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ppt课件2

苏洵 论 R cEASE
六国论 苏洵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3)、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 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 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3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 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 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辽 太原 永河东路/2 青州 兴 京东东路 兰州 军 路 京东 秦凤路 西路 民和O9京死府分。开封 品应天 淮。南 兴元 扬州 京西路 利州路 襄阳府⊙ 寿春府 激川府 淮南西路 都所 江陵 成都府力 (两浙路 停垂 潭州 隆兴府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福建路 福州 大理 静江 广南东路 广州 地方行政中心 大越 运河 主要道路 1127年后南宋和 宋地图 路
北宋地图

时代背景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 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 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 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 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 “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 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 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 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 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 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 “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 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 时代背景

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国互丧sang 暴p霜露洎j 草芥jie与赢yd 下咽yan 胜负之数sh
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àng 暴pù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与嬴 yǔ 下咽 yàn 胜负之数shù

第一课肘 跷通词句 1、逐段提出本段的重点词句和难于理 解的词句问题 2、依据对本文内容的感知,依据上下 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1、逐段提出本段的重点词句和难于理 解的词句问题。 2、依据对本文内容的感知,依据上下 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疏通词句 第一课时

3、依据推断词义的方法讨论那些难 于理解的词句,有不明确的由别的同 学补充或更正
3、依据推断词义的方法讨论那些难 于理解的词句,有不明确的由别的同 学补充或更正

课堂练习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A、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B、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D、始速祸焉(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E、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 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课堂练习 •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 A、其实百倍 • B、思厥先祖父 • C、后秦击赵者再 • D、始速祸焉 • E、可谓智力 • 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 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D) ·A、暴霜露 “暴”同“曝”。读p,晒,引申为“暴露”,意为 B、暴秦之欲无厌“”同“餍”。读yan,满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无”通“毋”,读wu不,不要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A、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 B、以地事秦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 C、义不赂秦倚”,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D、不能独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E、李牧连却之却,动词使动用法,使一-退却;击退
•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暴霜露 • B、暴秦之欲无厌 •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 A、日割月削 • B、以地事秦 • C、义不赂秦 • D、不能独完 • E、李牧连却之 “暴”同“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 “冒着” “厌”同“餍”。读yàn,满足。 “无”通“毋”,读 wù 不,不要。 (D)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 侍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日”“月”,名词作状语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丧失,丢失,动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动词 以荆卿为计 作为,动词 邯郸为郡 成为,动词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介词 为国者无使为 治理,动词 六国破灭灭亡,动词 薪不尽,火不灭熄灭,动词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如果,连词 并力西向 朝着,动词 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军事、战争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动词,好象 良将犹在副词,还
• 4、解释下列多义词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以荆卿为计 • 邯郸为郡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为国者无使为------ • 六国破灭 • 薪不尽,火不灭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并力西向 • 而秦兵又至矣 • 斯用兵之效也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良将犹在 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动词。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灭亡,动词 熄灭,动词 如果,连词 朝着,动词 名词,军队 名词,军事、战争 动词,好象 副词,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六国论》ppt课件1.ppt
- 《六国年表》ppt课件1_六国年表演示文稿.ppt
-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4.doc
- 《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_《六一居士传》课件3.ppt
- 《六一居士传》ppt课件3_《六一居士传》课件2.ppt
- 《六一居士传》ppt课件2_《六一居士传》.ppt
- 《公输》课件.ppt
- 《公输》教学设计7.doc
- 《公输》ppt课件7_公输.ppt
- 《公输》ppt课件6_公输.ppt
- 《公输》ppt课件5_公输.ppt
- 《公输》ppt课件4.ppt
- 《公输》ppt课件3_公输.ppt
- 《公输》ppt课件2_公输.ppt
- 《公输》ppt课件1_公输课件.ppt
- 《八声甘州》ppt课件2.ppt
- 《八声甘州》ppt课件1.ppt
-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同步练习.doc
- 《光荣的荆棘路》ppt课件2.ppt
- 《光荣的荆棘路》ppt课件1_光荣的荆棘路.ppt
- 《六国论》ppt课件3.ppt
- 《六国论》ppt课件5.ppt
- 《六国论》ppt课件6.ppt
- 《六国论》ppt课件7.ppt
- 《六国论》ppt课件8.ppt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六国论》中“食之”解.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比较.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两篇《六国论》对照赏析.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六国破灭的原因并非“弊在赂秦”.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关于“释词句与析篇章兼顾”的教法建议.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写作背景.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北宋对契丹屈辱外交三事.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单元概述.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大器晚成的苏洵.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张仪连横.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文言知识积累.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李牧的故事.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略谈《六国论》的结构.doc
- 《六国论》相关资料合集_苏洵简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