状态 图2一13均衡价格的决定
>0 dP dQs 本节描述了关于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现象,至于商品的价格 和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具体原因,或者说,为什么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这将在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得到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三、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 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供给量的加总。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 一、均衡的含义 1、均衡(equilibrium)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 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如矛与盾,供给与需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等。 2、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单个市场或 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社会中所 有的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3、一般均衡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的。1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1、定义: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 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三点 ⑴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 结果; ⑵需求与供给对于均衡价格的形成作用不分主次; ⑶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 2、均衡价格的形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 调节下形成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 时候的同一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 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 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现在把图 2—1 中的需求曲线和图 2—3 中的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用图 2—13 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不存在任何外力干预(政府或垄断 企业)的条件下,商品的均衡价格是通过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 量相互作用及其价格波动自发形成的。这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1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给予“均衡”以一种更广义的解释:即不管相对应的变量是否相等,只要它们的差 额保持不变,也属于均衡状态。 Pe Qe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 P 8 6 7 5 4 3 2 1 图 2—13 均衡价格的决定 D S E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状况,在市 场自发调节下 的供密会悠求低价格得到他要买的商品供 又会使供 价格低于均 格时, 的商 求的 商品的供给面 T需购 这样 价格 实际价格偏离时, 者变化的力量 或击场出清 「在存在垄断和政府实行价格支持和价格限制时,时常非均衡也可能不会消失。】 3、均衡价格与均衡量的求解:从举例说明中 我们可以找到均衡价格与均衡量的求解 方式。一是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二是在座标图上将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 曲线合并到一幅图上,找到两条曲线的交点即可得。 三、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均衡价格是一个既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当既定条件发 生了变动时,均衡价格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一)先了解几个基本术语 ,需求量的 其曲 的移动 需求量 量合 动. 动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由某商品的价格变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需求数量组合 由B点沿若既定的需求曲线 =fp).经讨C、D占,运动到下 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 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 D 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 曲线上。 2、需求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 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 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 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 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 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 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以 图2一5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图中原有的曲线为D1。在商品价格不 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 P 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中的 S D,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如果其 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 则需求曲线向 左平移,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乡 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可 需求数量都增加或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 价格水平P。,原来的需求数量为D1曲线上 的Q,需求增加后的需求数量为D曲线上 的Q,需求减少后的需求数量为D曲线 0 Q 的Q:。而且,这种在原有价格水平上所发 图2一6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状况,在市 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 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当市 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状况,同样在市场自发 调节下,一方面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 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 实际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在存在垄断和政府实行价格支持和价格限制时,时常非均衡也可能不会消失。] 3、均衡价格与均衡量的求解:从举例说明中,我们可以找到均衡价格与均衡量的求解 方式。一是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二是在座标图上将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 曲线合并到一幅图上,找到两条曲线的交点即可得。 三、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均衡价格是一个既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当既定条件发 生了变动时,均衡价格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一)先了解几个基本术语 1、需求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 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例如,在图 2—2 中,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由 2 元逐步上升为 5 元, 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由 600 单位逐步地减少为 300 单位时,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 由 B 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 Q d= f(P),经过 C、D 点,运动到 E 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 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 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 曲线上。 