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5-2006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

北京化工大学2005一一2006学年第一学期 《计算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题号 四 总分 得分 考试说明: 1.考试为开卷考试,独立完成。 2.计算原理、程序框图、运行结果请写在答题纸上。 3.源程序可提交至邮箱(yanhong8896@vip.sina.com),亦可书写在答题 纸上。 4.提交至邮箱的程序必须是在考试时间之内,应包括源文件、输入输出文 件和EXE文件。注明班级、学号、抽签号和姓名。 5.考试时间为2小时。 根据抽签序号上机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写出: 一、计算原理(化学原理和计算方法)(20分) 二、程序框图(30分) 三、源程序(30分) 四、运行结果。(20分) A 蒸馏时,某时刻釜残液量与低沸点组分组成x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1 北京化工大学 2005——2006 学年第一学期 《计算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考试说明: 1. 考试为开卷考试,独立完成。 2. 计算原理、程序框图、运行结果请写在答题纸上。 3. 源程序可提交至邮箱(yanhong8896@vip.sina.com),亦可书写在答题 纸上。 4. 提交至邮箱的程序必须是在考试时间之内,应包括源文件、输入输出文 件和 EXE 文件。注明班级、学号、抽签号和姓名。 5. 考试时间为 2 小时。 -------------------------------------------------------------------- 根据抽签序号上机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写出: 一、计算原理(化学原理和计算方法)(20 分) 二、程序框图(30 分) 三、源程序(30 分) 四、运行结果。(20 分) A 蒸馏时,某时刻釜残液量与低沸点组分组成 x 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1) 对于苯.甲苯系统,相对挥发度a=2.5,开始时系统中含苯60%,含甲苯 40%。若蒸馏至残液量为原加料量的一半时,试求残液中苯含量。 (式(1)中,F表示残液量,F。表示原加料量,xo表示低沸点组分的初始 组成。) ◇ 某反应有如下反应机理: Ck→D A+B-k2 若在某一温度下,反应开始时,c0-0.05mol·dm3,cg0-0.10mol·dm3, cc=cp=0.0mol·dm3,现由实验测得k1=0.13L·moll·minl,k2=0.0491 L·mol·min',k3=0.1lmin'。试列表计算反应进行前200min中每隔10min各 物质的浓度,计算精度要求为1.0×106。 用间歇反应器测定液相反应: A+B→R 的反应速率。每隔500s反应生成物R的浓度数据列于下表: tls cR/mol·dm s cr/mol·dm3 0 0 3500 0.0365 500 0.0080 4000 0.0400 2
2 ⎟ ⎟ ⎠ ⎞ ⎜ ⎜ ⎝ ⎛ − − + − = 0 0 0 1 1 ln ln 1 1 ln x x a x x F a F (1) 对于苯-甲苯系统,相对挥发度 a=2.5,开始时系统中含苯 60%,含甲苯 40%。若蒸馏至残液量为原加料量的一半时,试求残液中苯含量。 (式(1)中,F 表示残液量,F0 表示原加料量,x0 表示低沸点组分的初始 组成。) B 某反应有如下反应机理: A+B C k1 k2 D k3 若在某一温度下,反应开始时,cA0=0.05 mol·dm-3,cB0=0.10 mol·dm-3, cC0= cD0=0.0 mol·dm-3,现由实验测得 k1=0.13 L·mol-1·min-1,k2=0.0491 L·mol-1·min-1,k3=0.11 min-1。试列表计算反应进行前 200min 中每隔 10min 各 物质的浓度,计算精度要求为 1.0×10-6。 C 用间歇反应器测定液相反应: A + B → R 的反应速率。每隔 500s 反应生成物 R 的浓度数据列于下表: t/s cR/ mol·dm-3 t/s cR/ mol·dm-3 0 0 3500 0.0365 500 0.0080 4000 0.0400

