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2期
半月谈2007年第2期 本刊消息 半月谈杂志社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 半月谈杂志社被评为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出版发行先进集体 本刊讯:前不久,半月谈杂志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出版发行先进集体”,同时获得这一荣誉的还有西藏人民出版社藏文版《半月谈》编辑室等部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宣传好报道好这一重大主题是 半月谈杂志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半月谈系列刊物坚持“内容第 响力标准”和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精心策划,敏锐捕捉新农村 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经验,以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策划,连续组织了一批规模性、战役性的深度报道 这些报道既有对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全方位解读,又有对百姓关注的新农村建设热点问题的 调研和分析,有效引导了舆论,充分展示了“中华第一刊”的风采。为进一步提升报道影响力,《半月谈》 还开辟“建设新农村”专栏,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前年年底到去年12月,半月谈系列刊物刊发新农村建设或“三农”问题稿件 共260余篇,含专题报道17个(稿件60余篇)、重头报道20多篇。其中《8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6大 热盼》、《承德扶贫新模式》等十余篇稿件被中央或省部级领导批示,促进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杈威解 读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等40余篇稿件被百家以上媒体转载。《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亿 万农民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等被评为当期刊物读者最喜欢的文章:《“村官”腐败频发:新农村建设遭 遇“绊脚石”》、《“村证房”热销背后的隐忧》、《“护地组织”:为农民命根子而战》等被评为新华 社社级好新闻 半月凭论 关注民生要有真举措 关注民生要有真举措 张晓晶
半月谈 2007 年第 2 期 本刊消息 半月谈杂志社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 半月谈杂志社被评为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出版发行先进集体 本刊讯:前不久,半月谈杂志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出版发行先进集体”,同时获得这一荣誉的还有西藏人民出版社藏文版《半月谈》编辑室等部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宣传好报道好这一重大主题是 半月谈杂志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半月谈系列刊物坚持“内容第一”、“影 响力标准”和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精心策划,敏锐捕捉新农村 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经验,以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策划,连续组织了一批规模性、战役性的深度报道。 这些报道既有对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全方位解读,又有对百姓关注的新农村建设热点问题的 调研和分析,有效引导了舆论,充分展示了“中华第一刊”的风采。为进一步提升报道影响力,《半月谈》 还开辟“建设新农村”专栏,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前年年底到去年 12 月,半月谈系列刊物刊发新农村建设或“三农”问题稿件 共 260 余篇,含专题报道 17 个(稿件 60 余篇)、重头报道 20 多篇。其中《8 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 6 大 热盼》、《承德扶贫新模式》等十余篇稿件被中央或省部级领导批示,促进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权威解 读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等 40 余篇稿件被百家以上媒体转载。《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亿 万农民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等被评为当期刊物读者最喜欢的文章;《“村官”腐败频发:新农村建设遭 遇“绊脚石”》、《“村证房”热销背后的隐忧》、《“护地组织”:为农民命根子而战》等被评为新华 社社级好新闻。 半月凭论 关注民生要有真举措 关注民生要有真举措 张晓晶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中央确立的执政新理念。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民生:关注民生,就必 须有真举措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拆1平方米旧房,补1平方米新房”,这是山东省济南市在 旧城改造过程采取的新举措。此举给开发商定了硬规矩,也给拆迁户带来了大实惠。没有了昔日的剑拔弩 张,少了以往的上访告状,拆迁户与开发商和谐相处,涉及近10万户的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事实上,济南 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政府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替百姓着想,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拆迁的人性化 安置。通过拆迁改善了住房条件,实现了安居乐业,这种人性化的做法,自然受到群众欢迎。 举一反三,济南在拆迁上的做法值得借鉴。当前,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也是民生问题 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在改革中,在出台政策时 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各级政府让利于民,让利于困难群体,而不是与民争利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GDP增长了,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相 反,一些地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民生问题上留下了不少的欠账。环境恶化、贫富分化、部分困 难群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 音符 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对此,中央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论搞改革、促发展、还是保稳定, 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不损害群众利益为“底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方面有些地方下的不是真功 夫。有的地方关注民生的举措出台了一大堆,但落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说村村通公交,却连出村的道 路还没整平: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百姓却仍喊“看病贵、看病难”。 与那些表面文章相对照的是,有些地方在关注民生方面频出实招,成效显著,百姓满意。这些地方 的成功,就在于领导干部作风扎实,善于从具体问题抓起,深入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细致入微地体 察民情,使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应该看到的是,在民生问题解决得好的地方,依靠的是领导干 部的觉悟和认识水平。重视民心民意的,就会把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眼睛向上的,做做表面 文章就应付过去了。因此,解决民生问题,绝不能仅仅靠领导干部的觉悟,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真正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要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序列。要保 持制度的连续性,不要让一项惠民制度因领导喜好的改变而改变,看准的事要一抓到底,少变换镜头和焦 点,力戒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要千方百计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上学就业、住房行路、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实际上件件关系群众生活,都是民生大计。对涉及群 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尽力办好。现在,城镇和农村还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就必须要尽职尽责办好惠及广大群众的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制定新年预算计划 时,要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力强化政府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切实办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 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在新的一年里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年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来到塞北坝上高原和苏北革命老区看望 基层群众,其心系百姓冷暖的殷殷之情,犹如春风拂面。200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今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期待着,2007年成为一个民生 问题不断解决的执行年,一个让中国百姓获得实惠的民生年
