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二) 2二示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主要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 (1)电路型及电源的工作状态 (2)电压和电流的參考方向 (3)电位的概念与计算 2、电路的基本定律 (1)欧姆定律 (2)克希荷夫定律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主要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 (1) 电路模型及电源的工作状态 (2)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3) 电位的概念与计算 2、电路的基本定律 (1) 欧姆定律 (2) 克希荷夫定律

1、电路的基本概念 §1-1电路组成 电路 1、作用 (1)实现电能的传输与转换; (2)传递和处理信号; 2、组成: (1)电源(信号源):供给电路电能(电信号),如发电机 电池等; (2)负载:接受电能或电信号,如电动机、电灯等; (3)中间部分:传输、分配电能,是电路的控制及连接部分, 如导线,开关等;
1、电路的基本概念 § 1-1 电路组成 一、电路 1、作用: (1)实现电能的传输与转换; (2)传递和处理信号; 2、组成: (1)电源(信号源):供给电路电能(电信号),如发电机、 电池等; (2)负载:接受电能或电信号,如电动机、电灯等; (3)中间部分:传输、分配电能,是电路的控制及连接部分, 如导线,开关等;

§1-2电路模型 1、引入电路模型的原因: 便于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用数学描述,将实际元件理想化(或 称模型化)。 2、电路元件的理想化(模型化):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元件主要的电磁 性质,忽略其次要因素,把它近似地看作理想电路元件。 (1)电阻: (2)电容: (3)电感: 3、电路模型 想化未件构成的电路。 电池 灯泡 电路模型 E R
§ 1-2 电路模型 1、引入电路模型的原因: 便于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用数学描述,将实际元件理想化(或 称模型化)。 2、电路元件的理想化(模型化):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元件主要的电磁 性质,忽略其次要因素,把它近似地看作理想电路元件。 (1)电阻: (2)电容: (3)电感: 3、电路模型: 由理想化元件构成的电路。 E I R U + _ R0 电 池 灯 泡 电路模型

§1-3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流 1、电路的物理量{电压 电动势 实际正方向:物理中对电路量规定的方向 2、物理量的正方向 假设正方向(参考正方向): 在分析计箕时,对电量人为规定的方向
§ 1-3 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 1、电路的物理量 2、物理量的正方向 电流 电压 电动势 实际正方向:物理中对电路量规定的方向。 假设正方向(参考正方向): 在分析计算时,对电量人为规定的方向:

物理量的实际正方向 物理量单位。 实际正方向 电流A、kA、mA、“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μA 电压U。V、kV、m、电位降落的方向 u (高电位→低电位) 电动势V、kV、mv、电源驱动正电荷的方 E 向 (低电位→高电位)
物理量的实际正方向

电路中的各电 阻中电流的方 向如何确定? 提出问题:寞亲电路中 于判断元件中物理量的实际方向 电路中物理量如向求解? 关键:在电路分析中的假设 E3 R3 正方向(垂考方向)
E3 _ + R3 a b c d 电路中的各电 阻中电流的方 向如何确定? 提出问题:复杂电路中难 于判断元件中物理量的实际方向, 电路中各物理量如何求解? 关键:在电路分析中的假设 正方向(参考方向)

类方法: ()在解题葡先设定一个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2)根据电路的定律、定理,列出物理量间相互 关系的代数表达式; (3)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实际方向: 若计犷结果为正,则奥际方向与假设方向一致 若计犷结果为负,则实你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 (1)符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加与减 (2)方向的假定是任意的,不影响结果 (3)一旦方向假定以后,不得中途变更
解决方法: (1)在解题前先设定一个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2) 根据电路的定律、定理,列出物理量间相互 关系的代数表达式; (3)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实际方向: 若计算结果为正,则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一致; 若计算结果为负,则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 (1)符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加与减 (2)方向的假定是任意的,不影响结果 (3)一旦方向假定以后,不得中途变更

3、物理量正方向的表示方法 电流:从高电位 E R U tb 指向低电位。 b (1)箭头表示 b 正负号 R 电压箭头 L b (2)双下标表示 双下标Ub(an为离电位点b为纸2(方应ab) 电位点,电压方→b)
3、物理量正方向的表示方法 I E R Uab + _ a b u_ 正负号 + a b Uab(a为高电位点,b为低 电位点,电压方向a→b) 双下标 箭 头 u 电压 a b + - I R 电流:从高电位 指向低电位。 (1)箭头表示 (2)双下标表示 Iab (电流方向a→b)

例 R E 已知:E=2V,R=19 问:当U分别为3V和1V时,I=? 解:(1)假定电路中物理量的正方向如图所示; (2)列电路方程: U=U+E UBR R E R
例 已知:E=2V, R=1Ω 问: 当U分别为 3V 和 1V 时,IR=? I E R R UR a b U 解:(1) 假定电路中物理量的正方向如图所示; (2) 列电路方程: U U E = R + R U E R U I R R − = = UR =U − E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3-2)电网的电能损耗.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3-1)概述.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电力系统元件及其参数.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电能系统概论.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电能系统的运行与管理.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电能系统的规划与设计.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9)变压器台数与容量的确定.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8)变电所电气主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7)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6-2)无母线类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6)发电厂及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4)工业企业配电网的树干式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5)工业企业配电网的构成.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4)城市电力网的接线方式.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1)概述.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6)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实用计算(1).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电气设备及电气主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三相电路.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电工学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运算放大器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晶闸管及其应用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交流放大电路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数字电路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异步电动机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 电源的外特性.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五 RC 电路的响应.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2 RLC 串联谐振电路.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六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戴维南定理与叠加定理.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三 叠加原理及等效电源定理的验证.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七 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