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9单元 现当代小说第四

UNIL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1 8 89 鲁迅《铸剑》
鲁迅《铸剑 》

UNIL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一、 鲁迅其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一1936年10月 1 89 8 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 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关于鲁迅,详见本书之前《野草》 一篇。)
一 、鲁迅其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 19日 ),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樟寿,后 改名周树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关于鲁迅,详见本书之前《野草》 一篇。)

UNIL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1 8 89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二、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鲁迅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 8 9 8 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 所写的八篇作品:《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铸剑》 《出关》《非攻》 《起死》。 这是鲁迅的小说里风格较为独特的作品,鲁 迅自己曾说,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 义”(《〈自选集〉自序》,见《南腔北调集》 ),其实是在把握古人古事的精神的基础上发挥 想象,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鲁迅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 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 所写的八篇作品:《补天》《奔月》《理水》《 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这是鲁迅的小说里风格较为独特的作品,鲁 迅自己曾说,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 义”(《〈自选集〉自序》,见《南腔北调集》 ),其实是在把握古人古事的精神的基础上发挥 想象,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三、《铸剑》 《铸剑》写于1927年,在《莽原》上 8 9 8 发表时题名《眉间尺》,收入《故事新 编》时更名 其故事轮廓于古籍可考,以瑰丽神 奇的想象细致生动地将古代神话传说具 体化为奇幻的艺术画面。从人物与情节 的设计,到细节描写与氛围的渲染,都 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三、《铸剑》 《铸剑》写于1927年,在《莽原》上 发表时题名《眉间尺》,收入《故事新 编》时更名。 其故事轮廓于古籍可考,以瑰丽神 奇的想象细致生动地将古代神话传说具 体化为奇幻的艺术画面。从人物与情节 的设计,到细节描写与氛围的渲染,都 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UNIL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1 89 8 陈燕生所绘《铸剑》 眉间尺复仇的传说,(传)魏曹丕所著《列异传》和晋代干宝《搜神 记》卷十一中有载。此外,(传)后汉赵晔所著《楚王铸剑记》,完 全与《搜神记》所记相同
眉间尺复仇的传说,(传)魏曹丕所著《列异传》和晋代干宝《搜神 记》卷十一中有载。此外,(传)后汉赵晔所著《楚王铸剑记》,完 全与《搜神记》所记相同。 陈燕生所绘《铸剑》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小说中关于眉间尺以头与剑托付黑色 人报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以耍把戏为名 89 8 混入王宫、施展计谋剑劈王头落入鼎中同 事自劈自头、三头在鼎中激战等一系列描 写,完全不合现实的逻辑,然而唯其如此 ,才获得了令人骇怪、惊异的感染力,加 强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和悲壮意味
小说中关于眉间尺以头与剑托付黑色 人报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以耍把戏为名 混入王宫、施展计谋剑劈王头落入鼎中同 事自劈自头、三头在鼎中激战等一系列描 写,完全不合现实的逻辑,然而唯其如此 ,才获得了令人骇怪、惊异的感染力,加 强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和悲壮意味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四、相关评论 《铸剑》写的是黑色人那种与专制暴君誓不两 8 9 8 立以及行侠不图报的原侠精神,它可以说也是鲁 迅自己精神气质的外化。这位黑色人的外貌长相 简直就是鲁迅的自画像。而且他有一个姓名,叫 做“宴之敖者”,而这“宴之敖者”,就是鲁迅 曾经用过的一个笔名。由此可见,《铸剑》和作 者鲁迅间的那种密切关系。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四、相关评论 《铸剑》写的是黑色人那种与专制暴君誓不两 立以及行侠不图报的原侠精神,它可以说也是鲁 迅自己精神气质的外化。这位黑色人的外貌长相 简直就是鲁迅的自画像。而且他有一个姓名,叫 做“宴之敖者” ,而这“宴之敖者” ,就是鲁迅 曾经用过的一个笔名。由此可见,《铸剑》和作 者鲁迅间的那种密切关系。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UNID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铸剑》)这里的复仇行为和任何古代的或 现代的社会现实都没有关系,本质上只是“思辨 7 89 8 的”。如果必须从这个故事里找出什么意义来, 我们就只能从鲁迅个人对于生与死、生活与艺术 等重大问题的观点中求得线索。这位与世界疏远 的复仇者对鲁迅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就是:在外 在的人道主义姿态下,内心有一位复仇女神。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版)
(《铸剑》)这里的复仇行为和任何古代的或 现代的社会现实都没有关系,本质上只是“思辨 的” 。如果必须从这个故事里找出什么意义来, 我们就只能从鲁迅个人对于生与死、生活与艺术 等重大问题的观点中求得线索。这位与世界疏远 的复仇者对鲁迅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就是:在外 在的人道主义姿态下,内心有一位复仇女神。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版)

UNID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人子如何“复仇”和如何超越“复仇”,直 到真正的主角跳上前台:那个“黑色人”,可不 就是时隐时现、游走于鲁迅不同作品、贯穿于鲁 89 迅生命的那个普遍、孤独的主体?“黑色人”的 气质和精神,可不就是早期思想从“精神界之战 士”“摩罗诗人”乃至“超人”直至彷徨无主的 “这样的战士”的综合形象(《铸剑》)? (高远东《〈故事新编〉的读法》《中国现代文 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2期)
人子如何“复仇”和如何超越“复仇” ,直 到真正的主角跳上前台:那个“黑色人” ,可不 就是时隐时现、游走于鲁迅不同作品、贯穿于鲁 迅生命的那个普遍、孤独的主体?“黑色人”的 气质和精神,可不就是早期思想从“精神界之战 士”“摩罗诗人”乃至“超人”直至彷徨无主的 “这样的战士”的综合形象(《铸剑》)? (高远东《〈故事新编〉的读法》《中国现代文 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2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7单元 哲理散文第二.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6单元 大学精神第一.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5单元 古代戏曲第十.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4单元 传奇小说第九.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3单元 历代应用文第八.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2单元 赏鉴第七.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1单元 笔记杂说第六.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0单元 赋体文第五.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鲁迅的五四与新青年的五四_重读_省略_自序_并纪念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_李怡.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高一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家理念_李新宇.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附录华兹华斯.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阿根廷蚂蚁.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重寻_五四_林贤治.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身经百战的处女.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跨性别斗士:开创历史.doc
- 《文学与人生》课程阅读资料:赛博文化读本 The Cybercultures Reader(David Bell and Barbara M.Kennedy).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贝蒂道森.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茨维塔耶娃诗11首.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茨维塔耶娃的诗.doc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1单元 千古情爱第一.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0单元 现当代诗歌第五.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1单元 现代戏剧第六.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3单元 人文社会第二.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2单元 山水田园第二.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3单元 送行赠别第三.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4单元 咏史第四.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5单元 家国情怀第五.pptx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6单元 诸子与学术第一.ppt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7单元 传记编年第二.ppt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8单元 书札第三.ppt
- 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大学国文)第9单元 游记第四.pptx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奥威尔《1984》.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花城出版社【英】乔治·奥威尔《1984》一九八四.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时代文艺出版社【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高行健《灵山》长篇小说卷.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扫描版)全4册.第1册.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扫描版)全4册.第2册.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