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见句式总汇ppt课件

常见句总汇 语女 ◇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制作湖南江华中何彬文★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1 ◇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文言常见句式总汇◇

女文言文常见句式总汇☆ 判断句·被动句 啉疑问句 省略句 变式句(即倒装句) 固定句式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何彬文★2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2 ☆文言文常见句式总汇☆ • 判断句 •疑问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变式句 (即倒装句) •固定句式 练习 结束

判断句 ★常用判断句形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是”的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 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3 一、判断句 •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 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 进行判断。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 要作出判断。 • 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常用判断句形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是”的很少)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 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 例: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③秦,虎狼之国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4 1、用“者”或“也”表判断 • “......者,......也。” 例:“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 “......,......也。”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 • “......者,......。”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 此亡秦之续耳。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 表示否定的判断。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无标志,直接判断 例: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③秦,虎狼之国。 练习 2 结束

=二、疑问句 ★用疑问词(岂、热、其等)的: 盛衰之理,虽非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5 二、疑问句 •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 包括: • 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 孰等) • 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 • 疑问副词(岂、独、其等) • 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用疑问代词(谁、何、曷、安、焉、孰等) 的有: • 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 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同上) •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上) •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 • 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 用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的: ① 壮士,能复饮乎? (司马迁《鸿门宴》)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 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④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⑤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用疑问副词(岂、独、其等)的: •盛衰之理,虽非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练习 2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无标志的被动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6 三、被动句 •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 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 有两大类型: •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 词来表示 •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 、 “受......于......”表被动: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 ②用 “见”、“于”,“见......于......。”表被动。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③ 用“为”、“为……所……” 表被动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④“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无标志的被动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练习 2 结束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寒暑易节,始-(次)返焉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何彬文★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7 四、省略句 •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寒暑易节,始一(次)返焉

◇省略主语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村民)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村民)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8 ◇省略主语 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 “……(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村民)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村民)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语》) ★(吾)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一鼓作气,再(鼓)(气)衰,三(鼓)而(气)竭。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何彬文★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9 ◆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语》) 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鼓作气,再( ) 鼓 而衰,三( ) 鼓 而竭。 ★一鼓作气,再( ) 鼓 而( ) 气 衰,三( ) 鼓 而( ) 气 竭。 ★ (吾)“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 (1)动词宾语的省略。 (2)介词宾语的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印)令(印)坚。(沈括《活板》) 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 传》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何彬文★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10 ◇省略宾语: •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廉颇蔺相 如列 传》 •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 ⑴ 动词宾语的省略。 ⑵介词宾语的省略。 剑 印 印 相如\之 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文言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ppt课件.ppt
- 文言实词表(收录常用实词356个)_文言实词表.doc
- 文字·想象ppt课件.ppt
-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说课ppt课件_24、散文诗两首---说课用.ppt
-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2_24、散文诗两首---上课用.ppt
-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1.ppt
- 散文诗两篇《对岸》《火光》ppt课件1.ppt
- 散文的写作ppt课件.ppt
- 教材乃中考之本,岂能舍本逐末.doc
- 揭阳市炮台镇竞智初级中学语文版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doc
- 揭阳市炮台镇竞智初级中学语文版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doc
- 揭阳市炮台镇竞智初级中学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优秀习作选.doc
- 提纲写作技巧ppt课件.ppt
- 掌起初中2007—200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练习卷.doc
- 掌起初中2007—200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练习卷.doc
- 掀起你的盖头来——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课件.ppt
- 据足里丰,气壮意胜——议论文要有理有据.ppt
- 振华实验学校2007年初三五月月考试卷_五月月考答题卡.doc
- 振华实验学校2007年初三五月月考试卷_五月月考答案.doc
- 振华实验学校2007年初三五月月考试卷_五月月考.doc
- 文言文实词活用课件ppt课件_实词的活用.ppt
- 文言文的复习——巧借推断助理解ppt课件.ppt
- 文言断句八法.ppt
- 文言知识小结(人教版,必修一).doc
- 文言虚词归纳_文言虚词3.ppt
- 文言虚词总汇.doc
- 文言词汇 词类活用.doc
- 新丰镇中学2007年苏教版七年级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 新五柳先生传.doc
- 新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ppt课件11.ppt
- 新华民族中学2007-2008学年度北京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试卷.doc
- 新博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doc
- 新安中学2005-200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题_半期考试.doc
- 新安中学2005-200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题_答案.doc
- 新安中学2005-200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题_答题卡.doc
- 新曹镇中学0607学年度苏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检测语文试卷.doc
-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
- 新沂市钟吾中学初三年级中考模拟考试_新沂市钟吾中学初三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卷及答案.doc
- 新疆53团2007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11月考试题.doc
- 新疆乌鲁木齐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