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九章 教学(中)
第九章、教学(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各个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要求 3、让学生理解各个教学原则之间的关系 4、使学生明白各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其操作程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重点: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教学难点:教学原则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进程: 第四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涵义 对教学原则的涵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已达成共识,一般认为教学原 则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 学活动有效进行的一般原理。它表明教学应当遵循何样的教育目的,教学要求: 表明怎样依照教学规律而合理、有序、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教学规律 是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教学 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固性、必然性,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教学 原则是人们根据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为搞好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它具有主观性、发展性、社会性,解决的是“应该怎样做”的问题。所以教 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是根本,而教学原则是由教学规律派生出来 的,原则来源于规律,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区别。 (三)教学原则的来源与依据 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提出了种种不同的教学原则,其中有相同的,也有不同 1
的。要弄清楚这同与不同,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教学原则的来源与依据,这也是 我们确立教学原则的前提。 教学原则发源于教学实践。自从有了教学活动,人们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 断摸索探讨,逐步发现了一些使教学取得成功,带有规律性的因素,认识到一些 导致教学失败的教训。于是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教育家将它们加以总结、提炼、 概括成为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法则。由此可见,教学原则乃是教 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教学经验的理论化。 同时,教学原则也是用来指导教学实践的,它必须符合教学实践的需要,教 学原则的思想应该是来自于实践的需要的。因此,就如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一样,实践尤其是教学实践应该是教学原则不断丰富、更新、发展的唯一源 泉,也是检验教学原则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学原则 来说,它的源泉与检验的标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学 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二对中国以往教学经验的批判与继承:第三,对外国教学经 验的批判与借鉴。 然而,不能说从实践中得出来的一切原则都符合教学实践,因为实践也是有 待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活动。那么,要想从实践中科学地得出原则,就应该依 据科学的方法来确立原则。一般说来,要以下面几点作为它确立原则的依据: 第一,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这也是教学原则具有社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类型的学校性质会对教学原则有不同的要求。纵观教育史上各时期学校教育 的性质,可以看到这一点。 第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办好事情的前提;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规律的指导,只有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实践才能取得 成功,也只有以规律为前提才能提出正确的教学原则: 第三,心理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教学所面对的是具 有主体性的个体,作为一个有思维、有能动性的人,教学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去 考虑这样才能综合各种有利因素,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使教学最终达到目的,教 学任务得以实现。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对于全面完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 方法和组织教学等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经过不断的总结 与归纳,逐渐形成了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原则,主要有: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保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 准确和科学的知识,也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方面的影响。这一 原则反映和要求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的关系, 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制定的。 科学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使用的方法及手段都是正 确、科学的。思想性,确切地讲应该是思想教育性,是指在教学中,在思想上对 学生的影响。世界上不存在无思想的科学知识,科学性与思想性是不可分的。坚 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在教学中摆正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处理好教学过程 中教书与育人关系的保证。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坚持教学的科学性。 第二,充分发掘知识的内在思想性。一方面,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 的不同性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做到寓教于智:另一方面,要从学生思 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育收到实际效果。 第三,将科学性与思想性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第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一个基本保证。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用结合。这在 原则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的,它反映和要求正确处理教学中直 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由教学过程是学生特殊认识过程这一 规律所决定的,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关系。 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独 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理论认识与感性认 识、学与用、知与行的关系。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教师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二,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导,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实 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第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要注意适宜性,并尽量从理论联系 实际的角度着想。 (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 种形式的感知,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清晰的表象,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和形象思维,从而为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性、抽象认识能力的发展打直基础。这 一原则既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也主要地反映了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规律。 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地激发学生思维活 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明确直观的目的,讲求实际效果。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点基本要求:1、 运用直观手段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及各学科的特点:2、运用直观手段要符合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3、运用直观手段要与教师的适当讲解相配合:4、 还要注意运用直观手段的时间与场合。 第二,在运用直观手段时,要注意与抽象概括柑结合。 第三,要重视语言直观。不仅要注意语言的指导、概括和说明,更要注意语 言的直观的作用。 (四)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不 仅是教学规律的综合反映,也反映了教学中教与学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与发 展的关系,教育性教学,学生认识的引导性等教学的基本关系。而且这一原则也 是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如今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教学等教育改革都与之相关。 这一原则一直受到中外教育家的重视,它的贯彻对我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有助于教师正确地认识他所担负的主导作用,也有助于学生主体发挥其主 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教学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取得好的效果。但是这一 原则虽然提出的很早,却难于实现,所以在贯彻上还需要下功夫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看到教与学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 正确的学生观,重视学生,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这就要做到:1、关于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2、要有民主意识,为启发教学创 造重要的条件: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4、导与控,疏与堵相 结合
第二,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习 惯,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启发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思 维意识与能力。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既要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 理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同时也要注意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各阶段的知识, 形成持续的进步。有的地方叫做“系统性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学生认识的规律 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知识本身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与发 展相互促进规律的一种反映。 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基 础,逐步地而顺利地获得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首先要了解“序”,这是使教学保持一定的速度与难度的前提。 第二,注意学生对各个“序列”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第三,教师要注意对学习结果做出及时、公正的评价,这是教学循序渐进地 进行的保障。 (六)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作用。 巩固掌握知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顺利进行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熟练地运用 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巩固就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无法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思 维活动,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七)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 学生的身心发展。 重视这一原则就为教学的时机与程度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教学中传授的知识 5