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中央确立的执政新理念。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民生;关注民生,就必 须有真举措。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拆 1 平方米旧房,补 1 平方米新房”,这是山东省济南市在 旧城改造过程采取的新举措。此举给开发商定了硬规矩,也给拆迁户带来了大实惠。没有了昔日的剑拔弩 张,少了以往的上访告状,拆迁户与开发商和谐相处,涉及近 10 万户的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事实上,济南 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政府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替百姓着想,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拆迁的人性化 安置。通过拆迁改善了住房条件,实现了安居乐业,这种人性化的做法,自然受到群众欢迎。 举一反三,济南在拆迁上的做法值得借鉴。当前,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也是民生问题, 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在改革中,在出台政策时, 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各级政府让利于民,让利于困难群体,而不是与民争利。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GDP 增长了,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相 反,一些地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民生问题上留下了不少的欠账。环境恶化、贫富分化、部分困 难群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 音符。 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对此,中央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论搞改革、促发展、还是保稳定, 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不损害群众利益为“底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方面有些地方下的不是真功 夫。有的地方关注民生的举措出台了一大堆,但落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说村村通公交,却连出村的道 路还没整平;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百姓却仍喊“看病贵、看病难”。 与那些表面文章相对照的是,有些地方在关注民生方面频出实招,成效显著,百姓满意。这些地方 的成功,就在于领导干部作风扎实,善于从具体问题抓起,深入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细致入微地体 察民情,使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应该看到的是,在民生问题解决得好的地方,依靠的是领导干 部的觉悟和认识水平。重视民心民意的,就会把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眼睛向上的,做做表面 文章就应付过去了。因此,解决民生问题,绝不能仅仅靠领导干部的觉悟,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真正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要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序列。要保 持制度的连续性,不要让一项惠民制度因领导喜好的改变而改变,看准的事要一抓到底,少变换镜头和焦 点,力戒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要千方百计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上学就业、住房行路、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实际上件件关系群众生活,都是民生大计。对涉及群 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尽力办好。现在,城镇和农村还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就必须要尽职尽责办好惠及广大群众的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制定新年预算计划 时,要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力强化政府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切实办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 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在新的一年里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年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来到塞北坝上高原和苏北革命老区看望 基层群众,其心系百姓冷暖的殷殷之情,犹如春风拂面。2006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今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期待着,2007 年成为一个民生 问题不断解决的执行年,一个让中国百姓获得实惠的民生年
本刊特稿 中国农民文化生活四大新变化 2007:中国反腐新部署 2007:中国反腐新部署 本刊记者李亚杰 &bsp;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一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提出要求。胡锦涛特别强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突出重点,当前要下大气力抓好四个方面的 领导干部要过“赶考”关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领导干部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能不 能顺利通过权力关、名利关,这对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意味着一次“赶考” 组数据显示,从2005年8月到2006年6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3376件,涉案金额37.66 亿元。其中,涉及国家公务员的案件3128件,占案件总数的23.4%:涉案金额9.68亿元,占总金额的25.7% 涉及厅(局)级干部71人、县(处)级干部543人 这表明,去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作风不实,弄虚作假,少数 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办事不公,与民争利。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 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 制度,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抓好大案要案查处 在上海社保资金案中,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卷入该案而成为继陈希同、成克杰之后受到查处的 第三位高级别官员。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等一批省部级高官也因涉嫌违法违纪而先后落马,充分展示了中央反腐 败的坚强决心 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依 照党纪国法,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全会公报要求,2007年要严厉査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特别是违规发放、核销贷款 的案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虛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
