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2013年井都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应试及复习策略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6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2013年井都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应试及复习策略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2013年井都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应试及复习策略 第一部分、基础 (一)积累和应用 1.古诗文默写。(12分) 注意:④长期背诵,不要掉以轻心。(潮汕音记忆、相同偏旁) ②不写错别字(同音字,相似字)考试中要回头及时检查。 2.字音,字形(4个词语,七年1个;八年1个;九年2个;6分) 注意:①复习内容:课文的读一读,写一写和中考复习资料中的字词练习。 ②考试大都常见字、或者相同偏旁,不建议刻意大量去记去背 3.病句选择题。(3分)(☆考试选择题比以往增多,要求一定要尽量全部拿下。) 要求:①看清题目(要选择病句还是正确的句子.) ②解题技巧(一招制胜,逐个排除,能判断病句类型) ③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肯否不 定等 4.语言综合运用(12分) (1)仿写。 注意:①按照要求,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入手,一般用对照或同类来构思 ②要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通顺,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 (2)给词语写句子。(☆主题+用词+关联词+修辞+字数。弄清楚题目有多少要求) 注意:①挑选容易、同类、合适主题的词语。 ②开头就切入主题,尽量使用常见修辞,再用上关联词或词语。 自要求写一段话时,不能少于三句,否则会扣分。 (3)口语交际或材料分析题。 注意:①语境,也即场合,说话要得体 ②是否得写称呼、问候语、结尾的祝福语。 ★注意:文字材料:要读懂材料,掌握每个材料的主要信息,根据材料联系实际。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 1 2013 年井都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应试及复习策略 第一部分、基础 (一)积累和应用 1.古诗文默写。(12 分) 注意:①长期背诵,不要掉以轻心。(潮汕音记忆、相同偏旁) ②不写错别字(同音字,相似字) 考试中要回头及时检查。 2. 字音,字形(4 个词语,七年 1 个;八年 1 个;九年 2 个;6 分) 注意:①复习内容:课文的读一读,写一写和中考复习资料中的字词练习。 ②考试大都常见字、或者相同偏旁,不建议刻意大量去记去背。 3. 病句选择题。(3 分)(☆考试选择题比以往增多,要求一定要尽量全部拿下。) 要求:①看清题目(要选择病句还是正确的句子.) ②解题技巧(一招制胜,逐个排除,能判断病句类型) ③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肯否不 定等。 4.语言综合运用(12 分) (1)仿写。 注意:①按照要求,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入手,一般用对照或同类来构思。 ②要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通顺,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 (2)给词语写句子。(☆主题+用词+关联词+修辞+字数。弄清楚题目有多少要求) 注意:①挑选容易、同类、合适主题的词语。 ②开头就切入主题,尽量使用常见修辞,再用上关联词或词语。 ③要求写一段话时,不能少于三句,否则会扣分。 (3)口语交际或材料分析题。 注意:①语境,也即场合,说话要得体。 ②是否得写称呼、问候语、结尾的祝福语。 ★注意:文字材料:要读懂材料,掌握每个材料的主要信息,根据材料联系实际

表格材料:透过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纵比横比,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 图画材料:注意图的标题,以及注释说明的文字,感知图画内容。 第二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要求:中考篇章,篇篇过关。(☆字、词、句、理解、感悟) 重点推荐篇目:_《小石潭记》《陋室铭》《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 2.课堂上老师复习的重点课文,以及文言文练习 注意:①要多去翻一翻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 3.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注意:①课文下的注释。(☆重点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有 完整翻译的句子)。②句子翻译一定要对号入座,重点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4.选择题两道:一道为字词解释,一道为课文理解。(要复习文言文的字词解释,以 及文章的主旨,或者课堂笔记) 5、还要注意的是:☆选择题错误的一项大都是较为细微的错误,这一点应该引起注 意,务必仔细认真。可以按照复习资料,请看每个错误的选项错在了什么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 1、答题技巧要牢 (1)粗细阅读(2)看分答题(3)据线答题(4)分点答题(5)规范答题 (☆补充:如有联系实际回答的要求,发表看法时记得结合生活例子) 2、组织答案要严密: (1)原文摘抄(2)联系上下(3)概括总结 [1]记叙文阅读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 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第一段作用:内容:开篇点题,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结构: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最后一段作用:内容: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4)写法特点:托物言志埋下伏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象征手法对比衬托 (5)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 2 表格材料:透过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纵比横比,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 图画材料:注意图的标题,以及注释说明的文字,感知图画内容。 第二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要求:中考篇章,篇篇过关。(☆字、词、句、理解、感悟) 重点推荐篇目:《小石潭记》《陋室铭》《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 2.课堂上老师复习的重点课文,以及文言文练习。 注意:①要多去翻一翻,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 3.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注意:①课文下的注释。(☆重点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有 完整翻译的句子)。②句子翻译一定要对号入座,重点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4.选择题两道:一道为字词解释,一道为课文理解。(要复习文言文的字词解释,以 及文章的主旨,或者课堂笔记) 5、还要注意的是:☆选择题错误的一项大都是较为细微的错误,这一点应该引起注 意,务必仔细认真。可以按照复习资料,请看每个错误的选项错在了什么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 1、答题技巧要牢记: (1)粗细阅读 (2)看分答题(3)据线答题(4)分点答题(5)规范答题 (☆补充:如有联系实际回答的要求,发表看法时记得结合生活例子) 2、组织答案要严密: (1)原文摘抄(2)联系上下 (3)概括总结 [1]记叙文阅读 (1)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 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2)记叙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3)第一段作用:内容: 开篇点题,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结构: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最后一段作用:内容: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结构: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4)写法特点:托物言志 埋下伏笔 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 象征手法 对比衬托 (5)描写方法: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 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赏析题:注意句子使用的修辞效果,在文中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③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 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 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如何拟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感情,推动小说或 故事情节发展 物体描写: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连接小说中人物感情的纽带:还有它的象征含义; 寄托或饱含着怎样的感情。(如:某种特定的花) (9)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 (10)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议论文阅读 (1)论点的确定:标题开头结尾概括。 (2)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 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使 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③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 观 ⑤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 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 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论证比较复杂,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 3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 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赏析题:注意句子使用的修辞效果,在文中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 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 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如何拟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感情,推动小说或 故事情节发展。 物体描写: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连接小说中人物感情的纽带;还有它的象征含义; 寄托或饱含着怎样的感情。(如:某种特定的花) (9)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 (10)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议论文阅读 (1)论点的确定:标题 开头 结尾 概括。 (2)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 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使 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入。 ③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 观点。 ⑤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 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 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论证比较复杂