只有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被他们理解,顺利地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贯彻可接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第二,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八)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 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是保证全体学生都获得符合各自特点的发展的前提,它的实现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九)综合创新原则 综合创新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手段,使 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克服各自的局限性。同时,致力于探索和创造取得教学 成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开辟教学的“新疆域”,形成新的教学原则。 贯彻综合创新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综合利用,协调互补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取得教学的成功服务,这是现代教学系统论的基 本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认识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手段的优点和局限性, 具体运用时做到协调互补,发挥其整体功能。 2、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所说:“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 我总想,同一课书,能有上百种甚至上千种讲法。我们应该研究更科学的讲法, 即使今天的这种讲法比昨天科学,那也仅仅是向后看得出的结论。向前看呢?一 定还有更科学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实际上,在一个成功的教学事例中,这些原则总是被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着的。 我们本不能说这一教学事例用了哪条原则,只能说主要地运用了某一原则。因为 有些原则本就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在教学中是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们是贯彻在整个教 学中的。我们也只是为了分析和学习的便利,而划分出一条条的原则,在实际中 它们并不具有明确的可分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 6
总之,对于教学原则的应用应以教学的目的、规律及相关的知识与原理,加 以全面分析,选择最适于教学的原则或原则的组合,而不要简单地、教条地套用。 第五节、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一方面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如今, 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基本的阶段:另一方面也随着流派之间的发展而 出现了不同的理解,也存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教学方法基本的涵义: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 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 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 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 键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 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为了有成交地教学,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方法采用的方式和各种方 法之间的组合。所以,要掌握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组合等概念。教学方式是构成 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教学方法组合 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 动的模式。 此外,为增强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运用方法时还要经常结合使用教学手段, 包括教学用书、直观教具、现代化视听工具以及专用教室。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有法,教有必法,但无定法”。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 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并不存在万能的放之四海皆准 的某种方法。进行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依据有: 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本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学 法特点: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 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学校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 7
环境、物质设备等: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预计可能取 得的真实效果等。 二、我国中小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们一般所涉及到的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 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发现法、参观法。也有人 对以上教学方法进行了分类,认为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一)第一层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 讲授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可分讲述、讲 解和讲演三种。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 答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它可分为复习谈 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 方法。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演示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单一的实物或模型、 标本、图片、图画的演示:二是用连续成套的模型、标本、图片或幻灯、电影等, 进行序列性演示:三是音乐、体育、劳动等课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操作等。 运用此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过程和要求。 8
(3)讲究演示的方法。 (二)第二层次的教学方法主要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的方法,如发现法、练法、实验法、实习作业等。 1、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 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 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运用此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3)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2、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 的方法。练习法由于学科性质、任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向种:语言的练 习、解答问题的练习、实际操作的练习。 运用练法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练习的目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项目,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 性。 (2)练习要有计划、分步骤、有系统地进行。 (3)要严格要求。 3、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 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可分为感知 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运用此方法的基本要求: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做好实验小结。 4、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 能力的方法。 9
运用此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作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2)作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3)作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三)第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师生双方交互作用为主的教学,如讨 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等。 1、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以获取 知识的方法。 运用此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2、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 的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 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加强辅导。 (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3、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自然 界和其他社会场地,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运用此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2)要制定好参观计划,指导学生参观。 (3)参观后要进行总结,组织学生座谈讨论,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四)第四层次的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新的综合教学方 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创立都是基于相应的教学思想的。而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 现在人们已经赋予这一层次的教学方法一个新的概念,即教学模式。 1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八章 教学(上).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七章 教师.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六章 课程.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及教育体制改革.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四章 教育目的.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绪论.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打印版)教学大纲 Education Science.pdf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x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政治实践活动》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x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x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x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x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x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x
- 山西师范大学:《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育学专业).doc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十章 教学(下).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十一章 德育(上).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十二章 德育(下).pdf
-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打印版)各章习题库(含答案).pdf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电子版).pdf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册).pdf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册).pdf
-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 版)课程教学大纲(合集).docx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大纲(2017版).pdf
- 北京交通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产出导向的教学建设与改革(PPT讲座稿).pdf
- 成都大学:《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pdf
-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pdf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8版教育技术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合集).pdf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7版教育技术学理论教学大纲(合集).pdf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 3745—2009)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disciplines(代替GB/T 13745—1992).pdf
- 首都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1-2022学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