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 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物 (dug)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 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 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 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 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 生理科学范畴。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 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 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 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 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 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 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 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 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 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 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 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 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 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 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 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 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 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意大利生 理学家F.Fontana(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 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 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 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 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 宁、可卡因等。以后还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如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c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 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物 (drug)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 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 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 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 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简称药动学。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 生理科学范畴。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 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 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 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 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 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 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 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 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 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 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 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 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 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 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 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 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 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 (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意大利生 理学家F.Fontana (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 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 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 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 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 宁、可卡因等。以后还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如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c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

物中筛选出治疗梅毒有效的新胂凡纳明(914)。药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应从德国 R.Buchheim(1820-1879)算起,他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 第一位药理学教授。其学生0.Schmiedeberg(1838-1921)继续发展了实验药理学,开始研究药 物的作用部位,被称为器官药理学。受体原是英国生理学家J.N.Langley(1852-1925)提出的药 物作用学说,现已被证实是许多特异性药物作用的关键机制此后药理学得到飞跃发展,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药理新领域及新药,如抗生素、抗癌药、抗精神病药、 抗高血压药、抗组胺药、抗肾上腺素药等。近年来药动学的发展使临床用药从单凭经验发展为 科学计算,并促进了生物药学(biopharmaceutics)的发展。药效学方面逐渐向微观世界深入, 阐明了许多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也促进了分子生物学本身的发展。展望今后,药理学将针对疾 病的根本原因,发展病因特异性药物治疗,那时将能进一步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要求更多更好的新药,药物科学的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 术条件,市场经济竞争也促进了新药快速发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近十年来每年 批准上市的新药都在20种以上。我国近年来引进新药品种很多,但需要加快创新。新药开发是 一个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各药虽然不尽相同,药理研究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临床有 效的药物都具有相应的药理效应,但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却不一定都是临床有效的药物。 例如抗高血压药都能降低血压,但降压药并不都是抗高血压药,更不一定是能减少并发症、延 长寿命的好药。因此新药开发研究必需有一个逐步选择与淘汰的过程。为了确保药物对病人的 疗效和安全,新药开发不仅需要可靠的科学实验结果,各国政府还对新药生产上市的审批与管 理制定了法规,对人民健康及工商业经济权益予以法律保障。 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及全合成化学物质。过去选药主要方法是依靠实践经验, 现在可以根据有效药物的植物分类学找寻近亲品种进行筛选或从有效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关系推断,定向合成系列产品,然后进行药理筛选。近年来对于机体内在抗病物质(蛋白成 分)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即将DNA的特异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够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 母细胞,以获得大量所需蛋白药物。此外,还可对现有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半合成)或改 变剂型,也可获得疗效更好,毒性更小或应用更方便的药物。 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步,即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临床前研究包括用动 物进行的系统药理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 前还需要测定该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消除过程。临床前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 用谱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过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 保证用药安全。 临床研究首先在1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安全剂量。再选择有特异 指征的病人按随机分组、设立已知有效药物及空白安慰剂双重对照(对急重病人不得采用有损 病人健康的空白对照),并尽量采用双盲法(病人及医护人员均不能分辨治疗药品或对照药 品)观察,然后进行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客观地判断疗效。与其同时还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计
