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 、电阻串并联的值变换 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值变换(戴维南定狸及诺顿 定理)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支路电流法 2、节点电压法 3、鱼加原理 4、图解法(适用与非线性电阻电路以及一般电路)
主要内容: ◆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 1、电阻串并联的等值变换 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值变换(戴维南定理及 诺顿 定理)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支路电流法 2、节点电压法 3、叠加原理 4、图解法(适用与非线性电阻电路以及一般电路)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两个或更多个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连接,这些电阻通过 同一电流,这样就称为电阻的串联。 电路特点: R R=RI R2 1用一个等效 U=U1+ U2 电阻代替后 UR I相等 U1=R1I=R1/(R1+R2)·U U2=R2I=R2/(R1+R2)·U 2
§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两个或更多个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连接,这些电阻通过 同一电流,这样就称为电阻的串联。 I U1 U2 U R1 R2 U I R 用一个等效 电阻代替后 电路特点: R = R1 + R2 U = U1 + U2 I相等 U1=R1I=R1/(R1+R2)·U U2=R2I=R2/(R1+R2)·U

2、电阻的并联 两个或更多个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节点之间,这些电阻 两端的电压相等,这种联接方法称为电阻的并联。 U⊥R1 用一个等效电阻代替后 R R 电路特点 R 或G=G1+ (其中G为电导,为相应电阻倒数) U相等 I1=U/R1=R2/(R1+R2)·I I2=U/R2R1/(R1+R2)·I
两个或更多个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节点之间,这些电阻 两端的电压相等,这种联接方法称为电阻的并联。 2、电阻的并联 I I2 U I1 R1 R2 R U I 用一个等效电阻代替后 (其中G为电导,为相应电阻倒数) U相等 I1=U/R1=R2/(R1+R2)·I I2=U/R2=R1/(R1+R2)·I 1 2 1 1 1 R R R = + 或 G = G1 +G2 电路特点:

3、对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关系,可用橛点法简化,即可求解。 4Q 将未标点的 4 49 各个多条线49 4o Q 的交集点标 449 上序号 2Q 29 2Q a 4o 49 原电路转化为 4 Rab=2 4Q 49
3、对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关系,可用标点法简化,即可求解。 a 4 4 4 4 4 4 b 2 将未标点的 各个多条线 的交集点标 上序号 4 4 4 4 4 4 2 a b c d 原电路转化为 4 4 4 4 4 4 a c d 2 b Rab=2

§2.3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电源的两种模型 ◆理翘电压源(恒压源):即内阻R=0时的电压源 b E E b 理想电压源模型 外特性曲 物点 (1)输出电压不变,其值恒普于电动势,即Uab=B; (2)电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外电路的改变,会引 起Ⅰ的变化,Ⅰ可能是大小变化,也可能是方向变化
§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电源的两种模型 ◆ 理想电压源(恒压源):即内阻R0=0时的电压源 I E + _ a b Uab 理想电压源模型 Uab 外特性曲线 I E 特点: (1)输出电压不变,其值恒等于电动势,即 Uab E; (2)电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外电路的改变,会引 起 I 的变化,I可能是大小变化,也可能是方向变化

◆理翘电流源(恒流源):即Rσ∞时的电流源 b S b 电流源褀型 外特性曲 特点 (1)输出电流不变,其值恒于电流源电流,即I=ls; (2)出电压由外电路决定,外电路的改变,会引起Unb的 变化,Ua可能是大小变化,也可能是方向变化
◆ 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即RO= 时的电流源 Is Uab I 外特性曲线 I IS RO a b Uab 电流源模型 特点: (1)输出电流不变,其值恒等于电流源电流,即 I IS ; (2)输出电压由外电路决定,外电路的改变,会引起 Uab 的 变化,Uab可能是大小变化,也可能是方向变化

R ab E 同:电压源中的电流如何决定?电流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多少? 解:守原则:不能变,E不能变。 恒流灏两端的电压Ua=IRE; 电压源中的电流I=1
例 解:遵守原则:Is不能变,E 不能变。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ab=IR-E; 电压源中的电流 I= IS I E R _ + a b Uab=? Is 问:电压源中的电流如何决定?电流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多少?

2、两种电源的葶效变换 R EOD b b 等效:对外輸出的电压电流相。 Uab= Uab ★等效变换条件 E R R=R
等效:对外输出的电压电流相等。 即: I = I’,Uab = Uab' Uab ' 2、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 IS a b I ' RO ' I RO + - E b a Uab ★等效变换条件: o o o s R R R I E = =

★等效变换的注危事项 (1)“效”是指“对外”普效(普效互换前后对外伏一安特性一政 对内不效 R b (R不消耗能量)< ∴对内不等效 (消耗能量) (2)恒压源和恒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b b
(1) “等效”是指“对外”等效(等效互换前后对外伏--安特性一致 ),对内不等效。 ★等效变换的注意事项: IS a b I ' RO ' I RO + - E b a Uab (RO不消耗能量) (RO ∴对内不等效 ‘消耗能量) (2)恒压源和恒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IS a b I ' I + - E b a Uab

★等效变换的注危事项 (3)电等效互换时,恒压源E与电源内阻R的串联,恒流源ls 与电源内阻的并联,且转换前后E与IS的方向保持不变。 R R b b (4)只要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恚电压源和某个电阻R串联的电路,都可 以化为一个电流为Is的理翘电流源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3)电源等效互换时,恒压源 E 与电源内阻 R0的串联,恒流源 IS 与电源内阻 R0 的并联,且转换前后 E 与 Is 的方向保持不变。 ★等效变换的注意事项: IS a b I ' RO ' I RO + - E b a Uab (4)只要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想电压源和某个电阻R串联的电路,都可 以化为一个电流为IS 的理想电流源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3-2)电网的电能损耗.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3-1)概述.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电力系统元件及其参数.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电能系统概论.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电能系统的运行与管理.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电能系统的规划与设计.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9)变压器台数与容量的确定.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8)变电所电气主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7)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6-2)无母线类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6)发电厂及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4)工业企业配电网的树干式接线.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5)工业企业配电网的构成.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4)城市电力网的接线方式.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电能系统的电气接线(5-1)概述.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6)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实用计算(1).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ppt
-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电气设备及电气主接线.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三相电路.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ppt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电工学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运算放大器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晶闸管及其应用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交流放大电路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数字电路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异步电动机习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 电源的外特性.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五 RC 电路的响应.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2 RLC 串联谐振电路.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六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戴维南定理与叠加定理.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三 叠加原理及等效电源定理的验证.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七 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晶体三极管开关特性 二、三极管门电路.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