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本章重点 1.孟德尔分离规律、验证、应用; 2.显性性状的表现及与环境的关系; 3.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基因互作; 6.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 因多效、多因一效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本章重点 1. 孟德尔分离规律、验证、应用; 2. 显性性状的表现及与环境的关系; 3.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基因互作; 6.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 一因多效、多因一效

人类很早就从整体上认识了遗传现象→亲子性状相似 →在直观上认为子代所表现的性状是父、母本性状的混合 遗传,在以后的世代中不再分离。 孟德尔( 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从 1856年起在修道院的花圆里种植豌豆,开始了他的“豌豆杂 交试验”,到1864年共进行了8年。 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独立 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性状。 从而孟德尔提出 ①分离规律; ②独立分配规律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 从 1856年起在修道院的花圆里种植豌豆,开始了他的“豌豆杂 交试验”,到1864年共进行了8年。 人类很早就从整体上认识了遗传现象→亲子性状相似 → 在直观上认为子代所表现的性状是父、母本性状的混合 遗传,在以后的世代中不再分离。 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独立 地传给后代→ 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性状。 从而孟德尔提出: ① 分离规律; ② 独立分配规律

841分离规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概念 性状( character) 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 unit character) 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如:豌豆的 花色等
&4.1 分离规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性状(character) 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 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如:豌豆的 花色等。 1.概念

相对性状 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 为相对性状( contrasting character)。如:豌豆花色有红 花和白花等。 性 例如:(图) 园滑黄色红花饱满绿色叶腋高茎 隐 性 皱缩绿色白花不饱满黄色茎顶矮茎
相对性状 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 为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如:豌豆花色有红 花和白花等。 例如:(图)

孟德尔为什么会成功? 孟德尔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 (1)。以严格自花授粉植物豌豆为材料(遗传纯); (2)选择简单而区分明显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稳定性状); (3)采用各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品种为亲本(相对性状); (4)进行系统的遗传杂交试验(杂交); (5).系统记载各世代中各性状个体数,并应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 进而获得各种结果,否定了长期流行的混合遗传观念(统计分析)
孟德尔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 (1). 以严格自花授粉植物豌豆为材料(遗传纯); (2). 选择简单而区分明显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稳定性状); (3). 采用各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品种为亲本(相对性状); (4). 进行系统的遗传杂交试验(杂交); (5). 系统记载各世代中各性状个体数,并应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 进而获得各种结果,否定了长期流行的混合遗传观念(统计分析)。 孟德尔为什么会成功?

2.豌豆杂交试验 (1)正交 红花(早)×白花(♂) 红花 (自交) 2 红花白花 株数 705224 比例 3.15:1 注:P表示亲本,早表示母本,♂表示父本,×表示杂交
P 红花(♀) × 白花(♂) F1 红花 株数 705 224 比例 3.15 : 1 2. 豌豆杂交试验 (1)正交 F2 红花 白花 (自交) 注:P表示亲本,♀表示母本,♂表示父本,×表示杂交

(1)反交 白花(早)×红花(♂ 红花 (自交) 2 红花白花 比例 3:1 图4-1豌豆花色的遗传 以上说明了:F1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F1 红花 图4-1 豌豆花色的遗传 比例 3 : 1 (1)反交 F2 红花 白花 (自交) P 白花(♀) × 红花(♂) 以上说明了:F1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但必须注意 在杂交时,必须先将母本花蕾的雄蕊完全摘除,这称为 去雄,然后将父本的花粉授到已去雄的母本柱头上,这称 为人工授粉。去了雄和授了粉的母本花朵还必须套袋隔离 防止其它花粉授粉。 孟德尔在豌豆的其它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都 获得同样的试验结果。现将他的豌豆杂交试验资料汇总列 于表4-1
在杂交时,必须先将母本花蕾的雄蕊完全摘除,这称为 去雄,然后将父本的花粉授到已去雄的母本柱头上,这称 为人工授粉。去了雄和授了粉的母本花朵还必须套袋隔离, 防止其它花粉授粉。 但必须注意 孟德尔在豌豆的其它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都 获得同样的试验结果。现将他的豌豆杂交试验资料汇总列 于表4-1

表4-1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F1表现的 F2的表现 性状 杂交组合 显性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比例 花色 红花×白花红花175红花24红花315:1 种子形状愿粒X鈹粒愿粒5474圆粒1850皱粒296:1 子叶颜色黄色X绿色黄色607黄色201录色301:1 豆荚形状饱满X不饱满「饱满82饱满29不饱满29:1 未熟豆荚色绿色X黄色绿色428绿色152黄色282:1 花着生位置腋生X顶生腋生61生20生3141 植株高度高的X矮的高的737高的1的28:41

3.特点: (1)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 性状隐藏。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未表现,而在F2 重新出现的性状 (2)F2分离:一部分植株表现这一亲本性状,另一部分植 株表现为另一亲本性状,说明隐性性状未消失。 (3)以上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总为3:1
3. 特点: (1).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 性状隐藏。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F1未表现,而在F2 重新出现的性状。 (2).F2分离:一部分植株表现这一亲本性状,另一部分植 株表现为另一亲本性状,说明隐性性状未消失。 (3).以上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总为3: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章 基因突变.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八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题库四.doc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题库三.doc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题库二.doc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题库一.doc
- 《细胞生物学》第十二讲 小麦培养细胞与燕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pdf
- 《细胞生物学》第十一讲 用聚乙二醇诱导选定的成对原生质体间的融合.pdf
- 《细胞生物学》第十讲 植物细胞.pdf
- 《细胞生物学》第九讲 柑桔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研究.pdf
- 《细胞生物学》第八讲 组织及原生质体培养.pdf
- 《细胞生物学》期中试卷.doc
- 《细胞生物学》第七讲 植物细胞工程.ppt
- 《细胞生物学》第六讲 体细胞杂交.pdf
- 《细胞生物学》第五讲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pdf
- 《细胞生物学》第四讲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的研究进展.pdf
- 《细胞生物学》第三讲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pdf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t.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章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pt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1:Molecular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iomateria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4:Degradable Materials with Biological Recognition.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2:Molecular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iomateria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3:Degradable Materials with Biological Recognition.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2:Molecular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iomateria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6:Programmed/Pulsed.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5:Controlled Release Devic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7:Hydrogel Biomaterials:Structure and Physical Chemistry.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7:Hydrogel Biomateria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6: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Tissue Engineering.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10:Bio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hydroge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9:Polyelectrolyte Hydrogels Last Day.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Lecture 8:Physical Hydroge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教学讲义(英文版)Hydrogels in drug deliver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