本刊特稿 中国农民文化生活四大新变化 2007:中国反腐新部署 2007:中国反腐新部署 本刊记者 李亚杰 1 月 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一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提出要求。胡锦涛特别强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突出重点,当前要下大气力抓好四个方面的 工作。 领导干部要过“赶考”关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领导干部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能不 能顺利通过权力关、名利关,这对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意味着一次“赶考”。 一组数据显示,从 2005 年 8 月到 2006 年 6 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13376 件,涉案金额 37.66 亿元。其中,涉及国家公务员的案件 3128 件,占案件总数的 23.4%;涉案金额 9.68 亿元,占总金额的 25.7%; 涉及厅(局)级干部 71 人、县(处)级干部 543 人。 这表明,去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作风不实,弄虚作假,少数 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办事不公,与民争利。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 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 制度,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抓好大案要案查处 在上海社保资金案中,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卷入该案而成为继陈希同、成克杰之后受到查处的 第三位高级别官员。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等一批省部级高官也因涉嫌违法违纪而先后落马,充分展示了中央反腐 败的坚强决心。 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依 照党纪国法,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全会公报要求,2007 年要严厉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特别是违规发放、核销贷款 的案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
案件,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的案件,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 资产的案件等。认真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完善规范市场竟争行为和惩治商业贿赂的法律制度,探索并形成 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006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直接查办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件,赢得群众称赞。 在16件教育和医疗典型案件中,共清退或收缴违规资金2亿多元。与此同时,全国纠正、废止与国家教育 收费政策不符合的文件规定382个,清理违规收费项目1448个。全国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问题2535 个,涉及金额6.06亿元。医务人员上交“红包”、开单提成2.4亿元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进一步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要坚持把解决损害 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 全会公报特别指出,要督促和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假劣农资和哄抬农资 价格等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深入治理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继续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 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专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源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进一步健全了人大监督机制。审 判机关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检察机关逐步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制约机制。 体现科学发展观要 方党 —200多个省部级以上单位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制定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 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 2006年,各地各部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对此,胡锦 涛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 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全会公告强调,各地区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干部 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严 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水平。(编辑:薛凯) 专题报道 “煤炭新政”调查报告 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煤炭新政”调查报告 2006年是我国煤炭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从2006年10月起,一场变煤炭资源
案件,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的案件,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 资产的案件等。认真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完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和惩治商业贿赂的法律制度,探索并形成 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006 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直接查办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件,赢得群众称赞。 在 16 件教育和医疗典型案件中,共清退或收缴违规资金 2 亿多元。与此同时,全国纠正、废止与国家教育 收费政策不符合的文件规定 382 个,清理违规收费项目 1448 个。全国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问题 2535 个,涉及金额 6.06 亿元。医务人员上交“红包”、开单提成 2.4 亿元。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进一步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要坚持把解决损害 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 题。” 全会公报特别指出,要督促和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假劣农资和哄抬农资 价格等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深入治理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继续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 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专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源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进一步健全了人大监督机制。审 判机关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检察机关逐步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制约机制。 ———中组部制定党政领导职务任期、交流、任职回避等规定,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 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200 多个省部级以上单位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制定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 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 2006 年,各地各部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对此,胡锦 涛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 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全会公告强调,各地区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干部 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严 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水平。(编辑:薛凯) 专题报道 “煤炭新政”调查报告 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煤炭新政”调查报告 编者按: 2006 年是我国煤炭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从 2006 年 10 月起,一场变煤炭资源
