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为新中国而奋斗(史春风)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主讲:史春风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主讲:史春风

“和”与“战”的变奏 1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和”与“战” 2蒋介石的“和”与“战” 3中国共产党履行协议的措施 二、国民党的失败
一、“和”与“战”的变奏 1.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和”与“战” 2.蒋介石的“和”与“战” 3.中国共产党履行协议的措施 二、国民党的失败

1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和”与“战 (1)争取和平民主是中共既定方针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 产党早已确立的战略目标。抗战胜利前后的 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人民实现建立一个新民 主主义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有利的
1.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和”与“战” (1)争取和平民主是中共既定方针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 产党早已确立的战略目标。抗战胜利前后的 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人民实现建立一个新民 主主义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有利的

“蒋在抗战中有功劳,同时人民 心理厌恶内战,故我们应争取在抗 战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在民 主、民生上做文章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蒋在抗战中有功劳,同时人民 心理厌恶内战,故我们应争取在抗 战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在民 主、民生上做文章”。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中共七大重申联合政府的主张。“现在我 国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成立资产阶级领导的而 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如果成立联合 政府,可能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现在 的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 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 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 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 更加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 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第7页
中共七大重申联合政府的主张。“现在我 国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成立资产阶级领导的而 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如果成立联合 政府,可能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现在 的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 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 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 ‘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 更加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 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第7页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 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阐明 中共中央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 并为争取和平建国早日实现做出努力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 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阐明 中共中央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 并为争取和平建国早日实现做出努力

“和平能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我们 现在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过去的口 号是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是可能取得的 因为中国人民需要和平,苏、美、英也需要 和平,不赞成中国打内战。中国过去是大敌 当前,现在是疮痍满目,前方各解放区损失 严重,人民需要和平,我们党需要和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1945年8月23日) 《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5页
“和平能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我们 现在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过去的口 号是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是可能取得的, 因为中国人民需要和平,苏、美、英也需要 和平,不赞成中国打内战。中国过去是大敌 当前,现在是疮痍满目,前方各解放区损失 严重,人民需要和平,我们党需要和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1945年8月23日), 《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5页

原因: 1和平建国,是经历了长期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的 强烈愿望。 2通过和乎的道路对中国进 回曲折,但却可以减少牺 3即使与蒋的谈判无法达成任何宝质性物议,却 教 民懂得,蒋介石是无可 救药的,为了建设新中国,必须进 命战 争
原因: 1.和平建国,是经历了长期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的 强烈愿望。 2.通过和平的道路对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固 然意味着为建立新中国所作的斗争要经过迂 回曲折,但却可以减少牺牲。 3.即使与蒋的谈判无法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却 可以教育人民,使人民懂得,蒋介石是无可 救药的,为了建设新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战 争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7) 项别 数目 百分比 共产党方面 120万人 兵力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 共产党方面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 地区面积 国民党方面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 共产党方面464座(中小城市) 23% 城市 国民党方面1545座(大中城市) 77%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 人口 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 参见《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7) 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 兵力 共产党方面 120万人 1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 地区面积 共产党方面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 国民党方面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 城市 共产党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 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 人口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 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 参见《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2)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得争取和平 民主成为可能 “中国在这一次有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 富强的中国的可能性,为近百年来、五四以来、有党 以来所仅有 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 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 “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第19页
(2)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得争取和平 民主成为可能 “中国在这一次有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 富强的中国的可能性,为近百年来、五四以来、有党 以来所仅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 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 “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第19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康沛竹).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王晓秋).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冯雅新).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试验及失败(张永).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仝华).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康沛竹).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导言(仝华).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学生评价)北大学生看文献片观后感.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学生评价)清华大学学生的评价.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学生评价)北京大学学生的评价.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饮水曲肱成学业——盖茅筑室作经筵.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宋庆龄的早年时光.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中国看山西——近代晋商的衰亡.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论持久战.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界里界外——关于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研究和社会同质性与异质性的讨论.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从遗迹中看故乡——记抗日战争中的长春.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读《论持久战》心得体会.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从旧文人走向新革命——瞿秋白早期思想转变小探.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东江纵队.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学生作业PPT)星星之火——井冈山.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黄南平).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王久高).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仝华).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王久高).ppt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李孝聪).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 第一节 早期城址及其形态.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 第三节 中古时代封闭的坊制城市(南北朝隋唐).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 第二节 秦汉与罗马帝国城市比较.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 第四节 中世纪前的欧洲城市遗产.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第一节 从“清明上河图”到“盛世滋生图”.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第三节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第二节 欧洲文艺复兴的城市理念.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四章 中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pdf
- 北京大学:《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第四节 商业资本对城市的改造.pdf
- 北京大学:《西方文明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讲 古代希腊文明(朱孝远).pdf
- 北京大学:《西方文明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讲 古代希腊文明(朱孝远).pdf
- 北京大学:《西方文明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讲 古代国家与罗马文明.pdf
- 北京大学:《西方文明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讲 古代国家与罗马文明(罗马文明的兴衰).pdf
- 北京大学:《西方文明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讲 西方文明的运动.pdf
- 北京大学:《西方文明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讲 西方的传统(浪漫主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