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

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 自测题 (1)A(2)B(3)C(4)BDE(5)C 二、(1)消除交越失真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P0 16W 2R1 69.8% Rs 11.3,R1=1k9,故Rs至少应取10.3k9 RI 习题 9.1(1)×(2)√(3)×(4)××√(5)××√√ (6)×√√ 92(1)C(2) (3)C(4)C(5)A 93(1)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2RL 02×2 (2)最大功耗P1ma≈02PM=2RL 6.4W (3)输入电压U.U=cess9y 9.4(1)UB1=1.4VUB=-0.7VUBs=-17.3V (2)lo CC l1≈ll 17.3V (3)若静态时iB1>iB2,则应增大R3 (4)采用如图所示两只二极管加一个小阻值电阻合适,也可只用三只二极管
41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1)A (2)B (3)C (4)B D E (5)C 二、(1)消除交越失真。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69.8% 4 16W 2 ( ) CC CC CES L 2 CC CES om − = = − = V V U R V U P (3) 11.3,且 1 11.3, 2 1 max 5 = = + R R A U U A u i o u R1=1kΩ,故 R5 至少应取 10.3 kΩ。 习题 9.1 (1)× (2)√ (3)× (4)× × √ (5)× × √ √ (6)× √ √ 9.2 (1)C (2)B (3)C (4)C (5)A 9.3 (1)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69.8% 4 π 24.5W 2 ( ) CC CC CES L 2 CC CES o m − = = − = V V U R V U P (2)最大功耗 6.4W 2 0.2 0.2 L 2 CC T max o M = = R V P P (3)输入电压 9.9V 2 CC CES i om − V U U U 9.4 (1)UB1=1.4V UB3=-0.7V UB5=-17.3V (2) 1.66mA I B5 17.3V 2 CC B1 CQ = = − − u u R V U I (3)若静态时 iB1>iB2,则应增大 R3。 (4)采用如图所示两只二极管加一个小阻值电阻合适,也可只用三只二极管

9.5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4W 2RL 698% 9.6应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由输出端经反馈电阻Rr接Ts管基极,图略。Rr=10kΩ 9.7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管压降、最大功耗分别为 Vcc- Cesi 0.5A R CMax =2VCC-UcES=34V max≈0.2 2RL 98(1)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 R ≈8.65V (2)负载电流最大值 VCC-UCES:1.53A R4+R1 (3)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935W 99当输出短路时,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和功耗分别为 CES Icmax ≈26A R 4 46W 汇2R 9.10(1) lo≈13v,fm umax /v2) 106W (2)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信号源两端接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且将接集成运放反相输 入端一端接地:通过一个电阻R将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起来。图略。 (3)根据A=1+=C R C50,求出R=49k92
42 9.5 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69.8% 4 π 4W 2 ( ) CC CC CES L 2 CC CES o m − = = − = V V U R V U P 9.6 应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由输出端经反馈电阻 Rf接 T5 管基极,图略。Rf =10 kΩ。 9.7 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管压降、最大功耗分别为 1W 2 0.2 2 34V 0.5A L 2 CC T max CE max CC CES L CC CES Cmax = − = = − = R V P U V U R V U I 9.8 (1)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 8.65V 2 ( ) CC CES 4 L L o m − + = V U R R R U (2)负载电流最大值 1.53A 4 L CC CES Lmax + − = R R V U i (3)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64% 4 π 9.35W 2 CC CC CES 4 L 2 o m o m − − = = V V U U R U P R 9.9 当输出短路时,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和功耗分别为 46W π 26A 4 2 2 T max 4 CC CES Cmax = − = R V P R V U i CC 9.10 (1) 10.6W ( 2) 13V L 2 Omax Omax o m = R u u ,P (2)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信号源两端接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且将接集成运放反相输 入端一端接地;通过一个电阻 Rf将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起来。图略。 (3)根据 = 1+ = o = 50,求出 f = 49k。 1 f R U U R R A i u