“无偿划拨”为“有偿使用”的改革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等8个煤 炭主产省(区)试点推进。试点省(区)开始探索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这标志着我国 矿产权改革的序幕已然拉起。 早在两年前,山西省在全国就率先启动煤炭采矿权改革。煤炭资源全面推行有偿化使用,就是 变“双轨”为“单轨”,真正让市场在配置矿产资源上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是煤炭矿产权益的综合改革, 也是我国煤炭生产力布局的一次调整。这项工作牵涉面大、利益关系复杂,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受到各种各 样的阻力 可喜的是,在试点地区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改革还是消融了层层坚冰,挺进实质操作阶段。从改 革启动较早的试点地区来看,基本上达到了保护煤炭资源、提高行业素质、促进安全生产、方便政府监管 的作用。当然,试点工作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 “资源终有价,矿权新归属”,这是一场涉及产权分配的复杂利益调整。这次改革,怎样终结煤炭 资源开发中的种种顽疾,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共蠃?请看本刊记者从试点 地区带来的调查报告 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本刊记者王炤坤储国强刘军陈忠华 积弊催生“煤炭新政” 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 就在方案出台之前的20天,国土资源部委托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举办了一场探矿权拍卖会,以27 亿元的高价成功拍卖3处煤炭探矿权,创下全国探矿权单次拍卖成交额最高纪录,为我国资源有偿使用制 度“试水”描下了浓重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 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是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是有价格的,而且出让的方式应当通过市 场形成价格,找到受让方。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实行的是行政无偿划拨制度,直到上个世纪末才 实行了新增资源的“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而此前已经出让的庞大矿产资源价值仍然处于“零价格” 由此形成“无偿划拨”和“有偿使用”双轨并存的矿产权配置制度。 些地方煤炭开采之“乱”,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煤炭开采双轨并存的“乱相”。 除了国有煤矿以外,山西相当多的煤矿所有权、经营权和采矿权归属主体不明晰,而“三权合一” 的煤矿更少,多数煤矿处于“三权分离”状态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山西省响应国家“有水快流”的号召,开始走大办小煤矿之路。管理最无 序的时候,凡是能在县、(地)市煤管部门找一个批文的,都能开煤矿 记者在晋北煤炭大县左云县了解到,该县几年内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竟开了480多座小煤矿 许多小煤矿的井田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山西省煤矿总数在最多的时候达9000多个 由于上述历史原因,各地中小煤矿的投资主体和所有权性质十分混乱:市、县、乡政府投资的 社会单位投资的,村集体投资的,乡村联营的,社会单位与乡村联营的,军办煤矿移交地方的,外地公司
“无偿划拨”为“有偿使用”的改革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等8个煤 炭主产省(区)试点推进。试点省(区)开始探索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这标志着我国 矿产权改革的序幕已然拉起。 早在两年前,山西省在全国就率先启动煤炭采矿权改革。煤炭资源全面推行有偿化使用,就是要 变“双轨”为“单轨”,真正让市场在配置矿产资源上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是煤炭矿产权益的综合改革, 也是我国煤炭生产力布局的一次调整。这项工作牵涉面大、利益关系复杂,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受到各种各 样的阻力。 可喜的是,在试点地区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改革还是消融了层层坚冰,挺进实质操作阶段。从改 革启动较早的试点地区来看,基本上达到了保护煤炭资源、提高行业素质、促进安全生产、方便政府监管 的作用。当然,试点工作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 “资源终有价,矿权新归属”,这是一场涉及产权分配的复杂利益调整。这次改革,怎样终结煤炭 资源开发中的种种顽疾,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共赢?请看本刊记者从试点 地区带来的调查报告。 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本刊记者 王炤坤 储国强 刘军 陈忠华 积弊催生“煤炭新政” 2006 年 9 月 30 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 就在方案出台之前的 20 天,国土资源部委托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举办了一场探矿权拍卖会,以 27 亿元的高价成功拍卖 3 处煤炭探矿权,创下全国探矿权单次拍卖成交额最高纪录,为我国资源有偿使用制 度“试水”描下了浓重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 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是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是有价格的,而且出让的方式应当通过市 场形成价格,找到受让方。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实行的是行政无偿划拨制度,直到上个世纪末才 实行了新增资源的“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而此前已经出让的庞大矿产资源价值仍然处于“零价格”。 由此形成“无偿划拨”和“有偿使用”双轨并存的矿产权配置制度。 一些地方煤炭开采之“乱”,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煤炭开采双轨并存的“乱相”。 除了国有煤矿以外,山西相当多的煤矿所有权、经营权和采矿权归属主体不明晰,而“三权合一” 的煤矿更少,多数煤矿处于“三权分离”状态。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山西省响应国家“有水快流”的号召,开始走大办小煤矿之路。管理最无 序的时候,凡是能在县、(地)市煤管部门找一个批文的,都能开煤矿。 记者在晋北煤炭大县左云县了解到,该县几年内在 100 多平方公里的地方竟开了 480 多座小煤矿, 许多小煤矿的井田面积不到 0.5 平方公里。山西省煤矿总数在最多的时候达 9000 多个。 由于上述历史原因,各地中小煤矿的投资主体和所有权性质十分混乱:市、县、乡政府投资的, 社会单位投资的,村集体投资的,乡村联营的,社会单位与乡村联营的,军办煤矿移交地方的,外地公司
在山西投资办矿的,还有极个别的个人办矿。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价格掉进低谷。除个别乡村煤矿仍由集体经营以外,多数地方中小煤 矿通过承包、租赁、托管、改制等形式,转为个人经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没有明确煤矿是否允许 个人投资、经营。不少地方为了绕开这个敏感问题,给个人承包煤矿派出了由政府或集体任命的矿长当法 人代表。其职责是在各种证件上挂名,参加政府的各种会议,应付各种检查,实际根本不行使任何管理杉 煤矿实际控制者是承包人即矿主,他是投资人也是受益人,是真正的老板,但又不能走到前台 中小煤矿多年来层层转手,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不断变更,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产权关系。这种局 面带来以下相互关联的问题: 其一是煤矿经营短期意识和粗放经营方式。由于煤矿投资者和经营者未必是所有者,产业政策又 缺乏连续性,大部分经营者抱着“短期干、凑合干”的心理,不恳投资搞技改,生产方式原始落后。 其二,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只能达到15%至30%,且弃瘦采肥,越层越界开 其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由于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欠账,工人不经过培训违规操作,这几 年的重特大安全事故90%以上发生在中小煤矿。最近几年,各地重大事故发生后,常常发生矿主逃逸、矿 长坐牢、而对死难矿工善后处理由政府“埋单”的尴尬事情。如何对小煤矿实行有效监管成为煤炭产区政 府面临的一道棘手难题。 由于煤炭开发秩序混乱,能源产区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地处神府一东胜煤田腹地的上漫赖村,经过 多年高强度开采塌陷问题日渐凸现,矿区群众与矿老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006年两会期间,这一地区 千秋煤矿塌陷区的部分农民组织起来拦在煤矿窑口,煤矿被迫停产。3月1日晩上,农民们开始轮流值守。 晚上快9点的时候,四五十名矿工在矿主的指使下集合起来,冲向正在“值班”的农民。这一事件中, 位50岁的农妇竟被活活打歹 “资源整合”、“有偿使用”:两个轮子一起推 为解决上述问题,早在两年前,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煤炭采矿权改革 2004年4月,临汾市梁家河煤矿发生重特大爆炸事故,又出现了“无人负责”的情况。这使得山 西省下决心推进煤矿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促进采矿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一,探索安全生 节约和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山西省政府通过调研认定,阻碍“三权合一”的关键点在于采矿权,只要确定采矿权向真正的投 资人(不是证照上挂名的投资人)或实际经营者靠拢,主要是促成采矿权人与现有经营权人合一,就能逐 步理顺煤矿的产权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就是对现有的多、小、散、乱的矿井资源进行整合,全面推 行资源有偿使用,重新设定新的采矿权及采矿权主体 山西省首先在临汾市试点一年。2006年6月,省长于幼军签发政府令颁布《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 使用办法》。山西省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各市煤矿数量减少30%以上,重点产煤县淘汰年产9万吨以下煤 矿,2010年,年产30万吨的矿井要占到90%以上:资源整合中新增资源面积不超过10%,新增生产能力 不超过10%:整合后的煤矿全部实现壁式开采,煤矿综合回采率达到6%。资源整合工作由县政府组织国 土、煤炭、安监、工商等部门和中介评估单位,进行资源开采实测后,编制规划和方案,由县 煤炭资源经过整合后,一律实行使用权有偿取得制度。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负责人说,新批 资源除了优先给国家鼓励的重点产业如煤化工业配套煤炭资源以外,一律实行公开竞价出让。对1998年以 前未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的煤矿,要按核定的煤炭储量补缴资源价款 山西省煤管局综合处处长苗还利介绍,目前,全省首批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的60个主要产煤县市中, 已有52个县市的方案得到批准,压减矿井比重达到了32.6%。30个非主要产煤县的工作也已经启动。资
