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药理学》课程作业习题(选择题,含答案)药理学总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7
文件大小:120.9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药理学》课程作业习题(选择题,含答案)药理学总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1.副作用是指E A.受药物刺激后产生的异常反应 B.停药后残存的生物效应 C.用药后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反应 D.用药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引起的反应 E.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D A.病人的特异性体质 B.病人的肝肾功能不良 C.病人的遗传变异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药物的安全范围小 3.阿托品治疗胃肠痉挛时的口干称药物的邹 A.毒性反应 B.副作用 C.治疗作用 D.变态反应 E.后遗效应 4.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斤次晨的“宿醉“现象称为药物的C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5.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菱缩,停药后难恢复的现象称为药物的邮 A.副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特异质反应

1.副作用是指E A.受药物刺激后产生的异常反应 B.停药后残存的生物效应 C.用药后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反应 D.用药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引起的反应 E.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D A.病人的特异性体质 B.病人的肝肾功能不良 C.病人的遗传变异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药物的安全范围小 3.阿托品治疗胃肠痉挛时的口干称药物的B A.毒性反应 B.副作用 C.治疗作用 D.变态反应 E.后遗效应 4.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斤次晨的"宿醉"现象称为药物的C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5.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停药后难恢复的现象称为药物的B A.副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特异质反应

E.停药反应 6.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称为药物的E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停药反应 E.变态反应 8.感染病人给予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为D A.全身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治疗 D.对因治疗 E.补充治疗 9.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A A.与受体的亲和力强,内在活性较弱 B.与受体的亲和力弱,内在活性较强 C.与受体的亲和力弱,内在活性较弱 D.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 E.能部分增强激动药的生理效应 10.受体拮抗剂的特点是,与受体D 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11.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或阻断受体取决于药物的 A.效应强度 B.内在活性 C.亲和力 D.脂溶性

E.停药反应 6.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称为药物的E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停药反应 E.变态反应 8.感染病人给予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为D A.全身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治疗 D.对因治疗 E.补充治疗 9.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A A.与受体的亲和力强,内在活性较弱 B.与受体的亲和力弱,内在活性较强 C.与受体的亲和力弱,内在活性较弱 D.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 E.能部分增强激动药的生理效应 10.受体拮抗剂的特点是,与受体D 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11.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或阻断受体取决于药物的B A.效应强度 B.内在活性 C.亲和力 D.脂溶性

E.解离常数 12.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E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药物脂溶性的强弱 C.药物水溶性的大小 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高低 E.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13.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B A.ED50与LD50的比值 B.LD50与ED50的比值 C.LD50与ED50的差 D.ED95与LD5的比值 E.LD5与ED95的比值 14.药物的小数致死量(LD50)是指B A.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C.致死剂量的一半 D.使半数动物产生毒性的药物剂量 E.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的一半 15.药物的小数有效量(ED50)是指D A.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达到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C.与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6.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 A.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 B.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距离 C.最小中毒量与最小有效量间的距离 D.有效剂量的范围

E.解离常数 12.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E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药物脂溶性的强弱 C.药物水溶性的大小 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高低 E.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13.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B A.ED50与LD50的比值 B.LD50与ED50的比值 C.LD50与ED50的差 D.ED95与LD5的比值 E.LD5与ED95的比值 14.药物的小数致死量(LD50)是指B A.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C.致死剂量的一半 D.使半数动物产生毒性的药物剂量 E.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的一半 15.药物的小数有效量(ED50)是指D A.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达到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C.与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6.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 A.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 B.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距离 C.最小中毒量与最小有效量间的距离 D.有效剂量的范围

E.TD5与ED95之间的距离 17.受体是D A.配体的一种 B.酶 C.第二信使 D.蛋白质 E.神经递质 18.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 B.受体的数目是固定不变的 C.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D.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E.受体只存在于细胞核 19.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C 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 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 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 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 20.下列哪项不是第二信使E A.cAMF B.Ca2+ C.cGMIP D.磷脂酰肌醇 E.ACh 21.部分激动剂的特点为D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高有内在活性 C.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 D.有亲和力,内在活性弱,低剂量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可拮抗激动剂的作用

E.TD5与ED95之间的距离 17.受体是D A.配体的一种 B.酶 C.第二信使 D.蛋白质 E.神经递质 18.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 B.受体的数目是固定不变的 C.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D.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E.受体只存在于细胞核 19.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C 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 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 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 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 20.下列哪项不是第二信使E A.cAMP B.Ca2+ C.cGMP D.磷脂酰肌醇 E.ACh 21.部分激动剂的特点为D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高有内在活性 C.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 D.有亲和力,内在活性弱,低剂量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可拮抗激动剂的作用

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22.量反应是指D A.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反应的效应强度 B.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 C.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 D.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个体反应的效应强度 E.以上说法全不对 23.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B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 C.药物水溶性大小 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 E。药物脂溶性强弱 24.不良反应不包括C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戒断效应 D.后遗效应 E.继发反应 25.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C A.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B.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C.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 D.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26.关于受体的概念正确的是E A.与配体结合无饱和性 B.与配体结合不可逆性 C.结合配体的结构多样性 D.位于细胞核上的基因片断

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22.量反应是指D A.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反应的效应强度 B.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 C.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 D.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个体反应的效应强度 E.以上说法全不对 23.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B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 C.药物水溶性大小 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 E.药物脂溶性强弱 24.不良反应不包括C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戒断效应 D.后遗效应 E.继发反应 25.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C A.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B.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C.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 D.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26.关于受体的概念正确的是E A.与配体结合无饱和性 B.与配体结合不可逆性 C.结合配体的结构多样性 D.位于细胞核上的基因片断