1000 0.0140 4500 0.0425 1500 0.0200 5000 0.0455 2000 0.0250 5500 0.0480 2500 0.0295 6000 0.0505 3000 0.0330 6500 0.0525 若反应物A和B初始浓度相等,c%0=cgo=0.10mol·dm3,试确定该反应的 动力学方程式。 D 用脉冲输入法测定某非均相固定床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以水做主流 体,以饱和氯化钾溶液为示踪剂。在反应器出口处,用电导率检测出口流的电 导值,取得不同时刻电导仪的输出信号(mV)数据如下表: t/min 信号电压/mV t/min 信号电压/mV 1.7 0 3.1 2.510 1.9 0.392 3.3 1.412 2.1 1.647 35 0.706 2.3 3.412 3.7 0.314 25 4.706 3.9 0.157 2.7 4.784 4.1 0.078 2.9 3.804 4.3 0 试计算物料在该反应器的平均停留时间。 (物料在非理想流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定义为: E(dr (1), E(dr
3 1000 0.0140 4500 0.0425 1500 0.0200 5000 0.0455 2000 0.0250 5500 0.0480 2500 0.0295 6000 0.0505 3000 0.0330 6500 0.0525 若反应物 A 和 B 初始浓度相等,cA0=cB0=0.10 mol·dm-3,试确定该反应的 动力学方程式。 D 用脉冲输入法测定某非均相固定床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以水做主流 体,以饱和氯化钾溶液为示踪剂。在反应器出口处,用电导率检测出口流的电 导值,取得不同时刻电导仪的输出信号(mV)数据如下表: t/min 信号电压/ mV t/min 信号电压/ mV 1.7 0 3.1 2.510 1.9 0.392 3.3 1.412 2.1 1.647 3.5 0.706 2.3 3.412 3.7 0.314 2.5 4.706 3.9 0.157 2.7 4.784 4.1 0.078 2.9 3.804 4.3 0 试计算物料在该反应器的平均停留时间。 (物料在非理想流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定义为: 0 0 ( )d ( )d tE t t t Et t ∞ ∞ = ∫ ∫ ) (1)

式(1)中,7为平均停留时间:t为停留时间;E()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 数。 E0= (2) f 式(2)中,F为物料的体积流量:M为示踪剂注入量:c()为反应器出口 流出的示踪剂浓度。在同一次测定中,F,M为常数。) 已知某溶液由两种物质组成,c为物质A的质量浓度/g·L,cB为物质B 的质量浓度/g·L,4为物质的黏度/cP。设此溶液黏度的数学模型为 u=ao+ac +acB 试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确定的ao、a、a2值(1cP=lmPa·s)。 cgL c/gL leP cNgL cw/gL H/eP cN/gL an/g L ulcP 25.8 98 14.510.1 9821.0 10.2 87 17.7 15.8 116 9.7 17.1 103 25.2 16.4 138 40.0 18.1 104 11.3 21.0 112 13.7 15.9 17.1 13.3 99 26.0 23.7 113 38.5 8.0 102 3.0 20.1 153 44.7 11.2 80 5.8 26.0 155 37.3
4 式(1)中,t ) 为平均停留时间;t 为停留时间;E(t)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 数。 ( ) ( ) Fc t E t M = (2) 式(2)中,F 为物料的体积流量;M 为示踪剂注入量;c(t)为反应器出口 流出的示踪剂浓度。在同一次测定中,F,M 为常数。) E 已知某溶液由两种物质组成,cA为物质 A 的质量浓度/g·L-1,cB为物质 B 的质量浓度/g·L-1,μ 为物质的黏度/cP。设此溶液黏度的数学模型为 0 1 A 2 B μ = a + a c + a c 试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确定的 a0、a1、a2 值(1cP=1mPa·s)。 cA/g·L-1 cB/g·L-1 μ /cP cA/g·L-1 cB/g·L-1 μ /cP cA/g·L-1 cB/g·L-1 μ /cP 25.8 98 14.5 10.1 98 21.0 10.2 87 17.7 15.8 116 9.7 17.1 103 25.2 16.4 138 40.0 18.1 104 11.3 21.0 112 13.7 15.9 98 17.1 13.3 99 26.0 23.7 113 38.5 8.0 102 3.0 20.1 153 44.7 11.2 80 5.8 26.0 155 37.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4-2005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4-2005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3-2004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3-2004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2-2003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2-2003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1-2002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1-2002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ChemOffice教程教材电子书(英文版).pdf
- 《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国电力出版社《Fortran 95 程序设计》教材PDF电子版(编著:彭国伦).pdf
-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故事(2/2).pdf
-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故事(1/2).pdf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人文化学——主题5:化学与生活-2.ppt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人文化学——主题4:化学与生活-1.ppt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人文化学——主题3:大自然中缤纷美丽的物质.ppt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人文化学——主题2:请加入精彩的有机化学实验之旅.ppt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人文化学——主题1: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ppt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化学与现代科技讲座——表面吸附及催化.pdf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化学与现代科技讲座——非线性化学现象.pdf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化学与现代科技讲座——从现代生活感知化学的应用(主讲:李亚平).ppt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5-2006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6-2007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6-2007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7-2008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7-2008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8-2009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8-2009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9-2010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09-2010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10-2011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11-2012年度期末考试试卷(试题).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题)2011-2012年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前言(负责人:张常群).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代数方程及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实验数据的模拟及模型参数的确定.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数值积分及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本征值和本征向量.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化工中的常用软件和网络资源.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最优化方法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简介.pdf
-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化学化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简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