在山西投资办矿的,还有极个别的个人办矿。 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煤炭价格掉进低谷。除个别乡村煤矿仍由集体经营以外,多数地方中小煤 矿通过承包、租赁、托管、改制等形式,转为个人经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没有明确煤矿是否允许 个人投资、经营。不少地方为了绕开这个敏感问题,给个人承包煤矿派出了由政府或集体任命的矿长当法 人代表。其职责是在各种证件上挂名,参加政府的各种会议,应付各种检查,实际根本不行使任何管理权; 煤矿实际控制者是承包人即矿主,他是投资人也是受益人,是真正的老板,但又不能走到前台。 中小煤矿多年来层层转手,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不断变更,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产权关系。这种局 面带来以下相互关联的问题: 其一是煤矿经营短期意识和粗放经营方式。由于煤矿投资者和经营者未必是所有者,产业政策又 缺乏连续性,大部分经营者抱着“短期干、凑合干”的心理,不愿投资搞技改,生产方式原始落后。 其二,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只能达到 15%至 30%,且弃瘦采肥,越层越界开 采。 其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由于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欠账,工人不经过培训违规操作,这几 年的重特大安全事故 90%以上发生在中小煤矿。最近几年,各地重大事故发生后,常常发生矿主逃逸、矿 长坐牢、而对死难矿工善后处理由政府“埋单”的尴尬事情。如何对小煤矿实行有效监管成为煤炭产区政 府面临的一道棘手难题。 由于煤炭开发秩序混乱,能源产区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的上漫赖村,经过 多年高强度开采塌陷问题日渐凸现,矿区群众与矿老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006 年两会期间,这一地区 千秋煤矿塌陷区的部分农民组织起来拦在煤矿窑口,煤矿被迫停产。3 月 11 日晚上,农民们开始轮流值守。 晚上快 9 点的时候,四五十名矿工在矿主的指使下集合起来,冲向正在“值班”的农民。这一事件中,一 位 50 岁的农妇竟被活活打死。 “资源整合”、“有偿使用”:两个轮子一起推 为解决上述问题,早在两年前,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煤炭采矿权改革。 2004 年4月,临汾市梁家河煤矿发生重特大爆炸事故,又出现了“无人负责”的情况。这使得山 西省下决心推进煤矿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促进采矿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一,探索安全生产、资源 节约和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山西省政府通过调研认定,阻碍“三权合一”的关键点在于采矿权,只要确定采矿权向真正的投 资人(不是证照上挂名的投资人)或实际经营者靠拢,主要是促成采矿权人与现有经营权人合一,就能逐 步理顺煤矿的产权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就是对现有的多、小、散、乱的矿井资源进行整合,全面推 行资源有偿使用,重新设定新的采矿权及采矿权主体。 山西省首先在临汾市试点一年。2006 年6月,省长于幼军签发政府令颁布《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 使用办法》。山西省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各市煤矿数量减少 30%以上,重点产煤县淘汰年产9万吨以下煤 矿,2010 年,年产 30 万吨的矿井要占到 90%以上;资源整合中新增资源面积不超过 10%,新增生产能力 不超过 10%;整合后的煤矿全部实现壁式开采,煤矿综合回采率达到 60%。资源整合工作由县政府组织国 土、煤炭、安监、工商等部门和中介评估单位,进行资源开采实测后,编制规划和方案,由县、市、省逐 层上报。 煤炭资源经过整合后,一律实行使用权有偿取得制度。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负责人说,新批 资源除了优先给国家鼓励的重点产业如煤化工业配套煤炭资源以外,一律实行公开竞价出让。对 1998 年以 前未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的煤矿,要按核定的煤炭储量补缴资源价款。 山西省煤管局综合处处长苗还利介绍,目前,全省首批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的 60 个主要产煤县市中, 已有 52 个县市的方案得到批准,压减矿井比重达到了 32.6%。30 个非主要产煤县的工作也已经启动。资
源整合后的煤矿按照核定后的投资人,在企业组织形式上登记为公司法人,从而也成为变更后新的采矿权 主体。由此可望实现投资人(所有权)、经营者(经营权)与采矿权人(采矿权)最大化的一致 先易后难,改革逐步推开 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涉及煤矿产权归属,事关国家矿产资源保值增值。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试点 地区在推进中,把握了这样几个关键点: 尊重现有产权关系,理顺投资人、经营者和采矿权的利益关系。鼓励通过股份制建立规范 的公司。比如,山西在资源价款的收取方式上,对过去通过行政无偿审批方式取得采矿权的国有煤矿,其 采矿权价款转为国有资本金:对过去无偿取得的非国有煤矿采矿权,如资源量较多、规模较大的煤矿, 政府与采矿权人和投资人协商同意的基础上,可将采矿权价款全部或部分转为国有资本金,形成国有控股 或参股的股份制企业。 充分考虑到煤炭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价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山西省规定,对资源 量较少、规模较小而且难以整合的煤矿,采取“资源一次划定,分期分段出让,价款随行就市”的办法 同时规定,在整合过程中,年产30万吨以下的不准整合已关闭煤矿和其他空白资源 向基层倾斜,为煤矿和矿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留下较充裕的资金。山西省在资源价款的分 配比例上规定:按照省、市、县3:2:5的比例分配,资源整合中通过公开竞价出让的采矿权价款,按 照2:3:5分配。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处长刘书勇说,这个比例充分考虑到了煤矿和矿区农村的可 持续发展。县级分成的采矿权价款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对煤矿企业所涉及乡镇、村生态环境治理、发展公 益事业,维护农村原有办矿利益,对合法矿井关闭的补偿等等。 三权合一”带来体制的历史性突 “缴了资源价款,资源给咱划定,采矿权人也是我们投资人的,这回吃了‘定心丸’,煤矿真正是我 们的了!”山西省乡宁县几位个体煤矿主对记者“扬眉吐气”地说,“咱得当自家的光景过!” 由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和采矿权“三权合一”,煤炭企业在真正意义上成了资源和资产的控制 者,解决了“资源归谁采、煤矿归谁开、责任归谁负”等敏感问题。煤炭资源全面推行有偿化使用,就是 要变“双轨”为“单轨”,真正让市场在配置矿产资源上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从山西等试点省份的运行情况看,煤炭资源“有偿化使用”改革与“三年解决小煤矿问题”、“促 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试点”配套推进,将大大优化煤炭行业的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水平。同时,这场以 煤炭“两权”(探矿、采矿权)改革为发端的矿产权市场化改革将在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煤炭煤矿产权明晰后,大量中小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成了名副其实的法 人代表,这从法律上确立了他们的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政府的监管从此可以直达监管对象,不会再被那 些“名义矿长”和“挂名法人代表”架空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后,还将从根本上解决掠夺式开采和资源浪费问题,合理开采、珍惜资 源成了一些企业的自觉选择。产权敲定大大刺激了小煤矿改革采煤方法的积极性。据记者了解,仅山西临 汾市就投入了60亿元进行采煤方法改造,由房柱式向壁式、由炮采向机械综采快速转变。乡宁县国土资源 局局长刘波说,产杈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浪费资源问题,小煤矿回采率提高了一倍多,煤矿开始科学规划 合理开采 资源有偿使用还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长期以来十分庞大的矿产资源 无价格,产杈归属不明确,不能完全进入要素市场。采矿权改革使资源有了价格成为商品,产权有了明确 的边界,从而能无障碍地进入市场配置。比如,煤炭“两权”改革突破了过去行政无偿划拨制度下形成的 煤炭企业“资源画地为牢,资产无法作价”的困境。不少有识之士苦心构想的“煤炭资源资产化、采矿权