2、需求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 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 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 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 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 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 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以 图 2—5 加以说明。 图中原有的曲线为 D1。在商品价格不 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 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中的 D1 曲线向右平移到 D2 曲线的位置。如果其 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 左平移,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线 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 需求数量都增加或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 价格水平 P0,原来的需求数量为 D1 曲线上 的 Q1,需求增加后的需求数量为 D2 曲线上 的 Q2,需求减少后的需求数量为 D3 曲线上 的 Q3。而且,这种在原有价格水平上所发 O P S1 Q3 Q1 Q2 Q P0 图 2-6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S3 S2 O P D3 D1 D2 Q3 Q1 Q2 Q P0 图 2-5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生的需求增加量Q1Q2和需求减少量QQ,都是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譬如说,它们 分别是由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下降所引起的。显然,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 置的移动 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 及其曲线的移动 的变 给曲线 一8表示的是供给量的变动:随若价格上升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逐步增加 A点沿者条供金表 运动到E点 供给的 及其曲线的移动 素 :0 是离动列引起这两种变动的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 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 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 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 位置发生移动。 图2一6表示的是供给的变动。在图中原来的供给曲线为S。在除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 因素变动的影响下,供给增加,则使供给曲线由S曲线向右平移到S曲线的位置:供给调 日1曲线问左平移到 曲线 田供的变化所起的供曲线 的价格 定的价格 使供给数量由、 曲线上的O下降到S曲线上 种在原有价格 平所发生的供给 都是由其他因 分别是由生 动,表示整个供给状 态的变化。 (二)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 1.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 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减少。图2一7示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恋的下,仕给加会使仕是 D为 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 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图2-8 所示 Q 图2一7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 在完全竞角市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星 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 Q3 Q1 Q2 图2一8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Q3 P2 P1 P D3 D1 D2 Q1 Q2 Q 图 2-7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3 E1 E2 E3 S O 生的需求增加量 Q1 Q2 和需求减少量 Q3Q1 都是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譬如说,它们 分别是由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下降所引起的。显然,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 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3、供给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 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 给曲线的运动。 前面的图 2-8 表示的是供给量的变动:随着价格上升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逐步增加, A 点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逐步运动到 E 点。 4、供给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供给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 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 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 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 位置发生移动。 图 2―6 表示的是供给的变动。在图中原来的供给曲线为 S1。在除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 因素变动的影响下,供给增加,则使供给曲线由 S1 曲线向右平移到 S2 曲线的位置;供给减 少,则使供给曲线由 S1 曲线向左平移到 S3 曲线的位置。由供给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曲线位 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数量都增加或都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 水平 P0,供给增加,使供给数量由 S1 曲线上的 Q1 上升到 S2 曲线上的 Q2;相反,供给减少, 使供给数量由 S1 曲线上的 Q1 下降到 S3 曲线上的 Q3。这种在原有价格水平上所发生的供给 增加量 Q1Q2 和减少量 Q3Q1,都是由其他因素变化所带来的。譬如,它们分别是由生产成本 下降或上升所引起的。很清楚,供给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供给状 态的变化。 (二)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1.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 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减少。图 2—7 示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 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 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图 2-8 所示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 P2 P1 P3 P S3 S1 S2 Q3 Q1 Q2 Q E1 E3 E2 D O 图 2-8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竞争市场上实际价格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 格的状况称为供求定理。 加里蛋成和住坠同时发生恋动商 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难以肯定 P 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 定。以图2一9为例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收入 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线向右 同时,厂商的技术进步引起供给增加 使得 合曲线向右平移。比较S曲线分别 经点和E可见 起的分求别与S曲线和 知,可见技术进步引起的住给增加 得均衡价格下降。最后,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 下的均衡价格,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 的幅度。由D2曲线和Sz曲线的交点E:可得: 图2一9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 由于需求增长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所 以,最终的均衡价格是上升了。 