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4单元 咏史第四

UNIL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1 89 8 左思《咏史》(其二)
左思《咏史》(其二)

UNIL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左思其人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其先 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为氏焉。家世儒 8 9 8 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 游,惟以闲居为事。造《齐都赋》,一年 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棻入宫,移家京 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 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 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 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 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左思其人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其先 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为氏焉。家世儒 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 游,惟以闲居为事。造《齐都赋》,一年 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棻入宫,移家京 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 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 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 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 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UNIL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 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日:“此 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 7 9 8 8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齐王冏命为记室督,辞疾,不就。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 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晋书文苑列传》) 从史籍上看,左思出身寒微,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无进 身之阶。因为妹妹被晋武帝纳为妃子才得到一官半职。但毕 竟出身寒门,终不被重用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 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 “此 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齐王冏命为记室督,辞疾,不就。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 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晋书·文苑列传》) 从史籍上看,左思出身寒微,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无进 身之阶。因为妹妹被晋武帝纳为妃子才得到一官半职。但毕 竟出身寒门,终不被重用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咏史》的创作背景 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累世公卿的世 8 9 8 家大族,他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方面上占据了特殊地位。汉末,士族的势力在曹操掌权时 一度受到抑制,曹操本人出身寒微,与士族之间多有冲突 矛盾。而到了三国和西晋时代,士族的势力又重新兴起。 晋王朝的创建者司马氏一族本就是汉末的世家大族。 至东晋,士族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东晋政权中 更是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王”指琅琊王氏家族, “马”指东晋皇室)的格局
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累世公卿的世 家大族,他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方面上占据了特殊地位。汉末,士族的势力在曹操掌权时 一度受到抑制,曹操本人出身寒微,与士族之间多有冲突 矛盾。而到了三国和西晋时代,士族的势力又重新兴起。 晋王朝的创建者司马氏一族本就是汉末的世家大族。 至东晋,士族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东晋政权中 更是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王”指琅琊王氏家族, “马”指东晋皇室)的格局。 《咏史》的创作背景

UNIL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在汉末以来大规模的动乱中,一方面依附农民急剧加 1 89 8 强了其对宗主的隶属关系,另一方面宗族成员因其血缘关 系而聚族自保,形成所谓坞堡壁垒。强大的宗族力量,在 这两个因素的刺激下愈益发展着…世家大族这种力量的发 展,在选举制度上要求着对于官员选拔的垄断。 (王钟陵《中国中古诗史》)
在汉末以来大规模的动乱中,一方面依附农民急剧加 强了其对宗主的隶属关系,另一方面宗族成员因其血缘关 系而聚族自保,形成所谓坞堡壁垒。强大的宗族力量,在 这两个因素的刺激下愈益发展着……世家大族这种力量的发 展,在选举制度上要求着对于官员选拔的垄断。 (王钟陵《中国中古诗史》)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最初由曹魏尚书令陈群向曹丕提议 8 9 8 设立。“(曹不)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三国志·魏书·陈群 传》) 九品中正制的实质是让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选官制度。 所谓中正,即中正官,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 负责人。通过品评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 ,最初由曹魏尚书令陈群向曹丕提议 设立。“(曹丕)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三国志·魏书·陈群 传》) 九品中正制的实质是让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选官制度。 所谓中正,即中正官,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 负责人。通过品评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UNIL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品评人物的主要内容: 1.家世:亦称“簿阀”,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 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7 9 8 8 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 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 作参考。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 最终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刘毅《请罢中正 除九品疏》语)的局面
品评人物的主要内容: 1.家世:亦称“簿阀” ,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 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 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 作参考。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 最终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刘毅《请罢中正 除九品疏》语)的局面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西晋士风 一方面,司马氏对不与自己合作的士人进行镇压,在西晋官 场中能够得以晋升的多为亲附当权者的世家大族。九品中正制的 沿用,也压缩了寒门之士的进取空间。另一方面,仕途上的压抑 8 9 8 让士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由关注功业,转向关注自身得失, 西晋时期的士人多有嗜财、奢靡之辈,其原因也在于此。然而当 时一切荣华富贵都只是豪门世族的专有,寒门之士只有处处碰壁。 (出身寒门的士人)并未进入上层政治环境中,对于这个环 境的情形并不了解,不了解司马氏的残忍和为政的准的无依,不 了解中央权力内部的激烈矛盾,不了解上层士人的无所作为、只 追求奢靡逸乐的心态。他们在儒学家世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以一 种儒家入世的精神看待人生,看待一个他们并不了解的政治环境。 他们的这种心态与其时的现实之间其实有许多距离。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左思的《咏史》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一方面,司马氏对不与自己合作的士人进行镇压,在西晋官 场中能够得以晋升的多为亲附当权者的世家大族。九品中正制的 沿用,也压缩了寒门之士的进取空间。另一方面,仕途上的压抑 让士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由关注功业,转向关注自身得失, 西晋时期的士人多有嗜财、奢靡之辈,其原因也在于此。然而当 时一切荣华富贵都只是豪门世族的专有,寒门之士只有处处碰壁。 (出身寒门的士人)并未进入上层政治环境中,对于这个环 境的情形并不了解,不了解司马氏的残忍和为政的准的无依,不 了解中央权力内部的激烈矛盾,不了解上层士人的无所作为、只 追求奢靡逸乐的心态。他们在儒学家世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以一 种儒家入世的精神看待人生,看待一个他们并不了解的政治环境。 他们的这种心态与其时的现实之间其实有许多距离。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左思的《咏史》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西晋士风

UNIL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诗歌分析 咏史(其二) 1 89 8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其二) 诗歌分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 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 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 8 9 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 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 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 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 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 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 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 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 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 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 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 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 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 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 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 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3单元 送行赠别第三.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单元 山水田园第二.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3单元 人文社会第二.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1单元 现代戏剧第六.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0单元 现当代诗歌第五.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单元 千古情爱第一.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9单元 现当代小说第四.ppt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7单元 哲理散文第二.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6单元 大学精神第一.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5单元 古代戏曲第十.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4单元 传奇小说第九.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3单元 历代应用文第八.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2单元 赏鉴第七.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1单元 笔记杂说第六.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0单元 赋体文第五.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鲁迅的五四与新青年的五四_重读_省略_自序_并纪念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_李怡.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高一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家理念_李新宇.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附录华兹华斯.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阿根廷蚂蚁.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重寻_五四_林贤治.pdf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5单元 家国情怀第五.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6单元 诸子与学术第一.ppt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7单元 传记编年第二.ppt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8单元 书札第三.ppt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9单元 游记第四.pptx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奥威尔《1984》.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花城出版社【英】乔治·奥威尔《1984》一九八四.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时代文艺出版社【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高行健《灵山》长篇小说卷.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扫描版)全4册.第1册.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扫描版)全4册.第2册.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扫描版)全4册.第3册.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扫描版)全4册.第4册.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新疆人民出版社《一个人的村庄》The Village Of A Man(著:刘亮程).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不二》(作者:冯唐).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吉吴轩出版社《丑陋的中国人》(著:柏杨著).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路——高速中国里的工地纪事》THE ROAD(著:张赞波).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大迁徙》(著:谢朝平).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