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 总 论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目的、任务、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及中药药理硏究的基本 思路。 2.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任务 2.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3.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时要求】 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中药药性的药理
《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 总 论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目的、任务、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及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 思路。 2.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任务。 2.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3.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时要求】 1 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中药药性的药理

【目的要求】熟悉中药药性的现代认 识。 【教学内容】 1.介绍四气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2.介绍五味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3.介绍升降浮沉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4.介绍归经的近代药理硏究情况。 5.介绍有毒与无毒及用药禁忌的近代药理硏究情况。 【课时要求】 3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四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2.简述中药五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 3.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掌握药物和机体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熟悉中药药性的现代认 识。 【教学内容】 1.介绍四气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2.介绍五味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3.介绍升降浮沉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4.介绍归经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5.介绍有毒与无毒及用药禁忌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课时要求】 3 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四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2.简述中药五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 3.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掌握药物和机体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药物方面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存条件、炮制、制剂、 剂量、用法、配伍(七情)、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对中 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病理状态、精神因素(情志) 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3.环境因素:气候、时辰、地区、社会条件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课时要求】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中药的产地对中药药理作用有 何影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中药药理的作用特点。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中药药理的作用特点。 了解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差异性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2.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效性、双向调节性、复杂性。 3.介绍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剖析复方的配伍关系
1.药物方面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存条件、炮制、制剂、 剂量、用法、 配伍(七情)、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对中 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病理状态、精神因素(情志) 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3.环境因素:气候、时辰、地区、社会条件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课时要求】 1 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中药的产地对中药药理作用有 何影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中药药理的作用特点。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中药药理的作用特点。 了解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差异性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2.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效性、双向调节性、复杂性。 3.介绍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剖析复方的配伍关系

4.介绍中药复方药理的整方实验及拆方实验的方法。 【课时要求】 4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2.中药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3.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各 第五章解表药 目的要求】 1.了解解表药的概念、分类及常用试验方法。 2.熟悉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3.掌握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内容】 介绍解表药的概念、分类及常用实验方法和主要药理作用(发汘、解热、 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 1.麻黄: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4.介绍中药复方药理的整方实验及拆方实验的方法。 【课时要求】 4 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2.中药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3.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各 论 第五章 解表药 【目的要求】 1.了解解表药的概念、分类及常用试验方法。 2.熟悉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3.掌握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内容】 介绍解表药的概念、分类及常用实验方法和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 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 1.麻黄: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解表(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 平喘(解痉、止咳、抗过敏) 利水(利尿)。 其他作用(升压、中枢兴奋、升高血糖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2.桂枝: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发汘解表(解热、发汘、镇痛、抗菌、抗病毒)。 温通心阳(强心、增加皮肤血流量)。 其他作用。 (3)临床应用 3.细辛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祛风、散寒(抗菌、抗炎、解热)。 通窍、止痛(抗组胺、镇静、镇痛、局麻) 其他作用(强心等) (3)临床应用 4.柴胡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解表(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 平喘(解痉、止咳、抗过敏)。 利水(利尿)。 其他作用(升压、中枢兴奋、升高血糖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2.桂枝: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 功效与药理: 发汗解表(解热、发汗、镇痛、抗菌、抗病毒)。 温通心阳(强心、增加皮肤血流量)。 其他作用。 (3)临床应用。 3.细辛: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祛风、散寒(抗菌、抗炎、解热)。 通窍、止痛(抗组胺、镇静、镇痛、局麻)。 其他作用(强心等)。 (3) 临床应用 4.柴胡: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和解退热(解热、镇静、抗菌、抗病毒、抗炎)。 疏肝解郁(保肝、利胆、降血脂、解毒)。 升举阳气(调节胃肠运动)。 其他作用(促进免疫、抗溃疡等)。 (3)临床应用 5.葛根: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解肌退热(解热、镇静、降压)。 生津透疹(降低血糖、抗Ⅰ型变态反应)。 其他作用(改善脑循环、扩张冠脉、阻断β-R等)。 (3)临床应用 【课时要求】 3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麻黄具有哪些主要药理作用?其利尿的成分是什么? 2,简述麻黄平喘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机理。 3柴胡有哪些主要药理作用?简述柴胡保肝利胆的有效成分及其机理 4,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什么?其毒性成分主要是什么? 第六章 清热药
(2)功效与药理: 和解退热(解热、镇静、抗菌、抗病毒、抗炎)。 疏肝解郁(保肝、利胆、降血脂、解毒)。 升举阳气(调节胃肠运动)。 其他作用(促进免疫、抗溃疡等)。 (3) 临床应用 5.葛根: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解肌退热(解热、镇静、降压 )。 生津透疹(降低血糖、抗 I 型变态反应)。 其他作用(改善脑循环、扩张冠脉、阻断 β-R 等)。 (3)临床应用。 【课时要求】 3 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麻黄具有哪些主要药理作用?其利尿的成分是什么? 2,简述麻黄平喘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机理。 3,柴胡有哪些主要药理作用?简述柴胡保肝利胆的有效成分及其机理。 4,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什么?其毒性成分主要是什么? 第六章 清热药