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 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 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 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 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教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作引用: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语言:表示(限制、估计……)+意思解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准确性、严密性 4、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会考查与原文句子意思是否一致的选择题。(☆注意一定要回 到原文仔细比对,选出正确答案。) (三)名著阅读。(10分)(题在段内,答在段外) 1.名著知识。(两道大题) 1)作品名称、作者、大概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 要求:A.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可以简述关键事件。 B.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能根据一些情节,结合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六册书的附录中的《名著导读》,老师发的名著一览表等有关复习资料。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 4 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 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 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 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 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作引用: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语言:表示(限制、估计……)+意思解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准确性、严密性。 4、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会考查与原文句子意思是否一致的选择题。(☆注意一定要回 到原文仔细比对,选出正确答案。) (三)名著阅读。(10 分)(题在段内,答在段外) 1.名著知识。(两道大题) 1)作品名称、作者、大概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 要求:A.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可以简述关键事件。 B.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C.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能根据一些情节,结合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六册书的附录中的《名著导读》,老师发的名著一览表等有关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1)构思新颖(尽量避用第一立意) 2)主题突出 3)明确文体(记叙为主) 4)写好开头a、开门见山b、设置悬念c、名言诗歌d、先声夺人e、由物导入 f、抒情导入 5)收尾有力a、首尾呼应b、议论升华c、巧用省略d、自然结尾 注意事项 ①读懂导读对文章写作的启发〔导读对文章其实往往隐含写作限制) ②不忘标题在第一行以及正中,尽量有用话题当标题。 不忘保持卷面整洁,不乱涂乱改。 ④标点符号要注意不一逗到底,使用好其他标点符号,如感叹号,省略号等。 ⑤不要大量引用材料中的内容 ⑥第一段不要超过6行。整篇行文不要少于3段。 ⑦注意真情实感,注意材料的选择,才可以打动人心 ⑧语言流畅,使用修辞,优美的词句。 (附:中考考场可以酌情加1-3分的项目: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 美。4、富有个性。) 四、附加题(10分) 、文言文停顿: ①依据平时的朗读习惯。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 ③参考一些特殊的位置:主语后,“而”字前,“者”字后等。发语词:如、夫、若 夫等在句首;语气词:吗、也、乎等在句末。④根据主语的改变。 ⑤根据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例如是否有对偶,是否有相同的句式(字数一样) 2、字词解释: 1)根据文言文掌握的字词解释。(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确定词语的解释 、内容理解(要求能读懂文章的大概意思) 4、评价人物、事情。 卷面不整洁,考后定担心。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 5 第三部分、作文(60 分) 1)构思新颖(尽量避用第一立意) 2)主题突出 3)明确文体(记叙为主) 4)写好开头 a、开门见山 b、设置悬念 c、名言诗歌 d、先声夺人 e、由物导入 f、抒情导入…… 5)收尾有力 a、首尾呼应 b、议论升华 c 、巧用省略 d、自然结尾 注意事项: ①读懂导读对文章写作的启发(导读对文章其实往往隐含写作限制) ②不忘标题在第一行以及正中,尽量有用话题当标题。 ③不忘保持卷面整洁,不乱涂乱改。 ④标点符号要注意不一逗到底,使用好其他标点符号,如感叹号,省略号等。 ⑤不要大量引用材料中的内容。 ⑥第一段不要超过 6 行。整篇行文不要少于 3 段。 ⑦注意真情实感,注意材料的选择,才可以打动人心。 ⑧语言流畅,使用修辞,优美的词句。 (附:中考考场可以酌情加 1-3 分的项目: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 美。4、富有个性。) 四、附加题(10 分) 1、文言文停顿: ①依据平时的朗读习惯。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 ③参考一些特殊的位置:主语后,“而”字前,“者”字后等。发语词:如、夫、若 夫等在句首;语气词:吗、也、乎等在句末。 ④根据主语的改变。 ⑤根据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例如是否有对偶,是否有相同的句式(字数一样) 2、字词解释: (1)根据文言文掌握的字词解释。(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确定词语的解释。 3、内容理解(要求能读懂文章的大概意思) 4、评价人物、事情。 卷面不整洁,考后定担心

做完不检查,失分定不少。 题目不看清,遗撼定终生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井都中学九年级银衫备课组 ㊣ 6 做完不检查,失分定不少。 题目不看清,遗撼定终生。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