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十二 平衡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实习十二平衡剖面图 的编制方法 主讲人:刘志宏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实习十二 平衡剖面图 的编制方法 主讲人:刘志宏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实习目的 ■掌握编制平衡剖面图的基本原理 ■学会利用变形剖面编制平衡剖面图的方 法 ■计算由岩层褶皱和逆冲作用造成的缩短 应变量、并确定滑脱面的深度
实习目的 掌握编制平衡剖面图的基本原理 学会利用变形剖面编制平衡剖面图的方 法 计算由岩层褶皱和逆冲作用造成的缩短 应变量、并确定滑脱面的深度

实习内容 ■平衡地质剖面概念的提出 n平衡剖面源于50-60年代,Baly, gordy and Stewart(1966)最早出版了关于加拿大落矶 山山脉的平衡剖面。主要是依据逆冲断层带 的构造特点完成的。 平衡剖面的概念是 Dahlstrom(1969)引入文 献,开始正式使用的
实习内容 平衡地质剖面概念的提出 平衡剖面源于50-60年代,Bally, Gordy and Stewart (1966)最早出版了关于加拿大落矶 山山脉的平衡剖面。主要是依据逆冲断层带 的构造特点完成的。 平衡剖面的概念是Dahlstrom (1969)引入文 献,开始正式使用的

平衡地质剖面的概念 ■平衡地质剖面的概念原则上可以理解为: 能够将剖面上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全部复 原的剖面 Alstrom(1969提出两个准则: ■对横剖面几何学合理性的一种简单检验方法就是测 量岩层的长度.如果不存在间断,这些岩层的长度 必定是一致的。 在一个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只可能存在一套特定的 构造
平衡地质剖面的概念 平衡地质剖面的概念原则上可以理解为: 能够将剖面上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全部复 原的剖面。 Dalhstrom (1969)提出两个准则: 对横剖面几何学合理性的一种简单检验方法就是测 量岩层的长度 …如果不存在间断,这些岩层的长度 必定是一致的。 在一个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只可能存在一套特定的 构造 …

平衡地质剖面的概念 条剖面能够被复原至未变形的状态,那么它就是 条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但是平衡剖面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一种模式;与未 平衡的剖面相比,它满足了大量合理的限制条件,因 此更接近正确
平衡地质剖面的概念 一条剖面能够被复原至未变形的状态,那么它就是一 条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但是平衡剖面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一种模式;与未 平衡的剖面相比,它满足了大量合理的限制条件,因 此更接近正确

平衡剖面基本逻辑 水平岩层 平衡剖面 变形 应平衡 变量 剥蚀 恢复 现状
平衡剖面基本逻辑 水平岩层 变形 剥蚀 现状 恢复 平衡 平衡剖面 总 应 变 量

平衡地质剖面的检验原则 质量不变 体积不变(成岩作用、压溶作用或压扁作用影响很小) 如果中间应变轴不变 面积不变 (平面应变,A=L1*t=L0*t) 如果岩层厚度不变 长度不变 剖面中各层长度一致
平衡地质剖面的检验原则 质量不变 体积不变 面积不变 长度不变 如果中间应变轴不变 如果岩层厚度不变 (成岩作用、压溶作用或压扁作用影响很小) (平面应变,A=L1*t1=L 0*t 0 ) 剖面中各层长度一致

编制平衡地质剖面的基本原理 ■剖面线的选择 平行于物质运动方向一逆冲方向,因此垂直 于 主要逆冲断层的走向 主体褶皱的走向 ■与逆冲断层的断坡及褶皱相伴的犁式正断层的走 断层擦痕的指向 拉伸线理的指向
编制平衡地质剖面的基本原理 剖面线的选择 平行于物质运动方向 —逆冲方向,因此垂直 于 主要逆冲断层的走向 主体褶皱的走向 与逆冲断层的断坡及褶皱相伴的犁式正断层的走 向 断层擦痕的指向 拉伸线理的指向

编制平衡地质剖面的基本原理 汇集地层资料 ■如果我们研究用的不是正确的地层厚度,则 剖面虽然是平衡的、可以复原的,但一定是 不可以接受的 当地层厚度被低估时,就需要增加额外的断 片来填充剖面的空间;如果地层被佔计过厚 时,则必须降低基底的高度或者修改剖面 地层资料可以来自:地表测量、文献检索、 钻井瓷料或地震资料
编制平衡地质剖面的基本原理 汇集地层资料 如果我们研究用的不是正确的地层厚度,则 剖面虽然是平衡的、可以复原的,但一定是 不可以接受的; 当地层厚度被低估时,就需要增加额外的断 片来填充剖面的空间;如果地层被估计过厚 时,则必须降低基底的高度或者修改剖面。 地层资料可以来自:地表测量、文献检索、 钻井资料或地震资料

编制平衡地质剖面的基本原理 ■识别构造特征 绘制在剖面上的构造特征应该是能够在地表、 地震资料及钻井中见得到的
编制平衡地质剖面的基本原理 识别构造特征 绘制在剖面上的构造特征应该是能够在地表、 地震资料及钻井中见得到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十一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构造图).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十 断层几何要素赤平投影.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九 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八 编制节理等密图.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七 褶皱几何要素赤平投影.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六 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五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倾斜岩层产状、厚度及埋深.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四 分析水平、倾斜岩层地质图.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三 面、线产状要素的正投影解析.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二 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2/0).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一 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1/2).pdf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讲 外动力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讲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讲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ppt
-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进展》讲义.ppt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动力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6章 热带大气动力学.pdf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动力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5章 波动的不稳定理论.pdf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动力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4章 地转适应过程.pdf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动力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3章 大气中的波动(2/2).pdf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动力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3章 大气中的波动(1/2).pdf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十三 综合分析地质图及作业000.pdf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地球的主要特征.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矿物.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地质年代.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地震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板块构造理论.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风化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河流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海洋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五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负荷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八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