第五节引出的几个概论和术语 、经济模型 定义这是用来描林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百关系的理论结构因出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具体说,就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从可计量的复杂经济现 象中抽象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为数不多的变量,按照既定的原则和逻 ,把变量之间的关 结合成单一的或联立的方程式、图表、框图等,以表示现实经济运行和经济行为。以供求为 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Od=a-B (P) 0s=.8+Y(P) 根地,餐显方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清足有解的要求。 二、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一般是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或方程组来表示的。既 是方程或方程组,则变量就是基本要素。变量可以分为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本身所要决定的变量。 般是指因变量与自变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般指可变的参数,或者说,是方程组的系数。 3,参数指数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刑可以有多种类刑。与此相活应 经济模型分析也就可以有多种分析方式。 静态分析 组挥画的外生亦品求内生亦值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各的条件,但 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静态分析是与均衡分析密切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方 法分析经济规律时,是假定这些规律是在一个资本、人口、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需求状况 等因素不变这样设想的静态社会里起作用。 2、比较静态分析。在一个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内
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竞争市场上实际价格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 格的状况称为供求定理。 3、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 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难以肯定 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 定。以图 2-9 为例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收入 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线向右 平移;同时,厂商的技术进步引起供给增加, 使得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比较 S1 曲线分别与 D1 曲线和 D2 曲线的交点 E1和 E2 可见,收入水 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上升。 再比较 D1 曲线分别与 S1 曲线和 S2 曲线的交点 E1 和 E3 可见,技术进步引起的供给增加,又使 得均衡价格下降。最后,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 下的均衡价格,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 的幅度。由 D2 曲线和 S2 曲线的交点 E4 可得: 由于需求增长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所 以,最终的均衡价格是上升了。 第五节 引出的几个概论和术语 一、经济模型 定义 这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因此,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具体说,就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从可计量的复杂经济现 象中抽象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为数不多的变量,按照既定的原则和逻辑,把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成单一的或联立的方程式、图表、框图等,以表示现实经济运行和经济行为。以供求为 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Qd=α-β(P) Q S = -δ+γ(P) Q d = Q S 一般地,模型方程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满足有解的要求。 二、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一般是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或方程组来表示的。既 是方程或方程组,则变量就是基本要素。变量可以分为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1.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本身所要决定的变量。一般是指因变量与自变量。 2.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一般指可变的参数,或者说,是方程组的系数。 3.参数指数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模型可以有多种类型。与此相适应,经济模型分析也就可以有多种分析方式。 1、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但 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静态分析是与均衡分析密切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方 法分析经济规律时,是假定这些规律是在一个资本、人口、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需求状况 等因素不变这样设想的静态社会里起作用。 2、比较静态分析。在一个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内 生变量也同样会发生变化。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 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将一种 图 2-9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 P D1 E4 D2 Q P1 P2 E1 E2 E3 S1 S2 O

给定条件下的静态与新的条件下产生的静态进行比较。因为,如果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了变 化,则比如导致有关的变量相应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均衡,达到新的均衡,比 较静态分析就是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分析只是对慨成状态加以比较 ,但 并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或路径,不研究如何由原来的均衡过波到新的均衡的实际过 程。例如:当大家口袋只有200元钱时,只能对食堂产生冲击:当有40元钱时,会对盒饭 市场产生冲种击:当有800元钱时,会对小蓬莱产生冲击:当有2000元钱时,会对玉博楼产 生冲击。 3、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 被认为是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要考察随条件变化而使经济均衡调整的路径或过程。经济 态指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的经济变动状态 ,动态分析的主要特征在于加进了时间因素的作 用 技术、资本数目 的变 这种变化四 面须明 ,而经济 个时同的 由 称此方法为“ 其适应 经济推长与发 事求是的,否则最终也不是科学的理论 (这里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以利于学生理解三种方法的区别。如:以十年前和十年后彩 电供求量、价格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比如,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我们分别考察了价格 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在市场结构理论中,我们分析了厂商和行业在不同需求水可 第六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弹性一般定义与表达式 1、 从生活中的例子读起。前面我们描述了供求定理。但是。我们在对现实的观察与分 析中还会发现一系列问题:不同性质的商品(香烟、项链)其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 度不相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具体地 说,有些商品其价格变动的幅度小,而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另有些商品其价格变 动的幅府大,而需求量或供给量恋动的府小。所以,我们要洗择一种垃好的方法比较商品 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映敏感性 。于是就提出了弹性理论。 (需求价格弹性的例子、 供给 价格弹性的例子 需求收 入弹性的例子 弹性 (Elast 变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表示作为 因变量的变 量的相对变动对 量变动的百 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变动几个 分点。 对于任何存在 受程自变量每变动1个百分 点,因变量要 都可以建立 的a4 或进行弹性分析。例如,能源消耗GDP增长存在依存关系、 人口增长与人均财富增长存在 依存关系的、价格变化与居民需求量变化存在依存关系等。弹性分析是数量分析,对于难以 数量化的因素便无法进行计算和精确考察。 3、一般表达式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自变量的变动比伤 ?朱善利版给出了三个一般定义:函数不可求导下的弹性定义:函数可以求导下的弹性定义:弹性 的对数定义。见34页
