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十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专题十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 专 题 十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第一节党的军事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第二节条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第三节结合作第四节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目录管CONTENTS
C O N T E N T S 目 录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 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 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 条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 结合作 第四节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 击退国民党的 军事进攻 第一节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目录二/民的坚决反击contents
一 /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 /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 目 录 民的坚决反击 contents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蒋介石为了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于1945年8月14日至23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亲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内外形 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面临着 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蒋介 石为了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在积极 准备内战的同时,于1945年8月14 日至23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亲 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 共产党 蒋介石在积极准 备内战的同时, 又表示愿意与中 共进行和平谈判 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基于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和对局势的清醒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局面,也应该积极争取。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基于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和对局势的清醒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同国民党 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局面,也应该积极争取。 1945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 局的宣言》,提出和平、 民主、团结的口号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1945年8月28日,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及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延安机场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 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 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 局进行谈判。 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 1945年8月28日,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及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延安机场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 ,确立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重庆谈判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八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九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七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六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五 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四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成功了又失败了.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 民族的磨难与抗争.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十一专题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二专题 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十二专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一专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十三专题 把握历史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三专题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九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十专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八专题 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七专题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六专题 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十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pdf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开辟并接续发展的.pdf
- 安徽外国语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授课教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