91(1)射极电位UE=Vc12=12V:应调节R3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Vcc -UcSd ≈2.53w 2RL ≈58.9% 912(1)UA=07VUB=9.3VUc=11.4VUb=10V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CC-UCESP P ≈1.53W 2RL 北2 ≈55% 913在图(a)所示电路中,在信号的正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负半 周,因而T2导通,电流从C4的正端经T2、地、扬声器至C4的负端;在信号的负半周,经 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正半周,因而T导通,电流从+Vc经T2、C4、扬声器至 地。C2、R3起自举作用。 在图(b)所示电路中,在信号的正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负半周, 因而T3导通,电流从+cc经扬声器、C2、T3至地;在信号的负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 输出级的输入为正半周,因而T导通,电流从C4的正端经扬声器、T2至C4的负端。C2 R2起自举作用。 图(b)有误:T2管集电极应接+vc 914(1)lo=lp CC=12V Mo=OV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R1506W 2 I.c-68g% (1)A41=1 r e 304 R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43 9.11 (1)射极电位 UE=VCC /2=12V;应调节 R3。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58.9% 2 1 2 1 4 π 2.53W 2 ) 2 1 ( CC CC CES L 2 CC CES o m − = − = V V U R V U P 9.12 (1)UA=0.7V UB=9.3V UC=11.4V UD=10V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55% 2 1 2 1 4 π 1.53W 2 ) 2 1 ( CC CC CES L 2 CC CES o m − = − = V V U R V U P 9.13 在图(a)所示电路中,在信号的正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负半 周,因而 T2 导通,电流从 C4 的正端经 T2、地、扬声器至 C4 的负端;在信号的负半周,经 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正半周,因而 T1 导通,电流从+VCC 经 T2、C4、扬声器至 地。C2、R3 起自举作用。 在图(b)所示电路中,在信号的正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负半周, 因而 T3 导通,电流从+VCC 经扬声器、C2、T3 至地;在信号的负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 输出级的输入为正半周,因而 T2 导通,电流从 C4 的正端经扬声器、T2 至 C4 的负端。C2、 R2 起自举作用。 图(b)有误:T2 管集电极应接+VCC。 9.14 (1) 12V 0V 2 O CC P N ' O = = = = u = V u u u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58.9% 6 4 π 5.06W 2 ) 2 6 ( CC CC L CC 2 om − = − = V V R V P 9.15 (1) 1 30.4 1 f = + R R Au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114W I OPP 7065% (3)输入电压有效值U1= 314m 2√2A 9.16(1)UEF=Vcc/2=75V 01=02=7.5V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21W 2R1 π0omax≈68% 4 v (3)输入电压有效值U 24。046 9.17同题9.16(1)、(2)。 918(1)OIL电路应取Vcc=20V,BIL电路应取cc=13V (2)OL、OCL和BIL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 COmin ≈0.316W 2R P =2.25W 2R Pn c-2cmp)2=127W RL 919(1)仅有负半周 (2)T1、T2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3)仅有正半周 (4)T2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5)uo=VcC-UBEI=14.3V (6)稍有交越失真 920(1)无输出 (2)功放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3)lo=Vc-Ul1-UlE2≈164V(4)正、负半周不对称,正半周幅值小 (5)稍有交越失真
44 70.65% 4 2 π 11.4W ) 2 2 ( CC OPP L OPP 2 om = = V U R U P (3)输入电压有效值 314mV 2 2 OPP i = Au U U 9.16 (1)UREF=VCC /2=7.5V uO1=uO2=7.5V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68% 4 π 21W 2 CC omax L 2 omax om = = V U R U P (3)输入电压有效值 0.46V 2 omax i = Au U U 9.17 同题 9.16(1)、(2)。 9.18 (1)OTL 电路应取 VCC=20V,BTL 电路应取 VCC=13V。 (2)OTL、OCL 和 BTL 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 1.27W 2 ( 2 ) 2.25W 2 ( ) 0.316W 2 ) 2 ( L 2 CC CEmin om(BT L) L 2 CC CEmin om(OCL) L 2 CEmin CC om(OT L) − = = − = − = R V U P R V U P R U V P 9.19 (1)仅有负半周; (2)T1、T2 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3)仅有正半周; (4)T2 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5)uO=VCC-UBE1≈14.3V (6)稍有交越失真。 9.20 (1)无输出; (2)功放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3)uO=VCC-UBE1-UBE2≈16.4V (4)正、负半周不对称,正半周幅值小; (5)稍有交越失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七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8讲 点阵式LCD显示设计.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7讲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6讲 D/A转换器接口.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5讲 A/D转换接口技术.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4讲 实时时钟芯片DS12887 DS12887应用.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3讲 IIC总线编程技术.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2讲 单片机系统扩展.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1讲 串行通信.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10讲 80C51定时/计数器.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9讲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8讲 中断系统.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7讲 80C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6讲 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5讲 结构.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4讲 指针.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3讲 数组.pdf
- 《C语言及其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培训课件(PPT讲稿,教师版,武汉原创)第2讲 函数.pdf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八章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十一章 模拟电子电路读图习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十章 直流电源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自测题(童诗白、华成英).doc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第三版)PDF电子书(共十一章,童诗白、华成英).pdf
-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DF教师手册(第三版,清华大学电子学:华成英).pdf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习题)解题(童诗白、华成英).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章 直流电路与电路分析.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3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4章 电工测量.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5章 变压器.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6章 供电与安全用电.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7章 电力拖动及其控制电路.ppt
- 河北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刘益成).ppt
- 河北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刘益成).ppt
- 河北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第四章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刘益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