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Machine Manufacturing foundation(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104.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Machine Manufacturing foundation(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105063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Manufacturingfoundation总学时/总学分:72/4.5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6实验学时/实验学分:6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单位:机械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2、课程目的:(1)重点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应用及热处理方法,初步具有根据零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掌握零件毛坏成形方法以及常用零件加工工艺、应用范围,具有正确选择毛坏和加工方法的能力。(3)了解常用公差标准体系,能正确标注各类公差,正确查用有关规范、图表、资料和手册。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篇工程材料20学时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教学内容:载荷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尤其是强度、塑性以及疲劳强度代号及含义;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2学时教学内容: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结构:非金属晶体:金属的结晶。教学要求:掌握晶体的有关概念、金属的三种典型晶格及实际金属中的三种缺陷:掌握过冷度概念及对结晶体过程的影响规律和细化晶粒的措施:理解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晶核形成和长大的因素。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基础 Machine Manufacturing foundation 课程编码: Z105063 总学时/总学分:72/4.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6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6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 2、课程目的:(1)重点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应用及热处理方法,初步具有根 据零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2)掌握零件毛坯成形方法以及常用零件加工工艺、应用范围,具有正确选择毛坯和加工方法 的能力。 (3)了解常用公差标准体系,能正确标注各类公差,正确查用有关规范、图表、资料和手册。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 工程材料 20 学时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性能 2 学时 教学内容:载荷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 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尤其是强度、塑性以及疲劳强度代号及含义;掌 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2 学时 教学内容: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结构;非金属晶体;金属的结晶。 教学要求:掌握晶体的有关概念、金属的三种典型晶格及实际金属中的三种缺陷;掌握过冷度 概念及对结晶体过程的影响规律和细化晶粒的措施;理解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晶核形成和 长大的因素。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 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2学时教学内容:单晶体、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金属的热加工;超塑性。教学要求: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掌握加工硬化的概念;理解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掌握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章二元合金2学时教学内容: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相图与性能的关系:教学要求:掌握合金及其相结构有关概念,合金、相、组织、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等:了解匀晶相变及特点:杠杆定律及应用:共晶相图中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合金性能与相图之间的关系;掌握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基本类型。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2)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教师演示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第五章铁碳合金3学时教学内容:铁碳合金的相结构与性能;铁碳合金相图:碳钢:教学要求:掌握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及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性能:熟练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并能分析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了解铁碳合金相图各相区的组织及性能,以及铁碳合金相图的实际应用:掌握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六章钢的热处理3学时教学内容: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淬火;钢的回火;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2 学时 教学内容:单晶体、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变形金属在加热 时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金属的热加工;超塑性。 教学要求: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掌握加工硬化的概念;理解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 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掌握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章 二元合金 2 学时 教学内容: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合金及其相结构有关概念,合金、相、组织、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等;了解匀 晶相变及特点;杠杆定律及应用;共晶相图中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合金性能与相图之间的关系; 掌握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基本类型。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 2)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教师演示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第五章 铁碳合金 3 学时 教学内容:铁碳合金的相结构与性能;铁碳合金相图;碳钢; 教学要求:掌握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及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性能; 熟练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并能分析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了解铁碳合金相图各相区的组织及性能,以 及铁碳合金相图的实际应用;掌握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3 学时 教学内容: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淬火;钢的回火;

钢的形变热处理:钢的表面率火:钢的化学热处理:表面复层处理: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条件标注;材料改性处理的新进展。教学要求:了解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及作用;掌握钢加热和保温的目的:掌握钢在冷却转变时的产物及转变曲线;熟悉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掌握钢的淬透性概念、影响因素及与淬硬性的区别;了解钢的表面淬火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表面化学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七章合金钢2学时教学内容: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钢的分类和编号方法;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工程材料的新进展。教学要求:掌握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熟悉各常用合金钢的牌号、主要性能、热处理方法及其应用。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八章铸铁2学时教学内容:常用铸铁;合金铸铁。教学要求:了解铸铁的特点、分类及铸铁的石墨化过程:熟悉常用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等)的成分、组织、性能、牌号及用途。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3)参观:组织学生到机械加工厂参观铸造车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九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2学时教学内容: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镁及镁合金;锌及锌合金;轴承合金教学要求:掌握铝、铜及其合金的成分、牌号、性能及应用:了解钛、镁、锌及其合金的成分、牌号、性能及应用:熟悉常用的轴承合金。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钢的形变热处理;钢的表面淬火;钢的化学热处理;表面复层处理;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及技术条件标注;材料改性处理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了解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及作用;掌握钢加热和保温的目的;掌握钢在冷却 转变时的产物及转变曲线;熟悉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掌握钢的 淬透性概念、影响因素及与淬硬性的区别;了解钢的表面淬火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表面化 学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七章 合金钢 2 学时 教学内容: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钢的分类和编号方法;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 能钢;工程材料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掌握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熟悉各常用合金钢的牌号、主要性能、 热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八章 铸铁 2 学时 教学内容:常用铸铁;合金铸铁。 