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第三节细菌致病性和毒力的现代概念 第四节细菌毒力的增强及减弱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第三节.细菌致病性和毒力的现代概念 第四节.细菌毒力的增强及减弱

基本概念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 在或增殖。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发病: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 主造成明显的损伤 病原菌: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
基本概念 ◼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 在或增殖。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 发病: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 主造成明显的损伤。 ◼ 病原菌: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条件 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增殖,突破机 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 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一.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条件 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 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 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增殖,突破机 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 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1Koch法则: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依据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 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 的培养物
一.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 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 1.Koch法则: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依据 ◼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 康者不存在。 ◼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 第三:此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 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 的培养物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2基因水平的Koch法则:此法则也适用于细菌以外 的微生物,如病毒。 第一: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产物,而无毒力菌株 中无。 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的毒力减弱 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 株 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第四:在接种动物中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 疫保护
一.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 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 2.基因水平的Koch法则:此法则也适用于细菌以外 的微生物,如病毒。 ◼ 第一: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产物,而无毒力菌株 中无。 ◼ 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的毒力减弱 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 株。 ◼ 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 第四:在接种动物中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 疫保护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细菌毒力的测定 1半数致死量(、D9的限內死亡一半所 能使接种的实 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 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半数感染量(ID5o):能使接种实验 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内的感染 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一.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 细菌毒力的测定 ◼ 1.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接种的实 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 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 2.半数感染量(ID50) :能使接种实验 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内的感染 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一),毒力因子 1侵袭力: 定殖: 黏附素:有的有组织嗜性,有的没有组织嗜性。 受体:多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部分外蛋白质。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抗吞噬作用;抗体液免疫机制;内化作用;在 体内增殖;在体内扩散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 (一).毒力因子 ◼ 1.侵袭力: ◼ 定殖: ◼ 黏附素:有的有组织嗜性,有的没有组织嗜性。 ◼ 受体:多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部分外蛋白质。 ◼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 抗吞噬作用;抗体液免疫机制;内化作用;在 体内增殖;在体内扩散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一)·毒力因子2毒素: 中枢神经发出 中枢神经发出 收缩信号 松弛信号 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 感山 肌纤维 肌纤维 A乙酰胆碱 ▲肉毒毒素 □破伤风毒素 G甘氨酸 图5-2作用于调控肌纤维神经的毒素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 (一).毒力因子 2.毒素: ◼ ◼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一)·毒力因子2毒素: 霾乱毒 假单胞菌素 白喉毒素 百日唼毒素 肉毒C2毒素 图5-3数种外毒结构模式图 (据 Madshus等)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 (一).毒力因子 2.毒素: ◼ ◼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内、外毒素的概念与区别 特性 外毒素 内毒素 化学性质 蛋白质 脂多糖 耐热 通常不耐热 极为耐热 毒性作用 特异性强。为细胞毒素、肠毒素或神经毒 素,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发挥特定作用 全身性。致发热、腹泻、呕吐 毒性程度 高,往往致死 弱,很少致死 致热性 对宿主不致热 致热性,常致宿主发热 免疫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 能否变为类毒素能,用0.3%-0.4%甲醛处理 不能 产生 G+,G-菌分泌 G一菌菌体裂解产生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内、外毒素的概念与区别 特 性 外毒素 内毒素 化学性质 蛋白质 脂多糖 耐热 通常不耐热 极为耐热 毒性作用 特异性强。为细胞毒素、肠毒素或神经毒 素,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发挥特定作用 全身性。致发热、腹泻、呕吐 毒性程度 高,往往致死 弱,很少致死 致热性 对宿主不致热 致热性,常致宿主发热 免疫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 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 能否变为类毒素 能,用0.3%-0.4%甲醛处理 不能 产生 G+ ,G-菌分泌 G-菌菌体裂解 产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ppt
- 《畜牧微生物学》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ppt
- 《畜牧微生物学》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ppt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实验指导.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实验一 初水的测定.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三章 动物营养实验室配套建设.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二章(2-7) 饲料分析及质量监测新进展.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二章(2-5) 饲料的物理性状检验.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二章(2-7) 对国家饲料标准的分析与认识.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二章(2-2) 饲料的纯养分分析.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二章(2-3)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二章(2-4) 饲料加工质量监测项目.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二章 饲料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第一章 绪论.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饲料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讲义二.pdf
- 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饲料的质量管理讲义一.pdf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第一章 肉鸽的养殖、第二章 鹌鹑(王立新).ppt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第三章 蚯蚓、第四章 全蝎、第五章 地鳖虫.ppt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蛋鸡饲养信理新技术.ppt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第六章 肉犬的养殖.ppt
- 《畜牧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pt
- 《畜牧微生物学》第四章 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生态.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猪传染性胃肠炎.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猪丹毒.ppt
- 《家畜解剖与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能力单元二运动系统.ppt
- 《家畜解剖与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能力单元十神经系统.ppt
- 《家畜解剖与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能力单元八心血管系统.ppt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一 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二 饲料水分的测定(GB6435-86).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三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四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五 饲料粗灰分的测定.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六 饲料中Ca含量的测定.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七 饲料中总P的测定.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八 饲料中可溶性氯化物的测定.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验九 产蛋鸡的日粮配合.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习十 妊娠母猪的日粮配合.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习十一 奶牛的日粮配合.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习十二 浓缩饲料的配合设计.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习十三 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合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