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一单元 解表药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恶寒无汗;咳嗽气喘:水肿而兼有表证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表虚有汗证:酸痛:痰饮:温通胸阳:经寒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 4.荆芥祛风解表,(炒炭)止血 寒表证防风相须:疹痒或疹发不畅:疮疡初表 5.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还可用治风热表证:风湿痹痛:破伤风证 6.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外感风寒证:风寒湿痹痛(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 7.白芷 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寒湿带下:疮痈未溃阳明头痛要药。又为治鼻渊头痛要药 8.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风寒客肺咳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9.香薷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夏季外感风寒证:暑湿证:水肿,小便不利 10.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鼻渊要药3~10g有毛刺激咽喉纱布包煎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巅项头痛、头痛连齿及偏头痛,风寒湿痹 12.苍耳子通鼻窍,祛风湿,止痛。鼻渊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二)辛凉解表药 1.葚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或温病初起:(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2.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肝经风热的目赤翳障: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 3.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热毒疮肿及痄腮。常与板蓝根、连翘等配伍 4.桑叶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肝经实热或风热证,也可用治肝阴不足的视物不明。(凉血止血) 5.菊花疏散风热,解毒,明目 黄菊花:外感风热:白菊花:清热明目、平肝。 6.葛根 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湿热泻痢或脾虚泄泻。以及热病烦渴及消渴证。10-20g。升阳止泻宜煨用 7.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治少阳证要药:疏肝解郁要药气虛下陷的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8.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初期疹发不畅,中气虚弱的气虚下陷证,多种热毒病症 9.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的头痛头昏及偏头痛,风热上扰的目赤肿痛。 10.淡豆豉解表,除烦 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 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痰饮水湿 内停、风寒湿痹、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荆芥与防风,皆微温,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但荆芥轻透力 强,更长于发表透疹,并有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解痉,可用于风寒湿痹 及破伤风等证。 桑叶与孏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等证。但桑叶疏散 风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淸热 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热毒疮疡
1 解表药 (一) 辛温解表药 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 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痰饮水湿 内停、风寒湿痹、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荆芥与防风,皆微温,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但荆芥轻透力 强,更长于发表透疹,并有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解痉,可用于风寒湿痹 及破伤风等证。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等证。但桑叶疏散 风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 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热毒疮疡。 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恶寒无汗;咳嗽气喘;水肿而兼有表证 2.桂枝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表虚有汗证;酸痛;痰饮;温通胸阳;经寒 3.紫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 4.荆芥 祛风解表,(炒炭)止血。 风寒表证防风相须;疹痒或疹发不畅;疮疡初表 5.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还可用治风热表证;风湿痹痛;破伤风证 6.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外感风寒证;风寒湿痹痛(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 7.白芷 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寒湿带下;疮痈未溃阳明头痛要药。又为治鼻渊头痛要药 8.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风寒客肺咳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9.香薷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夏季外感风寒证;暑湿证;水肿,小便不利。 10.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 鼻渊要药 3~10g 有毛刺激咽喉纱布包煎 11.藁本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头痛连齿及偏头痛,风寒湿痹痛。 12.苍耳子 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鼻渊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或温病初起;(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2.蝉蜕 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肝经风热的目赤翳障;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 3.牛蒡子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热毒疮肿及痄腮。常与板蓝根、连翘等配伍。 4.桑叶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肝经实热或风热证,也可用治肝阴不足的视物不明。(凉血止血) 5.菊花 疏散风热,解毒,明目。 黄菊花:外感风热;白菊花:清热明目、平肝。 6.葛根 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湿热泻痢或脾虚泄泻。以及热病烦渴及消渴证。10—20g。升阳止泻宜煨用。 7.柴胡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治少阳证要药;疏肝解郁要药.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8.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初期疹发不畅,中气虚弱的气虚下陷证,多种热毒病症 9.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的头痛头昏及偏头痛,风热上扰的目赤肿痛。 10.淡豆豉 解表,除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叶类中药.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叶类——大青叶.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叶类——番泻叶.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皮类——牡丹皮.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皮类中药(主讲:熊永华).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皮类(肉桂 Cortex Cinnamomi Cassiae).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茎木类中药.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茎木类——木通.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二、三章.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药的鉴定.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根及根茎类——黄连.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根及根茎类——甘草.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根及根茎类——天麻.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根及根茎类——大黄.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根及根茎类——人参.ppt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制药鉴定学复习笔记(二).doc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制药鉴定学复习笔记(一).doc
-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花类药材.ppt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分析.ppt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中药制剂中各种化学成分分析.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单元 祛虫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一单元 止血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血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三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四单元 安神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五单元 平肝熄风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六单元 开窍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七单元 补虚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八单元 收涩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九单元 外用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二单元 清热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三单元 泻下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单元 祛风湿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五单元 芳香化湿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六单元 利水渗湿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七单元 温里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八单元 理气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九单元 消食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各单元概述.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总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