给定条件下的静态与新的条件下产生的静态进行比较。因为,如果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了变 化,则比如导致有关的变量相应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均衡,达到新的均衡,比 较静态分析就是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分析只是对既成状态加以比较,但 并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或路径,不研究如何由原来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的实际过 程。例如:当大家口袋只有 200 元钱时,只能对食堂产生冲击;当有 400 元钱时,会对盒饭 市场产生冲击;当有 800 元钱时,会对小蓬莱产生冲击;当有 2000 元钱时,会对玉樽楼产 生冲击。 3、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 被认为是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要考察随条件变化而使经济均衡调整的路径或过程。经济 动态指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的经济变动状态,动态分析的主要特征在于加进了时间因素的作 用,一方面分析人口、生产技术、资本数量、生产组织等在时间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如何 影响经济体系的运动和发展;另一方面须明显地表示出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而经济变量在 某一时点上的数值要受以前时点上有关变量数值的制约。正是由于该方法研究变量在继起的 各个时间的变化情况,固也称此方法为“时间分析”或“序列分析”。[注意:这种分析方法 尤其适应研究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波动等,但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必须是客观的,实 事求是的,否则最终也不是科学的理论。 (这里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以利于学生理解三种方法的区别。如:以十年前和十年后彩 电供求量、价格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比如,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我们分别考察了价格、 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在市场结构理论中,我们分析了厂商和行业在不同需求水平 下均衡产量的决定;在要素定理中,我们也比较了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对均衡要素使用量 的选择。至于动态分析只是在第二章中以蛛网模型为例略做介绍。 第六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一、弹性一般定义与表达式 1、从生活中的例子谈起。前面我们描述了供求定理。但是。我们在对现实的观察与分 析中还会发现一系列问题:不同性质的商品(香烟、项链)其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 度不相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具体地 说,有些商品其价格变动的幅度小,而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另有些商品其价格变 动的幅度大,而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所以,我们要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法比较商品 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映敏感性。于是就提出了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的例子、供给 价格弹性的例子、需求收入弹性的例子)。 2、定义。弹性的一般概念:弹性(Elasticity)表示作为因变量的变量的相对变动对于 作为自变量的变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和自变量变动 的百分比之比。2 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含义是:自变量每变动 1 个百分点,因变量要 变动几个百分点。对于任何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都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弹性关系 或进行弹性分析。例如,能源消耗 GDP 增长存在依存关系、人口增长与人均财富增长存在 依存关系的、价格变化与居民需求量变化存在依存关系等。弹性分析是数量分析,对于难以 数量化的因素便无法进行计算和精确考察。 3、一般表达式 2 朱善利版给出了三个一般定义:函数不可求导下的弹性定义;函数可以求导下的弹性定义;弹性 的对数定义。见 34 页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弹性系数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引论.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讲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讲 区域经济政策.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讲 区域城镇体系建设.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讲 区域竞争与合作.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与城乡结构演变.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讲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讲 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区域要素流动与区际贸易.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区域资源环境.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区域经济学导论.ppt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章 可变与固定汇率制下的价格调节机制 the Price Adjustment Mechanism with Flexible and fixed Exchange Rates.pdf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5章 汇率的决定 Exchange Rates Determination.pdf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外汇市场与汇率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and Exchange Rates.pdf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国际资源流动与跨国公司 international resource movements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pdf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df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Economic Integration - Customs Unions and Free Trade Areas.pdf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1章 国际货币体系——过去、现在与未来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pdf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0章 浮动与固定汇率、欧洲货币体系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Flexible versus Fixed Exchange Rates,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pdf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生产理论.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成本理论.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ppt
- 重庆工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ppt
- 《金融学》课程作业习题(练习)第10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doc
- 《金融学》课程作业习题(练习)第11章 货币政策调控.doc
- 《金融学》课程作业习题(练习)第05章 商业银行.doc
- 《金融学》课程作业习题(练习)第06章 中央银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