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2/2)第三节 低纬度天气系统、第四节 对流性天气系统

第三节低纬度天气系统 副热带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 (一)副热带高压结构和天气 (二)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三)青藏高压 二、热带天气系统
第三节 低纬度天气系统 一、副热带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 (一)副热带高压结构和天气 (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三)青藏高压 二、热带天气系统

一、副热带的天气系统 (一)副热带高压概况副热带高压与我们的天气) 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沿纬圈分布的不 连续的高压带,叫副热带高压带(简 称副高)。 是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带沿纬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 合中心的高压单体。呈椭圆形,长轴 大致同纬圈平行,是暖性动力系统
一 、副热带的天气系统 (一)副热带高压概况(副热带高压与我们的天气) 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沿纬圈分布的不 连续的高压带,叫副热带高压带(简 称副高)。 是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带沿纬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 合中心的高压单体。呈椭圆形,长轴 大致同纬圈平行,是暖性动力系统

高 80 1020 1010 -1020 1020 1020 1030 60 1035 高1020( 1020 40° 1010 1020 高 1020 高 20 1010 1010 0° 1010 1015 低 1015 低 1015 高 高 高 40° 1010 1000 60° 03 60 120 180 1209 60 1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1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80° 10 高 1010 >D1010 1010 (低 低 60 1020 1020 1025 10150 40 1000 高 高 (低 低) 高 1020 20 1020 1020 1020 高 10 高 高 40 1015 60° 0° 60 120 180° 120 60 7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7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1、分布: (1)海洋上: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北太 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 洋中部、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和 北非等地。南半球分布在南太平洋、 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等, (2)陆地上:夏季大陆高原上空出现 的青藏高压和墨西哥高压也属于副 热带高压
1、分布: (1)海洋上: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北太 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 洋中部、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和 北非等地。南半球分布在南太平洋、 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等, (2)陆地上:夏季大陆高原上空出现 的青藏高压和墨西哥高压也属于副 热带高压

2、形成 ()副高处于低纬环流和中纬环流的 汇合带,是由于对流层中上层空气 辐合、聚积形成的。 (2)大陆高原上的副热带高压(青藏高 压)主要是由高原地面的热力作用 形成的
2、形成 (1) 副高处于低纬环流和中纬环流的 汇合带,是由于对流层中上层空气 辐合、聚积形成的。 (2)大陆高原上的副热带高压(青藏高 压)主要是由高原地面的热力作用 形成的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爬升 极地高气压秽 衣风带 网地低气带 下沉 西风带 制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凤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 西风带 极州他低气罐 风能 爬升 地高气压带 下沉

3、 强度和规模 在冬、夏季节有很大差异: (1)夏季时,北半球副高的强度迅速 增大,盛夏达到最强,范围几乎占整 个北半球的1/5一1/4。 (2)冬季时,由于北半球降温,强度 减弱,范围缩小,位置南移东退。 (3)南半球情况相反
3、强度和规模 在冬、夏季节有很大差异: (1)夏季时,北半球副高的强度迅速 增大,盛夏达到最强,范围几乎占整 个北半球的1/5—1/4。 (2)冬季时,由于北半球降温,强度 减弱,范围缩小,位置南移东退。 (3)南半球情况相反

4、结构 副高的结构非常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高度上有所不同
4、结构 副高的结构非常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高度上有所不同

反气旋 气旋 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 气旋东部吹偏南风, 西部吹偏南风 西郎欢偏比风 北 半 球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佳木斯大:《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运动——气压场.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2/2).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运动(4.1-4.3).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1/2).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1/2,石河子大学:唐湘玲).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2/2,石河子大学:唐湘玲).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实验大纲(负责人:张正勇).doc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第五章 气候.doc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第四章 大气的水平运动.doc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第三章 大气的水分.doc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doc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化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化学(A类)》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微生物学(E类)》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气候带与气候型.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1/2)第一节 气团和锋、第二节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运动(4.4)大气环流.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一 地面观测场的建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二 空气温度、湿度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三 气压、风的观测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四 蒸发、降水的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五 云、日照的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七 区域气候统计.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六 简易天气图分析与绘制.ppt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技术研究进展.pdf
-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三污水处理厂PPP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授课教案(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负责人:王开勇).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A卷试题).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B卷试题).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C卷试题).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A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