教学要求:了解铸铁的特点、分类及铸铁的石墨化过程;熟悉常用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等)的成分、组织、性能、牌号及用途。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3)参观 :组织学生到机械加工厂参观铸造车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九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 学时 教学内容: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镁及镁合金;锌及锌合金;轴承合金 教学要求:掌握铝、铜及其合金的成分、牌号、性能及应用;了解钛、镁、锌及其合金的成分、 牌号、性能及应用;熟悉常用的轴承合金。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篇热加工工艺基础16学时第一章铸造(4学时)教学内容:金属的液态成形砂型制造;砂型铸件结构工艺性;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种铸造:各种铸造方法的比较。教学要求:掌握铸造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凝固与收缩、内应力、变形和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了解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掌握铸造工艺设计特点及结构工艺性:熟悉铸造工艺图的绘制及标注方法;了解各种特种铸造方法工艺特点及应用。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章锻压6学时教学内容: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其他塑性成形方法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的工艺特点及应用;熟悉自由锻、模锻工艺规程的编制及锻件的结构工艺性;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章焊接4学时教学内容:熔焊过程与接头性能:常用焊接方法;现代焊接方法;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结构工艺设计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了解常用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熟悉焊条的分类、牌号及选用:熟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章毛坏的选择(2学时)教学内容:机械零件毛坏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的比较;机械零件毛坏选择的原则:常用机械零件毛坏的选择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篇 热加工工艺基础 16 学时 第一章 铸造 (4 学时) 教学内容:金属的液态成形;砂型制造;砂型铸件结构工艺性;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种铸造;各种铸造方法的比较。 教学要求:掌握铸造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凝固与收缩、内应力、变形和裂纹产生的原因 及防止措施;了解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掌握铸造工艺设计特点及结构工艺性;熟悉铸造工艺 图的绘制及标注方法;了解各种特种铸造方法工艺特点及应用。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章 锻压 6 学时 教学内容: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的工艺特点及 应用;熟悉自由锻、模锻工艺规程的编制及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章 焊接 4 学时 教学内容:熔焊过程与接头性能;常用焊接方法;现代焊接方法;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 结构工艺设计 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了解常用焊接 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应用;熟悉焊条的分类、牌号及选用;熟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章 毛坯的选择(2 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毛坯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的比较;机械零件毛坯选择的原则;常用机械零 件毛坯的选择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常用机器零件(轴类、齿轮类等)毛坏成型方法的选择。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三篇机械加工工艺基础18学时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概论4学时教学内容:切削加工方式与切削要素:切削刀具: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加工经济性;机械加工质量。教学要求:掌握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切削力),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车刀的材料和角度的作用:理解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及如何控制:掌握切削热和刀具耐用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章圆柱面及平面的加工4学时教学内容:外圆面加工:孔加工:平面加工:精整和光整加工:教学要求:熟悉常用外圆、孔及平面加工方法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具有正确选择加工方案的能力。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章特殊形状表面的加工2学时教学内容:齿轮齿形的加工:螺纹的加工;成形表面的加工。教学要求:掌握齿轮加工方法的原理,熟悉常用齿轮齿形加工方法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具有正确选择齿轮加工方法的能力。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四章结构工艺性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常用机器零件(轴类、齿轮类等)毛坯成型方法的选择。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篇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18 学时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概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切削加工方式与切削要素;切削刀具;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加工经济性;机械加工 质量。 教学要求:掌握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切削力),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特 点和应用,车刀的材料和角度的作用;理解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及如何控制;掌握切削热和刀 具耐用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章 圆柱面及平面的加工 4 学时 教学内容:外圆面加工;孔加工;平面加工;精整和光整加工; 教学要求:熟悉常用外圆、孔及平面加工方法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具有正确选择加工方案的 能力。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章 特殊形状表面的加工 2 学时 教学内容:齿轮齿形的加工;螺纹的加工;成形表面的加工。 教学要求:掌握齿轮加工方法的原理,熟悉常用齿轮齿形加工方法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具有 正确选择齿轮加工方法的能力。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章 结构工艺性 2 学时

教学内容:零件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机器装配的结构工艺性:教学要求:掌握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4学时教学内容:工件的安装与基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教学要求: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了解工件的安装和夹具的概念: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熟悉轴类零件、盘套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过程:对零件机械加工的结构工艺性和生产经济性具有初步的判别和分析能力。第六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2学时教学内容:机械产品装配精度: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教学要求:掌握有关装配及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了解机器零件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篇公差与配合12学时第一章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互换性与公差:标准化与优先数系。教学要求:掌握公差与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掌握优先数系的概念及实质。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二章孔、轴公差与配合4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常用尺寸孔、轴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常用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大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教学要求: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了解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与特点;掌握正确查用公差与配合常用表格:标准公差数值表、基本偏差数值表。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零件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机器装配的结构工艺性; 教学要求:掌握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4 学时 教学内容:工件的安装与基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教学要求: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了解工件的安装和夹具的概念;掌握定位基准的 选择原则;熟悉轴类零件、盘套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过程;对零件机械加工的结构工艺性和 生产经济性具有初步的判别和分析能力。 