源整合后的煤矿按照核定后的投资人,在企业组织形式上登记为公司法人,从而也成为变更后新的采矿权 主体。由此可望实现投资人(所有权)、经营者(经营权)与采矿权人(采矿权)最大化的一致。 先易后难,改革逐步推开 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涉及煤矿产权归属,事关国家矿产资源保值增值。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试点 地区在推进中,把握了这样几个关键点: ———尊重现有产权关系,理顺投资人、经营者和采矿权的利益关系。鼓励通过股份制建立规范 的公司。比如,山西在资源价款的收取方式上,对过去通过行政无偿审批方式取得采矿权的国有煤矿,其 采矿权价款转为国有资本金;对过去无偿取得的非国有煤矿采矿权,如资源量较多、规模较大的煤矿,在 政府与采矿权人和投资人协商同意的基础上,可将采矿权价款全部或部分转为国有资本金,形成国有控股 或参股的股份制企业。 ———充分考虑到煤炭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价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山西省规定,对资源 量较少、规模较小而且难以整合的煤矿,采取“资源一次划定,分期分段出让,价款随行就市”的办法。 同时规定,在整合过程中,年产 30 万吨以下的不准整合已关闭煤矿和其他空白资源。 ———向基层倾斜,为煤矿和矿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留下较充裕的资金。山西省在资源价款的分 配比例上规定:按照省、市、县3∶2∶5的比例分配,资源整合中通过公开竞价出让的采矿权价款,按 照2∶3∶5分配。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处长刘书勇说,这个比例充分考虑到了煤矿和矿区农村的可 持续发展。县级分成的采矿权价款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对煤矿企业所涉及乡镇、村生态环境治理、发展公 益事业,维护农村原有办矿利益,对合法矿井关闭的补偿等等。 “三权合一”带来体制的历史性突破 “缴了资源价款,资源给咱划定,采矿权人也是我们投资人的,这回吃了‘定心丸’,煤矿真正是我 们的了!”山西省乡宁县几位个体煤矿主对记者“扬眉吐气”地说,“咱得当自家的光景过!” 由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和采矿权“三权合一”,煤炭企业在真正意义上成了资源和资产的控制 者,解决了“资源归谁采、煤矿归谁开、责任归谁负”等敏感问题。煤炭资源全面推行有偿化使用,就是 要变“双轨”为“单轨”,真正让市场在配置矿产资源上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从山西等试点省份的运行情况看,煤炭资源“有偿化使用”改革与“三年解决小煤矿问题”、“促 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试点”配套推进,将大大优化煤炭行业的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水平。同时,这场以 煤炭“两权”(探矿、采矿权)改革为发端的矿产权市场化改革将在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煤炭煤矿产权明晰后,大量中小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成了名副其实的法 人代表,这从法律上确立了他们的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政府的监管从此可以直达监管对象,不会再被那 些“名义矿长”和“挂名法人代表”架空。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后,还将从根本上解决掠夺式开采和资源浪费问题,合理开采、珍惜资 源成了一些企业的自觉选择。产权敲定大大刺激了小煤矿改革采煤方法的积极性。据记者了解,仅山西临 汾市就投入了 60 亿元进行采煤方法改造,由房柱式向壁式、由炮采向机械综采快速转变。乡宁县国土资源 局局长刘波说,产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浪费资源问题,小煤矿回采率提高了一倍多,煤矿开始科学规划、 合理开采。 ———资源有偿使用还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长期以来十分庞大的矿产资源 无价格,产权归属不明确,不能完全进入要素市场。采矿权改革使资源有了价格成为商品,产权有了明确 的边界,从而能无障碍地进入市场配置。比如,煤炭“两权”改革突破了过去行政无偿划拨制度下形成的 煤炭企业“资源画地为牢,资产无法作价”的困境。不少有识之士苦心构想的“煤炭资源资产化、采矿权
利股份化、企业经营集团化”开始变成现实。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说,“煤矿经营集团化势头明 显加快”。 试点中三大问题令人关注 试点中三大问题令人关注 本刊记者 我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试点省区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的进展与成绩令人欣慰。但是 与此同时,试点过程中所引发的三方面问题同样令人关注,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注一:改革方案要科学配套,避免引发后遗症 山西省临汾市是最早进行改革试点的,但其试点进程困难而缓慢。在近两年的试点过程中,由于改 革方案不够科学,操作不当引发了很多后遗症。改革试点初期,临汾市在没有对煤矿储量实施详细核査的 情况下,仅就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储量收取资源价款,引起了部分矿主不满。不仅如此,急躁冒进的改革 还引发了政策“夹生饭” 2004年,临汾市在采矿权改革方案出台两个多月,工作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了促使全市500多 座已经停产的煤矿上缴煤炭资源价款,采取了“以小激大”的策略。临汾市向一批小煤矿承诺,只要按照 要求进行采煤方法改革,就允许其缴纳价款、明晰产权,发放新的采矿权证。这一举措当然得到了“死里 逃生”的小煤矿的积极响应,为了能够在整合中求生,临汾市很多小煤矿投λ巨资进行了采煤方法改革。 时间许多小矿踊跃缴纳资源价款,致使缴纳价款的煤矿数量最终突破了当时预计的350家 如今,因为交了采矿权价款而被“放生”的小煤矿,很多由于达不到山西省出台的整合标准已经面 临关闭。临汾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杨拽奎说,当初为推进改革所采取的“以小激大”的策略,造成了 现在压减关闭小煤矿的难度加大,市政府无法完成省里下达的煤炭资源整合任务。杨拽奎说:“现在如果 关闭这些煤矿,不仅事关政府信誉,而且还得赔偿他们的巨额采改费用。” 关注二:八种倾向要避免 由于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牵涉面大,利益关系复杂,因此各地在坚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相结合的过程,碰到了很多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亟须解决 倾向一:生拉硬扯,搞拉郎配式的整合。煤炭资源整合是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强力推进的工作,从方 案制订、批复到具体实施,县、市政府层层负责。这个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政府一厢情愿搞“拉郎配 倾向二:小煤矿在整合中逃避关闭。这是一个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山西省2006年入冬以来发生 的多起特大矿难,都是那种在国家或省里规定的关停线以下的“小煤矿”。这些不法矿主打通各种关节, 虚假核定生产能力,虚假申报资源储量,结果“该死未死”,在资源整合中摇身一变成单独保留煤矿,当
利股份化、企业经营集团化”开始变成现实。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说,“煤矿经营集团化势头明 显加快”。 试点中三大问题令人关注 试点中三大问题令人关注 本刊记者 我国煤炭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试点省区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的进展与成绩令人欣慰。但是 与此同时,试点过程中所引发的三方面问题同样令人关注,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注一:改革方案要科学配套,避免引发后遗症 山西省临汾市是最早进行改革试点的,但其试点进程困难而缓慢。在近两年的试点过程中,由于改 革方案不够科学,操作不当引发了很多后遗症。改革试点初期,临汾市在没有对煤矿储量实施详细核查的 情况下,仅就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储量收取资源价款,引起了部分矿主不满。不仅如此,急躁冒进的改革 还引发了政策“夹生饭”。 2004 年,临汾市在采矿权改革方案出台两个多月,工作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了促使全市 500 多 座已经停产的煤矿上缴煤炭资源价款,采取了“以小激大”的策略。临汾市向一批小煤矿承诺,只要按照 要求进行采煤方法改革,就允许其缴纳价款、明晰产权,发放新的采矿权证。这一举措当然得到了“死里 逃生”的小煤矿的积极响应,为了能够在整合中求生,临汾市很多小煤矿投入巨资进行了采煤方法改革。 一时间许多小矿踊跃缴纳资源价款,致使缴纳价款的煤矿数量最终突破了当时预计的 350 家。 如今,因为交了采矿权价款而被“放生”的小煤矿,很多由于达不到山西省出台的整合标准已经面 临关闭。临汾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杨拽奎说,当初为推进改革所采取的“以小激大”的策略,造成了 现在压减关闭小煤矿的难度加大,市政府无法完成省里下达的煤炭资源整合任务。杨拽奎说:“现在如果 关闭这些煤矿,不仅事关政府信誉,而且还得赔偿他们的巨额采改费用。” 关注二:八种倾向要避免 由于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牵涉面大,利益关系复杂,因此各地在坚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相结合的过程,碰到了很多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亟须解决。 倾向一:生拉硬扯,搞拉郎配式的整合。煤炭资源整合是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强力推进的工作,从方 案制订、批复到具体实施,县、市政府层层负责。这个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政府一厢情愿搞“拉郎配”的 问题。 倾向二:小煤矿在整合中逃避关闭。这是一个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山西省 2006 年入冬以来发生 的多起特大矿难,都是那种在国家或省里规定的关停线以下的“小煤矿”。这些不法矿主打通各种关节, 虚假核定生产能力,虚假申报资源储量,结果“该死未死”,在资源整合中摇身一变成单独保留煤矿,当
