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8.2朗伯-比尔定律的分析应用 8.3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 8.4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8.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八章 吸 光 光 度 法 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8.2 朗伯-比尔定律的分析应用 8.3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 8.4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8.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E,0.1%~0.2% 依据化学反应,使用简单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E1%~5%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需要特殊的仪器 灵敏度高 2
2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0.1%~0.2% 依据化学反应,使用简单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Er 1%~5%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需要特殊的仪器 灵敏度高

例:含Fe约0.05%的样品,称0.2g,则(Fe)≈0.1mg 重量法 (Fe203)≈0.14mg,称不准 容量法 K2Cr,02)0.02mL,测不准 光度法结果0.048%~0.052%,满足要求 3
3 例: 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g, 则(Fe)≈0.1mg 重量法 m(Fe2O3 )≈0.14mg,称不准 容量法 V(K2Cr2O7 )≈0.02mL,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8.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基于被测物质的 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4 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基于被测物质的 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特点 。 灵敏度高: ·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 10-4%≈10-5% 一准确度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12%) 一操作简便快速 一应用广泛 5
5 • 特点 • 灵敏度高: • 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 10-4%~10-5% –准确度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 (1~2%)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

8.1.1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光的传播速度:C=人·V c一真空中光速:3.0×108m/s 入一波长,单位:m,cm,mm,m,nm,A 1m=10-6m,1nm=10-9m,1A=10-10m V一频率,单位:赫芝(周)Hz次/秒
6 8.1.1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c-真空中光速:3.0 ×108m/s λ-波长,单位:m,cm,mm, m,nm,Å 1 m=10-6m, 1nm=10-9m, 1Å=10-10m ν-频率,单位:赫芝(周)Hz 次/秒 光的传播速度 c = 波动性 :

微粒性 光量子,具有能量 E=h.v h一普朗克(Planck)常数6.626X1034Js V一频率 E一光量子具有的能量 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7
7 微粒性 h-普朗克(Planck)常数 6.626×10-34J·s -频率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 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光量子,具有能量 E h =

8.1.2波粒二象性 E=h亡= hy 九 结论: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一起
8 8.1.2 波粒二象性 结论: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一起。 c E h h = =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真空紫外) 10nm~200nm200nm 400nm 780nm 2.5 m 50m ~400nm ~760nm~2.5 50 -300 m m m 9
9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真空紫外) 10nm~200nm 200nm ~400nm 400nm ~ 760nm 780 nm ~ 2.5 m 2.5 m ~ 50 m 50 m ~300 m

可见光:400-760nm ·白光: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复合而成。 ·白光不仅七种颜色单色光可混合而成,如 果把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 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单色光称为互补 色。 物质的颜色:是对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 剩余的互补色。 10
10 • 可见光:400-760nm • 白光: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复合而成。 • 白光不仅七种颜色单色光可混合而成,如 果把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 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单色光称为互补 色。 物质的颜色 :是对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 剩余的互补色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ppt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ppt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述.ppt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ppt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础分析)第一章 绪论.ppt
- 安徽科技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Analytical Chemistry(主讲:张雪梅).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酶.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生物氧化.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脂类代谢.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维生素与辅酶.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蛋白质.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核酸化学.doc
-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糖类代谢.doc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17章 P区金属.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0章 d区金属(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上册,共十套,含答案).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物质的状态.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原子结构.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度.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氢、稀有气体.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九章 溶液.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化学平衡.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章 电解质溶液.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氧族元素.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卤素.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碳族元素(碳、硅、硼).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氮族元素.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pdf
-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铜、锌副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