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

出版说明 本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十卷和第十一卷,.起自清代的道 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这两卷能够自成体系,可以单独成书, 我们特先译出,以饷我国读者。为了兼顾《剑桥中国史》原书名和 它所论述的晚清时代的实际内容,此书定名为《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历史丛书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对《剑桥中国史》 已出的各卷,国外纷纷发表过书评,予以肯定。它们在一定程度 上代表了截至出书前为止的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我们 希望这两卷中文版的出版,对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能有所助益。 本书有不少地方可供我们参考,特别是某些国内不经见的材 料可为我们所用。但是,它也有某些提法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 例如,正文和插图中有所谓“中国本土(本部)”、“湖湖”、“清朝 治理区”等等说法,我们均照字面直译,未加改动。不言而喻, 这决不表明中文版编泽者同意这些提法。再例如,地图中疆界的 画法、地点的位置和名称,原书也存在着错误和问题(如图一、 图二均缺南海诸岛,图二的川藏界画在大渡河一带,边境上两国 共有之河流未能尽按共有之惯例绘制,等等),内容与擂图前后也 不尽一致,这些地方我们也未加改动,原样照译或复印。又,本 书各章撰者立言也不尽一致,请读者自行鉴别,不一一赘言。 这几年我们国内出版过若于新资料,本书作者限于条件未能 及时加以利用。对此,我们对他们就更不能有所苛求了。 本书引用的中文材料,我们均尽力查找过中文原文。但是, 某些地方因仅系片言只语,遍查不着,某些引文引自在台湾省或外 国出版的书刊,我们无书查对,个别书籍在北京甚至一直未能找

2 出版说明 到。在这些请况下,我们不得心而采用了直泽办法,幸读者鉴谅 和指教。 里 本书各章译者均在每章之后署名。全书则由张书生和杨品泉 两同志统一校看。我们因识见所囿和水平有限,译文舛错在所难 免,恳切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编译室 一九八三年四月 o2/6

总编辑序 在英语世界中,剑桥历史丛书自本世纪起已为多卷本的历史 著作树立了样板,其特点是各章均由某个专题的专家执笔,而由 各卷学术地位较高的编辑中的主导编辑总其成。由阿克顿爵士规 划的《倒桥近代史共十六卷,于1902至1912年期间问世。以后又 陆续出版了《剑桥古代史》、《创桥中世纪史》、剑桥英国文学史》 以及关于印度、波兰和英帝国的剑桥史。原来的《近代史现在已 被十二卷的<新剑桥近代史代替,而《剑桥欧洲经济史》的编写也 正接近完成。近期在编写中的创桥历史丛书包括伊斯兰教史、阿 拉伯文学史、论述作为西方文明中心文献的圣经及其对西方文明 的影响的圣经史,此外还有伊朗史和中国史。 就中国史而言,西方的历史学家面临着一个特殊问题。中国 的文明史比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史更为广泛和复杂,只是比 整个欧洲文明史涉及的范围稍小面已,中国的历史记载浩如烟海, 既详尽又广泛,中国历史方面的学术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高度发 展和成熟的。但直到最近几十年为止,西方的中国研究虽然有欧洲 中国学家进行了重要的开创性劳动,但取得的进展儿乎没有超过 翻译少数古代典籍和编写主要的王朝史及其制度史史纲的程度。 近来,西方学者已经更加充分地在利用中国和日本的具有悠 久传统的历史学术成果了,这就大大地增进了我们对过去事件和 制度的明细的认识,以及对传统历史学的批判性的了解。此外, 这一代西方的中国史学者在继续依靠欧洲、日本和中国正在迅速 发展的中国学研究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利用近代西方历史学 术的新观点、新技术以及社会科学近期的发展成果。而在对许多

总编辑序 旧观念提出疑问的情况下,近期的历史事件又使新问题突出出来。 在这些众多方面的影响下,西方在中国研究方面进行的革命性变 革的势头正在不断加强。 当1966年开始编写《剑桥中国史>时,目的就是为西方的历史 读者提供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即按当时的知识状 况写一部六卷本的著作。从那时起,公认的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 新方法的应用和学术向新领城的扩大,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 的研究。这一发展还反映在,《创桥中国史现在已经计划出十四 卷,这还不包括王朝以前的最早时期,并且还必须舍弃诸如艺术 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学和工艺学的许多方面的内容、以及地 方史的全部宝贵材料。 近十年来我们对中国过去的了解所取得的惊人进展将会继续 和加快。进行这一巨大而复杂的课题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作的努力 证明是得当的,因为他们所在各国的人民需要对中国有一个更广 更深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属于全世界,不仅它有此权利和必要, 而且它是澈发人们兴趣的一门学科。 费 正 清 丹尼斯·特威切特 (杨品桌译)

目录 总编辑序,*4…(1) 米 米 第一章 导当:旧获序 (作者:费正清,哈佛大学历史教授) 历史和中國的革命……………………… 旧社会…………… …(9) 行政……… …(24) 对外关系 …35) 第二章1800年前后漆代的亚洲腹地 (作者:约瑟夫·弗莱彻,哈佛大学 中国和中亚史教授) 消帝国在亚洲腹地 **444*4t,(41) 满洲…… 414(45) 蒙古 …………(53) 新恐 40.4 -(63) 西戴 4…(97) 第三章清王朝的赛落与瓶乱的根源 (作者,苏珊·M·琼斯,芝加哥大学历史研究员 菲利普·A·库恩,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 人口的压力及其后果…… 4…(115) 敦肯、庇护制与社会晋升之路… (119) 靠庆的改革 *4(123)