E.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 27.肝药酶诱导剂是 A.氯霉素 B.对氨基水杨酸 C.异烟肼 D.地西泮 E.苯巴比妥 28.副作用发生在C A.应用药物时间过长 B.应用药物剂量过大 C.用治疗量时 D.用药不足时 E.联合用药时 29.药物的作用是D A.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B.药理作用 C.对机体器官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D.药物对机体细胞内的初始作用 E。对不同脏器的选择作用 30.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是D A.用药量过大 B。用药时间过长 C.毒物产生的药理作用 D.药物作用选择性低 E.产生变态反应 3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C A.药物剂量大小 B.药物脂溶性大小 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

E.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 27.肝药酶诱导剂是E A.氯霉素 B.对氨基水杨酸 C.异烟肼 D.地西泮 E.苯巴比妥 28.副作用发生在C A.应用药物时间过长 B.应用药物剂量过大 C.用治疗量时 D.用药不足时 E.联合用药时 29.药物的作用是D A.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B.药理作用 C.对机体器官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D.药物对机体细胞内的初始作用 E.对不同脏器的选择作用 30.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是D A.用药量过大 B.用药时间过长 C.毒物产生的药理作用 D.药物作用选择性低 E.产生变态反应 3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C A.药物剂量大小 B.药物脂溶性大小 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

E.药物pKa大小 32.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C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剂量 E.评价新药的指标 33.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是C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34.用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它的利尿作用属于C A.局部作用 B.普遍细胞毒作用 C.继发作用 D.选择作用 E.以上都不是 35.药物的基本作用是使机体的组织器官D A.产生新的功能 B.兴奋 C.抑制 D.兴奋与抑制 E.既不兴奋也不抑制 36.部分激动剂E A.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 C.对受体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有无内在活性

E.药物pKa大小 32.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C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剂量 E.评价新药的指标 33.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是C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34.用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它的利尿作用属于C A.局部作用 B.普遍细胞毒作用 C.继发作用 D.选择作用 E.以上都不是 35.药物的基本作用是使机体的组织器官D A.产生新的功能 B.兴奋 C.抑制 D.兴奋与抑制 E.既不兴奋也不抑制 36.部分激动剂E A.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 C.对受体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有无内在活性

E.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内在活性弱 37.表示拮抗剂的强弱用C A.ED50 B.LD50 C.pA2 D.pD2 E.TI 38.链毒素损伤第八对脑神经属于B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继发感染 E.后遗效应和致畸作用 39.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B A.抗药性 B.耐受性 C.药物依赖性 D.成瘾性 E.反跳现象 40.B受体阻断剂与利尿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大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C A.敏化作用 B.拮抗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相加作用 41.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能会出现首过效应D A.肌内注射 B.吸入给药 C.舌下含服 D.口服给药

E.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内在活性弱 37.表示拮抗剂的强弱用C A.ED50 B. LD50 C.pA2 D.pD2 E.TI 38.链霉素损伤第八对脑神经属于B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继发感染 E.后遗效应和致畸作用 39.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B A.抗药性 B.耐受性 C.药物依赖性 D.成瘾性 E.反跳现象 40.β受体阻断剂与利尿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大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C A.敏化作用 B.拮抗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相加作用 41.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能会出现首过效应D A.肌内注射 B.吸入给药 C.舌下含服 D.口服给药

E.皮下注射 42.大多数药物通过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B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滤过 E.膜动转运 43.简单扩散的特点是D A.需要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 C.逆浓度差转运 D.顺浓度差转运 E.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44.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 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较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C.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D.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45.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消耗能量,无饱和性 D.无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 E.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46.吸收是指药物白给药部位进入C A.细胞内的过程 B.细胞外液的过程 C.血液循环的过程 D.胃肠道的过程

E.皮下注射 42.大多数药物通过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B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滤过 E.膜动转运 43.简单扩散的特点是D A.需要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 C.逆浓度差转运 D.顺浓度差转运 E.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44.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 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较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C.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D.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45.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消耗能量,无饱和性 D.无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 E.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46.吸收是指药物白给药部位进入C A.细胞内的过程 B.细胞外液的过程 C.血液循环的过程 D.胃肠道的过程

E.作用部位的过程 47.药物在体内作用起效的快慢取决于A A.药物的吸收速度 B.药物的首关消除 C.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D.药物的分布速度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48.下列给药途径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C A.肌肉注射 B.口服 C.吸入给药 D.舌下含服 E.皮内注射 49.某pKa为4.4的弱酸性药,在Pl.4的胄液中其解离度约为D A.0.5 B.0.1 C.0.01 D.0.001 E.0.0001 50.某弱酸性药在pH为5时约90%解离I其pKa值约为C A.6 B.5 C.4 D.3 E.2 51.药物在血浆中主要与0结合A A.白蛋白 B.血红蛋白 C.糖蛋白 D.脂蛋白

E.作用部位的过程 47.药物在体内作用起效的快慢取决于A A.药物的吸收速度 B.药物的首关消除 C.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D.药物的分布速度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48.下列给药途径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C A.肌肉注射 B.口服 C.吸入给药 D.舌下含服 E.皮内注射 49.某pKa为4.4的弱酸性药,在PHl.4的胄液中其解离度约为D A.0.5 B.0.1 C.0.01 D.0.001 E.0.0001 50.某弱酸性药在pH为5时约90%解离I其pKa值约为C A.6 B.5 C.4 D.3 E.2 51.药物在血浆中主要与()结合A A.白蛋白 B.血红蛋白 C.糖蛋白 D.脂蛋白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