地煤炭、国土部门糊里糊涂收了资源有偿使用价款。 倾向三:非法煤矿在整合中“借尸还魂”。还有些证照不全、证照过期或者安全隐患十分严重的煤 矿,本来属于关闭之列。在整合过程中,这些小煤矿或者傍大矿成为整合对象,或者动员当地各方利益集 以各种理由参与整合,趁机“借尸还魂” 倾向四:资源有偿使用中“一女嫁二夫”。煤炭资源的地质分布大都按照地质结构分层次分布, 煤炭埋藏深厚的地方,还存在把同一块煤田的不同层次的资源同时出让给不同的矿产权人,收取资源价款 业内称作“一女嫁二夫”现象。这种现象容易造成越界开采,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倾向五:以小吃大“逆整合”。在一些地方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执行政策时有些政府官员和职 能部门负责人不做详细调査,甚至个别人以权谋私,竟然炮制出“小矿吃掉大矿、旧矿兼并新矿”的整合 方案,引起当地人强烈不满 倾向六:资源整合中一味求大。资源有偿使用是一次煤炭资源重新整合、并小为大的规模化调整 但一些地方不顾实际一味求大,不顾资源条件、运力约束和资本实力,结果导致整合工作被迫中止。晋北 某县试图一次性将13座小煤矿整合成一家,结果导致兼并方负债规模过大,准入门槛过高 倾向七:资源整合变成圈占资源。在资源整合中,要引入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但内蒙古的一些地 方出现了大集团打着资源整合的名义大面积圈占煤炭资源,拿下资源不开发等着炒卖的现象。 倾向八:在资源整合中盲目追求速度。资源有偿使用和整合工作牵涉利益关系复杂,因此不能盲目 求速度、催进度,工作应务求扎实 关注三:“一次性定价”有隐忧 煤炭资源由行政审批无偿划拨到有偿出让,再到采用竞标、拍卖等方式出让,这是我国煤炭资源管 理和配置方式由行政审批向市场化配置的历史性进步,但资源“一次性定价”,缺乏相应的价格调整机制, 需引起广泛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妥善解决。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的调硏显示,煤炭资源“一次性定价”主要隐藏以下问题 首先,煤炭资源采矿权获得方式不同,致使煤矿企业利润形成巨大差别,造成了严重不公。以储量 1亿吨的无烟煤田为例,2003年,甲煤矿如以有偿出让方式获得,当时价款仅为0.2914元/吨,需交价 款2914万元:2004年,乙煤矿如同样以有偿出让方式获得采矿权,价款为1.8元/吨,需要缴纳价款1.8 亿元:2005年,丙煤矿以有偿出让方式获得同样的1亿吨采矿权,按山西省最新出台的无烟煤价款7.05 元/吨标准征收,这家煤矿则需缴纳7.0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其采矿权有偿使用费竟相差数亿元,单是 在资源取得环节,就造成了严重不公。 其次,煤炭资源一次性定价出让,致使采矿权人得到了巨大的远期増值收益,相应造成了国家资源 出让收入的隐性减少。还是以上述煤种为例,同样是有偿获得,但在3年内价款相差近20倍,体现了煤炭 资源的升值特性。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增值性,在该矿井几十年的服务年限内,如资源价款继续增长 采矿权人将继续增加远期收益,相应减少了国家资源价值的收入。 “一次性定价”的出让办法没有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增值性,现行的煤炭资源出让价款,与煤炭资源 实际价值背离较远,致使投资者想方设法“跑马圈地”、抢占资源,甚至还出现了“炒煤团”,客观上形 成了煤炭资源价值的“隐性流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山西某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看中了一个煤老板控制的煤田,在价格 谈判过程中,那位煤老板“狮子大张嘴”,开口就要15亿元,而3年前他获得这块资源时仅花了1亿元。 于是,在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这块资源在“倒”了一手后,价格坐地狂涨十几倍,受益的是个人,遣 受损失的是国家 由于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必须加强控制力,加强对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试点工作的监督 和管理,怎样使改革稳步地向纵深推进,是有关主管部门和试点省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采写:王炤坤 陈忠华储国强刘军/摄影:储国强/策划、编辑:颜彦李力)
地煤炭、国土部门糊里糊涂收了资源有偿使用价款。 倾向三:非法煤矿在整合中“借尸还魂”。还有些证照不全、证照过期或者安全隐患十分严重的煤 矿,本来属于关闭之列。在整合过程中,这些小煤矿或者傍大矿成为整合对象,或者动员当地各方利益集 团以各种理由参与整合,趁机“借尸还魂”。 倾向四:资源有偿使用中“一女嫁二夫”。煤炭资源的地质分布大都按照地质结构分层次分布,在 煤炭埋藏深厚的地方,还存在把同一块煤田的不同层次的资源同时出让给不同的矿产权人,收取资源价款, 业内称作“一女嫁二夫”现象。这种现象容易造成越界开采,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倾向五:以小吃大“逆整合”。在一些地方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执行政策时有些政府官员和职 能部门负责人不做详细调查,甚至个别人以权谋私,竟然炮制出“小矿吃掉大矿、旧矿兼并新矿”的整合 方案,引起当地人强烈不满。 倾向六:资源整合中一味求大。资源有偿使用是一次煤炭资源重新整合、并小为大的规模化调整。 但一些地方不顾实际一味求大,不顾资源条件、运力约束和资本实力,结果导致整合工作被迫中止。晋北 某县试图一次性将 13 座小煤矿整合成一家,结果导致兼并方负债规模过大,准入门槛过高。 倾向七:资源整合变成圈占资源。在资源整合中,要引入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但内蒙古的一些地 方出现了大集团打着资源整合的名义大面积圈占煤炭资源,拿下资源不开发等着炒卖的现象。 倾向八:在资源整合中盲目追求速度。资源有偿使用和整合工作牵涉利益关系复杂,因此不能盲目 求速度、催进度,工作应务求扎实。 关注三:“一次性定价”有隐忧 煤炭资源由行政审批无偿划拨到有偿出让,再到采用竞标、拍卖等方式出让,这是我国煤炭资源管 理和配置方式由行政审批向市场化配置的历史性进步,但资源“一次性定价”,缺乏相应的价格调整机制, 需引起广泛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妥善解决。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的调研显示,煤炭资源“一次性定价”主要隐藏以下问题。 首先,煤炭资源采矿权获得方式不同,致使煤矿企业利润形成巨大差别,造成了严重不公。以储量 1亿吨的无烟煤田为例,2003 年,甲煤矿如以有偿出让方式获得,当时价款仅为 0.2914 元/吨,需交价 款 2914 万元;2004 年,乙煤矿如同样以有偿出让方式获得采矿权,价款为 1.8 元/吨,需要缴纳价款 1.8 亿元;2005 年,丙煤矿以有偿出让方式获得同样的 1 亿吨采矿权,按山西省最新出台的无烟煤价款 7.05 元/吨标准征收,这家煤矿则需缴纳 7.05 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其采矿权有偿使用费竟相差数亿元,单是 在资源取得环节,就造成了严重不公。 其次,煤炭资源一次性定价出让,致使采矿权人得到了巨大的远期增值收益,相应造成了国家资源 出让收入的隐性减少。还是以上述煤种为例,同样是有偿获得,但在 3 年内价款相差近 20 倍,体现了煤炭 资源的升值特性。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增值性,在该矿井几十年的服务年限内,如资源价款继续增长, 采矿权人将继续增加远期收益,相应减少了国家资源价值的收入。 “一次性定价”的出让办法没有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增值性,现行的煤炭资源出让价款,与煤炭资源 实际价值背离较远,致使投资者想方设法“跑马圈地”、抢占资源,甚至还出现了“炒煤团”,客观上形 成了煤炭资源价值的“隐性流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山西某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看中了一个煤老板控制的煤田,在价格 谈判过程中,那位煤老板“狮子大张嘴”,开口就要 15 亿元,而 3 年前他获得这块资源时仅花了 1 亿元。 于是,在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这块资源在“倒”了一手后,价格坐地狂涨十几倍,受益的是个人,遭 受损失的是国家。 由于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必须加强控制力,加强对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试点工作的监督 和管理,怎样使改革稳步地向纵深推进,是有关主管部门和试点省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采写:王炤坤 陈忠华 储国强 刘军 / 摄影:储国强 / 策划、编辑:颜彦 李力)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宿州市委书记唐承沛谈:以改革发展破解信访难题 实践篇:发展是“秤杆”,“砣”是老百姓2l 校园话题 为留守儿童打造美好的未来 从2006年第24期起,“校园话题”栏目连续刊登了几组有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读者反响很强烈。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子女面临着生活、感情上的双重考验。一些孩子能够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但还有一些孩子,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难以走出生活的阴影,甚至走向堕落。