物 中 筛 选 出 治 疗 梅 毒 有 效 的 新 胂 凡 纳 明 (914) 。 药 理 学 作 为 独 立 的 学 科 应 从 德 国 R.Buchheim(1820-1879)算起,他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 第一位药理学教授。其学生O.Schmiedeberg(1838-1921)继续发展了实验药理学,开始研究药 物的作用部位,被称为器官药理学。受体原是英国生理学家J.N.Langley(1852-1925)提出的药 物作用学说,现已被证实是许多特异性药物作用的关键机制此后药理学得到飞跃发展,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药理新领域及新药,如抗生素、抗癌药、抗精神病药、 抗高血压药、抗组胺药、抗肾上腺素药等。近年来药动学的发展使临床用药从单凭经验发展为 科学计算,并促进了生物药学(biopharmaceutics)的发展。药效学方面逐渐向微观世界深入, 阐明了许多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也促进了分子生物学本身的发展。展望今后,药理学将针对疾 病的根本原因,发展病因特异性药物治疗,那时将能进一步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要求更多更好的新药,药物科学的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 术条件,市场经济竞争也促进了新药快速发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近十年来每年 批准上市的新药都在20种以上。我国近年来引进新药品种很多,但需要加快创新。新药开发是 一个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各药虽然不尽相同,药理研究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临床有 效的药物都具有相应的药理效应,但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却不一定都是临床有效的药物。 例如抗高血压药都能降低血压,但降压药并不都是抗高血压药,更不一定是能减少并发症、延 长寿命的好药。因此新药开发研究必需有一个逐步选择与淘汰的过程。为了确保药物对病人的 疗效和安全,新药开发不仅需要可靠的科学实验结果,各国政府还对新药生产上市的审批与管 理制定了法规,对人民健康及工商业经济权益予以法律保障。 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及全合成化学物质。过去选药主要方法是依靠实践经验, 现在可以根据有效药物的植物分类学找寻近亲品种进行筛选或从有效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关系推断,定向合成系列产品,然后进行药理筛选。近年来对于机体内在抗病物质(蛋白成 分)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即将DNA的特异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够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 母细胞,以获得大量所需蛋白药物。此外,还可对现有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半合成)或改 变剂型,也可获得疗效更好,毒性更小或应用更方便的药物。 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步,即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临床前研究包括用动 物进行的系统药理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 前还需要测定该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消除过程。临床前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 用谱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过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 保证用药安全。 临床研究首先在1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安全剂量。再选择有特异 指征的病人按随机分组、设立已知有效药物及空白安慰剂双重对照(对急重病人不得采用有损 病人健康的空白对照),并尽量采用双盲法(病人及医护人员均不能分辨治疗药品或对照药 品)观察,然后进行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客观地判断疗效。与其同时还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计

算药动学数据(详第三章)。受试病例数一般不应少于300例,先在一个医院以后可扩大至三 个以上医疗单位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对那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新药,应有50~100例病人累积 用药半年至一年的观察记录。由此制定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疗程及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后,再经过药政部门的审批才能生产上市。 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是指新药问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在广泛 的推广应用中重点了解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药物只能依 靠广大用药者(医生及病人)才能作出正确的历史性评价
算药动学数据(详第三章)。受试病例数一般不应少于300例,先在一个医院以后可扩大至三 个以上医疗单位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对那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新药,应有50~100例病人累积 用药半年至一年的观察记录。由此制定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疗程及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后,再经过药政部门的审批才能生产上市。 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是指新药问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在广泛 的推广应用中重点了解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药物只能依 靠广大用药者(医生及病人)才能作出正确的历史性评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药理学教学大纲(理论).pdf
-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2017年版)教学大纲(外语中心).pdf
- 西南交通大学:《制药工艺学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奥美拉唑的生产工艺原理.pdf
- 西南交通大学:《制药工艺学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pdf
- 西南交通大学:《制药工艺学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生物制药工艺——青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pdf
- 西南交通大学:《制药工艺学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化学制药工艺安全性(主讲:陆群).pdf
- 甘肃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案,打印版).pdf
- 甘肃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理论教案,打印版).pdf
- 甘肃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打印版).pdf
- 温州医科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护理学专业,练习资料,人卫九版,含答案).doc
- 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资料,人卫九版,含答案).doc
- 温州医科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人卫专科八版,含答案).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老年人药物治疗 Drug therapy in the elderly.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学 Drug Therapy in Pregnant.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新生儿及儿童合理用药 Drug Therapy in Neonates and children.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Drug interaction Drug toxicology(主讲:常艳).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新药研发 New drugs development(主讲:(张玲玲).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药物作用评价 Assessment of drug effects(主讲:汪庆童).pdf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英文版)临床药理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clinlcal pharmacology(主讲:魏伟).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general anaesthetics.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七章 抗精神失常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八章 镇痛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九章 中枢兴奋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pdf
-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十一章 钙拮抗药 calcium antagonist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