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晶体管放大电路 第二节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态

种组态的概念 非线性电路| BT的工作过程:V或L控制L 共集电极 共基圾 第四讲 《电路分析原理》 个↑蝴组成两个端口:需共用一个 极CE:信号从基极入,篇电极出 2009.12.29 共集电极cC:信号从基极入,发射微出 第9章:10,t6,18 共基极CB;信号从发射极入,电极出 三种组态的判定: 共发射极组态CE H的R AR/(R卡R 信号通路并不是指电流的通路 判定依据:号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R: R,lIR ll[rbe+R3(+p)] 判定依据:信号通路未经过的是公共端 有时关于多输出端的悄形 增益: 则:不能从基极物出;不能从集电概输入 特点:电压放大:电流放大;R中等;R较大 共集电极组态CC 共基极组态CB LR=R2∥R2∥R RR、∥R A=(+1)R/Rh Ra/R LA=《*1)(R2∥良)R A=(R∥R)/飘 vs AyR/(r,+R Ays Ay R/(rs+R, R受R影响!比CE组态小? Ryl[eb+(r1IRzll)/(+pi 增益;A高小于1 增益:A看起来和CE放大暴相当,但 特点:电压跟随:电流放大;R大R小 特点:电流跟脑:电压放大:R小R大
第四讲 三种组态 的 概念 三种组态的判定: VCC VCC VCC 共发射极组态 CE VCC R1 R2 R3 R4 R’i Ro R’i = rbe+R3 R’ (1+β) i = rbe+R3(1+β) Ri = R1∥R2∥R’ Ri = R1∥R2∥R i’ AV∞= -βR4/R’ AV∞= i -βR4/R’i AVS= AV·Ri /(rs+Ri A ) VS= AV·Ri /(rs+Ri ) AV= AV∞·RL/(RL+Ro A ) V= AV∞·RL/(RL+Ro) AV= -β(R4∥RL)/R’ AV= i -β(R4∥RL)/R’i 共集电极组态 CC VCC R1 R2 R3 R4 R’i Ro R’i = rbe+(RL∥R3 R’ )(1+β) i = rbe+(RL∥R3)(1+β) Ri = R1∥R2∥R’ Ri = R1∥R2∥R i’ AV∞= (β+1)R3/R’ AV∞= (β+1)R3/R i’ AVS= AV·Ri /(rs+Ri A ) VS= AV·Ri /(rs+Ri ) AV= AV∞·RL/(RL+Ro A ) V= AV∞·RL/(RL+Ro) AV= (β+1)(R3∥RL)/R’ AV= (β+1)(R3∥RL)/R i’ 共基极组态 CB VCC R1 R2 R3 R4 Ro R’i = r R eb ’i = reb Ri = R3∥R’ Ri = R3∥R i’ AV∞= R4/R’ AV∞= R4/R i’ AVS= AV·Ri /(rs+Ri A ) VS= AV·Ri /(rs+Ri ) AV= AV∞·RL/(RL+Ro A ) V= AV∞·RL/(RL+Ro) AV= (R4∥RL)/R’ AV= (R4∥RL)/R i’ R’i

种组态的比较 管放大器→多级放大器 H 共射极共算电极共基极 同样处理,但需考虑前后级间的影响 BR βRR 工作点:交流合还是直合 阻抗:首级R和末级R R/reb 增益:连集:但前后级会出现传递损失 实例(1) 实例(2) +12v va=0.7 13/3K=38mA 争L2Q0.3/K=03m HHH a。=Vc+0.7~-34 H =(51+0.3)/2~2 IR r6.8 33K β=100,r=15K β=100,r=15k,re=0 (1为使vo=0,求R (1)为使雨曾vc相同,求R (2求输入和输出阻抗R~74KR~58 (2求输入和轴出阻抗R~11KLR~3K 冈求级联墙盖V/V~ ≯(3求领联墙益v/V200的作用? 实例(3) 实例(4) +9V 3K 阝=100,Db=15k,『a0 肀阝=100,=15k,r0,V==46 (1求Lon和V I~10dv~5 团2求Ru、Ru和增益[R~42K[R~40[A~-22 边比舞神走装RRRd 卜因3T2基极电压失真,是饱和还是撒止?【止失真 卜两种连接的增益v/vA~2LA~2203
三种组态的比较 VCC VCC VCC 多管放大器 Æ 多级放大器 A1 A2 A3 实例(1) +12V 20K R 500 3K -6V 3K Vi Vo VOQ=0 ÎVBQ=0.7 Î ICQ≈11.3/3K =3.8mA CQ≈11.3/3K =3.8mA 11.3/3K =3.8mA ÎVCQ=-6+500I ÎVCQ=-6+500ICQ ≈ -4.1 A B C ÎVAQ=VCQ+0.7 ≈ -3.4 Î R ≈ 15K Ri ≈ 7.4K Ro ≈ 58 AV ≈ -5.8 re2 ≈ 13 re1 ≈ 6.8 实例(2) +6V 25K 5K 1K 3K Vi Vo 25K R VAQ=1 ÎVBQ=0.3 Î ICQ≈0.3/1K =0.3m CQ≈0.3/1K =0.3m ÎVDQ=6-3KI ÎVDQ=6-3KICQ ≈ 5.1 ÎVEQ=(5.1+0.3)/2 =(5.1+0.3)/2 ≈2.7 Î VCQ ≈ 3.4 A B C D E Î R ≈ 33K Ri ≈ 1.1K Ro ≈ 3K AV ≈ -200 T2的作用? 实例(3) +9V 20K 10K 4K 4K 1K 100 2.2K 10K 20K 10K T1 T2 Ri ≈ 4.2K Ro ≈ 40 IBQ1≈ 10u VCQ1≈5V 截止失真 A ≈ -22 50 实例(4) -12V 15K 5K 2.3K RC Vi Vo A1 A2 A2 A1 -12V 200K 2K Vi Vo Rc ≈ 5.1K Ri ≈ 3.7K Ro ≈ 63 Ri ≈ 3.7K Ro ≈ 63 Ri ≈ 98K Ro ≈ 5.1K Ri ≈ 98K Ro ≈ 5.1K AV ≈ -2.2 AV ≈-2.2 1K 1K Æ 0.36