对于这些孩子,政府和社会 究竟应该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救助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全国妇联书记 处书记张世平 为留守儿童打造美好的未来 本刊记者苏娅 记者: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热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字越来越大。2006年10月,我们到湖北、 浙江等地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留守儿童数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请问目前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 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 张世平:我国农村目前已有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总体上说,大部分留守 儿童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来说,这些问题比较突出, 有其特殊性,但从整个留守儿童群体来说,这些问题又有其共性。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多多关心 留守儿童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从政策、制度层面推动问题的解决 记者:在调研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一个名叫向荣的小女孩,今年13岁。父母外出打工离婚后,十 几年没与家里联系过,是70多岁的爷爷勉强把她带大的。这个孩子成绩优异,但由于经济原因差点儿辍学 今年,因为学校减免了费用,镇里又给了200元钱,她才能暂时维持一段时间,但以后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对于类似这种情况的孩子,政府部门有没有具体的救助措施 张世平:对于这种遇到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当地妇联组织和民政部门,他们有 责任和义务帮助这些孩子。对于身处这种境遇的孩子,政府部门不仅应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而且还要想方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思路篇:宿州市委书记唐承沛谈:以改革发展破解信访难题 实践篇:发展是“秤杆”,“砣”是老百姓 21 校园话题 为留守儿童打造美好的未来 从 2006 年第 24 期起,“校园话题”栏目连续刊登了几组有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读者反响很强烈。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子女面临着生活、感情上的双重考验。一些孩子能够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但还有一些孩子,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难以走出生活的阴影,甚至走向堕落。对 于这些孩子,政府和社会 究竟应该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救助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全国妇联书记 处书记张世平。 为留守儿童打造美好的未来 本刊记者 苏娅 记者: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热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字越来越大。2006 年 10 月,我们到湖北、 浙江等地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留守儿童数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 70%。请问目前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 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 张世平:我国农村目前已有留守儿童近 2000 万人,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总体上说,大部分留守 儿童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来说,这些问题比较突出, 有其特殊性,但从整个留守儿童群体来说,这些问题又有其共性。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多多关心 留守儿童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从政策、制度层面推动问题的解决。 记者:在调研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一个名叫向荣的小女孩,今年 13 岁。父母外出打工离婚后,十 几年没与家里联系过,是 70 多岁的爷爷勉强把她带大的。这个孩子成绩优异,但由于经济原因差点儿辍学。 今年,因为学校减免了费用,镇里又给了 200 元钱,她才能暂时维持一段时间,但以后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对于类似这种情况的孩子,政府部门有没有具体的救助措施? 张世平:对于这种遇到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当地妇联组织和民政部门,他们有 责任和义务帮助这些孩子。对于身处这种境遇的孩子,政府部门不仅应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而且还要想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24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23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22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21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20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9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8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7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6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5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4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3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2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1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10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专题报道汇编.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评论2007年第1-24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2007年半月谈第1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2007年19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3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4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5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6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7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8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2007年第9期.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半月谈时事资料汇编.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200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资料手册(全国公考通用).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资料手册(上册).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2007年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一篇很不错的时事评论.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今年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重点抓好四件事.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住房问题标准表述.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关于留守儿童.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关于面试.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区域协调发展.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医疗卫生问题.doc
- 《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资料(时事申论)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问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