2 录 危机的征兆,漕运 …(127) 货币制度与税收制度的混乱 ……(135) 叛乱的根源…… …………(139) 中央的软弱与学术界的新趋势 …(153) 魏源·一经世致用论与今文学研究的范例 ……(158) 保卫边指是关心的新焦点… 4……44*4*(164) 第四章广州贸易和科片战争 (作者:小弗雷德里克·韦克雯,加利福 尼亚大学[伯克利门历史教授) 广州贸易的特点………… ……(173) 贪污腐化和公所基金………… ………(174) 英中垄断商人……………………(176) 垄断制的告终 …(180) 鸦片贸易……… *114…(183) 律劳卑事仲 t44小…(187) 关于鸦片问题的争论… …………(190) 广洲查封鸦片…… …4……(198) 龙向戕争…,… ………(201) 战争的第一阶段…… ……(209) 赎回广州…… …*…(216) 战争的最后阶段…………………………(218) 中国战做:南京条约 ………(224) 第五章 条约制度的形成 (作者:费正清) 条约制度的透视……………4*………*……(229) :1842一1844年条约的鏘结………4…(235) 条约口岸的开放:……………(241)

目 录 3 通商口岸的外侨团体 n…(245) 英国与广州的对峙 ……9…(251 中国沿海的骚乱…… …(253) 上海的兴起…… ………*…(257) 广州第二次鸡片战争的操发 +………小……(26) 1858年的和解…………………+……………(270) 清帝厨政体和贸易扩张的对诗 1860年的和解……,…(279) 条约制度的实施…………………4……(283) 第六章太平军叛乱 (作者,菲利普·A·库恩) 起因和发展 …(287) 旧制度的保护者 …*…(306) 内江与衰落 ……(315) 捻军的组织待点:一个比较… ………(336) 太平军叛乱的透视 *:…(342) 第七章 中俄关系(1800一1862年) (作者,约瑟夫·弗莱彻) 扩大商业的努力归于失收……………(345) 中亚贸易和固勒扎条约(1851年)…….… …(354) 东北满洲的丧失……………… *4:(362) 第八章 清期统治在草古、新和西薰的全盛时期 (作者:约瑟夫·弗莱彻) 衰落中的裴古游牧社会…… t…41…(384)

目 录 新疆:玛赫杜姆家族和浩竿 44…(393) 西戴的隔绝和印度的压力 ……(433) 第九章清代的中兴 (作者:刘广京,加利福尼利大学 〔戴维斯门历史救授) 清朝获胜的原因 ……(449) 长江下游的战后问题 ………(475) 轮军战争及其影响……… …(494) 对中兴的透视…… ………(517) 第十章自通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 (作者,郭廷以,已故台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刘广京) 理论:对自强运动的早期佰导………(531) 政治和财政结构…………… …(543) 早期阶段:长远的规划… …(557) 第十一章 1900年以前的基将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作者:保罗·科恩,韦尔斯利学院历史教授) 传教事业 ……*…(586) 传教事业和旧制度 ………(602) 传教事业和新制度…,+ …*4…(617) 源: 4

目 录 5 书目介绍 书 目 (甲)书刊名称缩写法 ………(664) (乙)西文书且 ……666) (丙)中文和日文书目……(723)

第 章 导言:旧秩序 历史和中国的革命 近代中国的历史,即人们现在认为在那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是充满了争论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已被人们所了解,但对于它们 的意义却存在着争议。同时,许多较次要的事件仍然未被人知或 者被忽视。 引起争论的第一个原因是普追存在对历史的无知状态,因为 在这个尚不发达的领域中,还缺乏一批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研究和 著述。我说“历史的无知状态”,是因为历史学的任务就是了解所有 有关方面的情况、动机和作用,但如果只涉及冲突一方的片面知 识,则会使我们对这场冲突中的另一方仍然一无所知,因而就不 大可能理解它。 例如,关于1840一1842年的鸦片战争,英国方面的文件在当 时就已大量公布,而中国方面的文件一直到九十年以后,即1932 年才发表。而且,双方的文件主要提供的都是官方的观点,.在战 。 争期间普通中国人民的经历则设有详细的记载,也没有被很好地 进行研究。甚至这一表面上已很清楚的事件,仍然没有为人们所 充分了解。例如,当地的中国人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了英、请 两国战争的消极旁观者?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抵抗的程度又有多 深?各种观点和事例是相互被异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儒学与东方文化(徐远和,共七章).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人文中国——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上、下)(二).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人文中国——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上、下)(一).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中国文化通史——辽西夏金元卷.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中国古代地域文明纵横谈.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与名家一起读经典.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导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ppt
-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_大作业-论文参考格式_论文格式参考.docx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谁统治美国?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谁统治美国?谁统治美国(第五版)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美)威廉·多姆霍夫.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谁统治美国?美国自由的故事【美】埃里克.方纳 THE STORY OF AMERICAN FREEDOM.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李良玉).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十大系列丛刊——”十大史学家.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士与中国文化(一、二、三).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士与中国文化(三、四、五、六).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士与中国文化(七、八、九、十、十一、十二).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扩张与交往——区域历史文化简论(共十章).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文化史名著举要.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文化模式》PDF电子书(露丝·本尼迪克特).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THE CI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现代中国思想论著选粹《明日之中国文化》PDF电子书.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梁任公、胡适之先生审定研究国学书目.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梁启超、章太炎解读中华文化经典.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八)瞿同祖法学论著集.pdf
-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经学与中国文化(电子书,共八章).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外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世界文明史_罗马——对希腊文化文化的传承和光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外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世界文明史_神化、宗教、艺术(古希腊:西方文化的渊源基础).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外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世界文明史(原始文化与史前文明、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希伯来文明:犹太文化、印度:南亚次大陆文明).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外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世界文明史_走进金字塔文明——古埃及文化.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外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国文化_夏商周(上古)三代时期的文化.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