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A卷答案)

A卷答案 一、填空题: 1.pH;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3.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4.0.3一0.5;5.悬浮物;6.绿: 7.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8.瞬时:9.A=g7:10枯水:11.左、中、右三;12.根:13.环 境水体监测水污染源监测;14.11≥0.999;15.。±0.059,16.分配系数;17.网状布点 n 法· 二、选择题: 1 345 6789 10 D D B D A 三、名词解释: 1是指测定值与真实之间接近的程度,两者差值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其高低用误 差来衡量· 2.因不同的单位对同一试样分析得出不同的测定结果,并由此发生争议时,要求权威机构用 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准确分析,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仲裁分析中,对分析方法和分 析结果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 3对进入环境的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选出潜在危害性大(难以降解、有一这的残 留水平,具有生物累积性,三致物质,毒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 法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这一筛选过程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4.是指流过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中的水都称为地表水。 5.一个采样方法或一种采样器的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 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四、判断改错题: 1.×,pKa愈大;2.√;3.×,73.2方;4.×,培养温度为(20±1)℃;5.×,大气采样点。 五、简答题 1.答:大气颗粒物采样的仪器装置由采样夹(固定滤膜)~流量计~抽气泵~定时器等组成· 2.答:1三种断面:①对照断面:位于监测河段第一个排污口上游100~500处,即不受 本地区污染的影响处,设一个断面:②控制断面:设在重要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根据实际情况设1至数个。③削减断面:位于本测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以外处 设一个断面。 3答:小王的分析结果没有实际意义,样品的分析结果不可靠。空白值太高,扣除空白值 (系统误差)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小王分析测试中空白值和样品测定值接近,在同一数量级, 只有空白值至少比测定值低一个数量级时,分析结果才有意义。 4.答: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和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 六、计算题 1.V水=17.50ml 2.pH=3.75 3.D0(mg.L1)=10 4.S02(mg.m3)=0.072
A 卷答案 一、填空题: 1. pH;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3.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4.0.3—0.5;5.悬浮物;6.绿; 7.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8.瞬时;9. T A 1 lg ;10.枯水;11.左、中、右三;12.根;13.环 境水体监测、水污染源监测;14. r 0.999;15. n In ' 0.059 ;16.分配系数;17.网状布点 法。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B C D C C D A 三、名词解释: 1.是指测定值与真实之间接近的程度,两者差值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其高低用误 差来衡量。 2.因不同的单位对同一试样分析得出不同的测定结果,并由此发生争议时,要求权威机构用 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准确分析,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仲裁分析中,对分析方法和分 析结果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 3.对进入环境的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选出潜在危害性大(难以降解、有一这的残 留水平,具有生物累积性,三致物质,毒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 法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这一筛选过程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4.是指流过、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中的水都称为地表水。 5.一个采样方法或一种采样器的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 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四、判断改错题: 1.×,pKa 愈大;2.√;3.×,73.2 方;4.×,培养温度为(20±1)℃;5.×,大气采样点。 五、简答题: 1.答:大气颗粒物采样的仪器装置由采样夹(固定滤膜)、流量计、抽气泵、定时器等组成。 2.答:1、三种断面:①对照断面:位于监测河段第一个排污口上游 100~500m 处,即不受 本地区污染的影响处,设一个断面;②控制断面:设在重要排污口下游 500~1000m 处, 根据实际情况设 1 至数个。③削减断面:位于本测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1500 米以外处, 设一个断面。 3.答:小王的分析结果没有实际意义,样品的分析结果不可靠。空白值太高,扣除空白值 (系统误差)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小王分析测试中空白值和样品测定值接近,在同一数量级, 只有空白值至少比测定值低一个数量级时,分析结果才有意义。 4.答: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和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 六、计算题 1.V 水=17.50mL 2.pH=3.75 3.DO(mg.L -1)=10 4.SO2(mg.m-3 )=0.07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C卷试题).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B卷试题).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A卷试题).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授课教案(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负责人:王开勇).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df
-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三污水处理厂PPP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技术研究进展.pdf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六 简易天气图分析与绘制.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七 区域气候统计.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五 云、日照的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四 蒸发、降水的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三 气压、风的观测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二 空气温度、湿度观测.ppt
- 石河子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一 地面观测场的建立.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运动(4.4)大气环流.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1/2)第一节 气团和锋、第二节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气候带与气候型.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ppt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2/2)第三节 低纬度天气系统、第四节 对流性天气系统.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B卷答案).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C卷答案).pdf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环境监测复习题(无答案).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实习实验)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实习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Professional Experiment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1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授课教师:王开勇).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3章 大气污染监测.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4章 固体废物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5章 土壤质量监测.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6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7章 噪声监测.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9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10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pdf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水污染控制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pdf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pdf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experimen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