实例(5) 动态电路的求解:作图 +12 11.7 1|[→v= 「H 10K F3. 7v 10K →工~3/10K/2=015m T和T相同,阝=100,b=1.5K,『0 缺点;误差较大,仅适合比较筒单电路 (为使v=0,求R 优点:适合不规则波形 2求输入和输出阻抗民~32K|R~10K 优点:比较有全局盛→发现非线性失真 国求级联增益v/ A配3600 近于估计“最大载性动态范■” 补充:频率响应 电路中存在着耦合电容、旁路电容 关于非线性电路: 频率很时客抗过大→放大性能下降 计算和估算有一定的横式可循→需要比较熟练 元件和电路中存在分布/杂散电容、电盛 在算时注意各数值的数量级 计算更有效率 频率很高时容抗变小→放大性能下降 关于电路的运作机理可做定性理解→后续课程
实例(5) +12V -6V Vi Vo 3.7V 10K 2K 500 10K R T1 T2 VOQ=0 ÎVEQ=11.7 EQ=11.7 Î VCQ=11 VBQ=-6+3.7 =-6+3.7 ≈ -2.3 ÎVFQ=VBQ-0.7 ≈ -3 Î IR≈3/10K/2=0.15m R≈3/10K/2=0.15m A B D C E F Î R = 6.7K Î VRQ=1 Ri ≈ 3.2K Ro ≈ 10K AV ≈ 3600 动态电路的求解:作图 VCC IB VBE IC VCE VCC VCC 补充:频率响应 VCC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晶体管放大电路 第一节 小信号模型分析方法;BJT放大电路.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非线性电路 第二节 二极管应用电路(2/2).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非线性电路 第一节 非线性电路概述 第二节 二极管应用电路(1/2).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链式网络与传输线 第三节 均匀无耗传输线.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链式网络与传输线 第二节 链式网络与传输线.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双口网络 第三节 有端接的双口网络 第七章 链式网络与传输线 第一节 传输线.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双口网络 第二节 双口网络Y, H,G,A 参量、有端接的双口网络.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双口网络 第一节 双口网络参量与联结.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网络分析方法 第四节 大网络分析方法概述.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网络分析方法 第三节 网络定理.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网络分析方法 第二节 线性网络分析方法.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网络分析方法 第一节 线性网络分析基础.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傅立叶分析 第二节 傅立叶变换.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傅立叶分析 第一节 傅里叶级数.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拉普拉斯分析 第二节 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电路问题.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拉普拉斯分析 第一节 拉氏变换.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线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五节 正弦稳态、复数分析法 第六节 滤波器.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线性电路分析基础 第四节 线性电路的时域分析.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线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节 常见电路元件及约束方程(2/2)第三节 线性二端(单口)网络的等效.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线性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节 线性电路分析导论 第二节 常见电路元件及约束方程(1/2).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线性电路的复数解法 §1-1 电路分析导论 §1-2 电路常用元件(1/2).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线性电路的复数解法 §1-2 电路常用元件 ——(线性)受控源(/2/)§1-3 常参量线性电路的复数解法.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线性电路的复数解法 §1-4 滤波器.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线性电路的s域解法 §2-1 拉普拉斯变换.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线性电路的s域解法 §2-2 线性电路的s域解法.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信号的频谱 §3-1 周期信号的频谱.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信号的频谱 §3-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 §3-3 频谱分析的基本定理.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信号的频谱 §3-4 信号通过常参量线性电路 §3-5 采样定理 第四章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4-1 网络拓扑分析的基本知识.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线性网络分析基础 §4-2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点压法 §4-3 节点电压法 §4-4 回路电流法.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4-5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网络定理 §5-1 唯一性定理 §5-2 叠加定理 §5-3 互易定理 §5-4 特勒根定理 §5-5 置换定理.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网络定理 §5-5 置换定理 §5-6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5-7 二端网络的分析方法.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双端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6-1 双端口网络的参量和联接(1/2).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双端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6-1 双端口网络的参量和联接(2/2)§6-2 无源双端口网络的等效网络.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双端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6-3 有端接的双端口网络 §6-4 双端口网络的链联 §6-5 集成差分放大器(1/2).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双端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6-5 集成差分放大器(2/2)第七章 链式网络中的传播过程 §7-1 对称网络的传输特性 §7-2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的波动.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链式网络中的传播过程 §7-3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阶跃响应 §7-4 分布参量元件.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二极管电路 §8-1 半导体基础知识(了解)§8-2 二极管的特性 §8-3 二极管开关与整流电路.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基本组态 §10-1 晶体三极管的组态 §10-2 共发射极组态(1/2).pdf
- 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基本组态 §10-2 共发射极组态(2/2)§10-3 共集电极组态和共基极组态 §10-4 简单多级放大电路分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