目的要求】 1.了解概念、分类、常用实验方法。 2.掌握知母、黄芩、黄连、银花、生地黄、青蒿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概述:清热药的概念、分类、常用实验方法及其主要药理作用 1.黄连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燥湿(抗菌、抗病毒、抗原虫、抗毒素、抗炎、健胃) 泻火解毒(利胆、降压、减慢心率、抗肿瘤) 其他作用(降低组织耗氧量,兴奋平滑肌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2.黄芩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燥湿(抗菌、抗病毒、解热、抗变态反应、抗炎)。 泻火解毒(利胆、保肝、利尿、解痉、解毒、降胆固醇、降压)。 安胎(镇静)。 其他作用。 (3)临床应用
【目的要求】 1.了解概念、分类、常用实验方法。 2.掌握知母、黄芩、黄连、银花、生地黄、青蒿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概述:清热药的概念、分类、常用实验方法及其主要药理作用。 1.黄连: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燥湿(抗菌、抗病毒、抗原虫、抗毒素、抗炎、健胃) 泻火解毒(利胆、降压、减慢心率、抗肿瘤) 其他作用(降低组织耗氧量,兴奋平滑肌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2.黄芩: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燥湿(抗菌、抗病毒、解热、抗变态反应、抗炎)。 泻火解毒(利胆、保肝、利尿、解痉、解毒、降胆固醇、降压)。 安胎(镇静)。 其他作用。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3.金银花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功效。 (2)功效与药理 凊热解毒、疏散风热(抗菌、抗病毒、抗毒素、解热、抗过敏、抗炎、 增强吞噬功能) 其他作用(降低血脂、抗溃疡、抗肿瘤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4.大青叶和板蓝根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解热)。 凉血消斑(抗肿瘤、抗内毒素、对免疫的影响) 其他作用。 (3)临床应用。 5.鱼腥草:主要药理作用与应用。 6.山豆根:主要药理作用与应用 7.桅子:了解其主要药理作用 8.苦参:了解其主要药理作用 9.知母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4)不良反应。 3.金银花: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功效。 (2)功效与药理: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菌、抗病毒、抗毒素、解热、抗过敏、抗炎、 增强吞噬功能)。 其他作用(降低血脂、抗溃疡、抗肿瘤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4.大青叶和板蓝根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解热)。 凉血消斑(抗肿瘤、抗内毒素、对免疫的影响)。 其他作用。 (3)临床应用。 5.鱼腥草:主要药理作用与应用。 6.山豆根:主要药理作用与应用。 7.桅子:了解其主要药理作用。 8.苦参:了解其主要药理作用。 9.知母: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泻火(抗菌、解热)。 滋阴润燥〔对“阴虛”动物模型症状有改善作用、降血糖、对交感肾 上腺功能的影响) 其他作用。 (3)临床应用。 10.青蒿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解暑(解热)。 截疟(抗疟) 其他作用(抗血吸虫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课时要求】 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清热药和解表药均貝有解热作用,简述两者解热作用的异同。 2简述黄芩的主要药理作用。 3简述黄连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特点。 4金银花抗内毒素的机理是什么? 5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药理学依据是什么?
(2)功效与药理: 清热泻火(抗菌、解热)。 滋阴润燥(对“阴虚”动物模型症状有改善作用、降血糖、对交感一肾 上腺功能的影响)。 其他作用。 (3) 临床应用。 10.青蒿: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清热解暑(解热)。 截疟(抗疟) 其他作用(抗血吸虫等)。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课时要求】 6 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清热药和解表药均具有解热作用,简述两者解热作用的异同。 2.简述黄芩的主要药理作用。 3.简述黄连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特点。 4.金银花抗内毒素的机理是什么? 5.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药理学依据是什么?

6青蒿的药理作用有哪些?其用于抗疟原虫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7大青叶和板兰根对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其用于抗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什么? 第七章 泻下药 【目的要求】 1.了解泻下药的概念和分类及常用实验方法。 2.了解芒硝、番泻叶的主要药理作用 3.掌握大黄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 反应 【教学内容】 概述(概念、分类、常用实验方法、主要药理作用)。 1.大黄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泻下、利胆、降胆固醇、 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抗炎、止血、抗肾衰、抑制消化酶等作 用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2.芒硝、番泻叶的主要药理作用
6.青蒿的药理作用有哪些?其用于抗疟原虫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7.大青叶和板兰根对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其用于抗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什么? 第七章 泻下药 【目的要求】 1.了解泻下药的概念和分类及常用实验方法。 2.了解芒硝、番泻叶的主要药理作用。 3.掌握大黄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 反应。 【教学内容】 概述(概念、分类、常用实验方法、主要药理作用)。 1.大黄: (1)来源、主要成分、性味、归经。 (2)功效与药理: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解毒, 活血化瘀(泻下、利胆、降胆固醇、 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抗炎、止血、抗肾衰、抑制消化酶等作 用)。 (3)临床应用。 (4)不良反应。 2.芒硝、番泻叶的主要药理作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电子书,共二十四章).doc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概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五行学说、中医脏象理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概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概述(朱邦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脓毒症和多器官发病机制及治疗.ppt
- 《穴道学》第五讲 总论.ppt
- 《穴道学》第四讲 足太阳膀胱经.ppt
- 《穴道学》第三讲 足少阴肾经.ppt
- 《穴道学》第二讲 足太阳小肠肾经.ppt
- 《穴道学》第一讲 手少阴心经.ppt
-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第五讲 植物器官花.ppt
-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第四讲 植物组织.ppt
-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第三讲 植物细胞.ppt
-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第二讲 植物器官种子.ppt
-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第一讲 植物器官茎.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第二十四讲 伤寒学太阳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第二十三讲 阳明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第二十二讲 阳明病篇.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第二十一讲 绪论及太阳病篇.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第二十讲 少阳病兼变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第十九讲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解表药.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泻下药.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风湿.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清热药.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doc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doc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程习题).doc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考试题卷).doc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答案).doc
-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doc
-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课程习题).doc
-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期末考试试卷).doc
-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期末考试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