第六章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 2 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产品装配精度;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教学要求:掌握有关装配及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了解机器零件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规程的制 订。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篇 公差与配合 12 学时 第一章 概 述 2 学时 教学内容:互换性与公差;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教学要求:掌握公差与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掌握优先数系的概念及 实质。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孔、轴公差与配合 4 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常用尺寸孔、轴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常用尺寸孔、轴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大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教学要求: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了解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与特点;掌握 正确查用公差与配合常用表格:标准公差数值表、基本偏差数值表。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选用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章形状与位置公差4学时教学内容:零件几何要素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形位公差带教学要求: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定义以及标注方法:了解形位公差选择的基本原则;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特征一形状、大小和方位。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四章表面粗糙度2学时教学内容: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注的方法。教学要求: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的名称、代号及其含义: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标注。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参考教材1:戴枝荣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I)工程材料(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严绍华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I)热加工工艺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刘烈元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I)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甘永立主编.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八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相瑜才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I)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王俊昌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II)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陈玉琨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II)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四、学习要求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重要性。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重点章节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自学:布置一定的扩展内容让学生在网络、杂志上收集资料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章 形状与位置公差 4 学时 教学内容:零件几何要素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形位公差带 教学要求: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定义以及标注方法;了解形位公差选择的基本原则; 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特征—形状、大小和方位。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 2 学时 教学内容: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 的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注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的名称、代号及其含义;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标注。 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 1)讲授:采用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三、参考教材 1.戴枝荣等主编.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Ⅰ)工程材料(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严绍华主编.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Ⅱ)热加工工艺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4. 3.刘烈元等主编.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Ⅲ)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甘永立主编.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八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相瑜才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王俊昌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Ⅱ)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陈玉琨等主编.《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Ⅲ)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四、学习要求 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重要性。 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重点章节

3、课堂听讲是关键,把握重点:课后及时复习,善于归纳、总结: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应用。4、抓住本课程的主线一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5、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资源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笔试占60%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全勤为20分,缺一次课扣1分2、课堂讨论及提问:总分30分,积极参与讨论并用于发表见解者为25-30分,提问回答基本正确但没有自已见解者为20-25分,根据提示能基本正确回答问题者15-20分。3、平时作业:总分为30分,按时优质完成作业者为30分,按时完成但作业质量粗糙者为20分,没能按时完成,但后面补充完整者15分,未完成作业0分。4、课外作业的幻灯片展示:20分,根据布置的课外查找资料要求,根据完成质量酌情给分。以上四项成绩相加后乘以40%,即为平时成绩。附:实验大纲序学时实验主要仪器每组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号分配类型/设备人数砂轮机金相试样的制备学习制备金相试样:取样、基本操作训10I练镶嵌、磨制、抛光、侵蚀等抛光机等金属材料硬度的测试学习硬度测试的基本原理验证性实验洛氏硬度102计及其操作2金相显微30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在平验证性实验镜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金相显微30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观察和分析常用金属材料验证性实验察镜的显微组织大纲制定者:胡蓉大纲审定者:魏敏制定时间:2010-10-21

3、课堂听讲是关键,把握重点;课后及时复习,善于归纳、总结;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应用。 4、抓住本课程的主线—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5、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资源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 40% ,笔试占 6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 1、考勤:全勤为 20 分,缺一次课扣 1 分 2、课堂讨论及提问:总分 30 分,积极参与讨论并用于发表见解者为 25-30 分,提问回答基本正 确但没有自己见解者为 20-25 分,根据提示能基本正确回答问题者 15-20 分。 3、平时作业:总分为 30 分,按时优质完成作业者为 30 分,按时完成但作业质量粗糙者为 20 分,没能按时完成,但后面补充完整者 15 分,未完成作业 0 分。 4、课外作业的幻灯片展示:20 分,根据布置的课外查找资料要求,根据完成质量酌情给分。 以上四项成绩相加后乘以 40%,即为平时成绩。 附:实验大纲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主要仪器 /设备 每组 人数 1 金相试样的制备 学习制备金相试样:取样、 镶嵌、磨制、抛光、侵蚀等 1 基本操作训 练 砂轮机 抛光机等 10 2 金属材料硬度的测试 学习硬度测试的基本原理 及其操作 1 验证性实验 洛氏硬度 计 10 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 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在平 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 验证性实验 金相显微 镜 30 4 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 察 观察和分析常用金属材料 的显微组织 2 验证性实验 金相显微 镜 30 大纲制定者:胡蓉 大纲审定者:魏敏 制定时间:2010-10-21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