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专业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及教育体制改革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2.6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1、使学生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学制的类型及学制的历史沿革 3、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学制体系及现行体制改革体系 4、表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说明义务教育的特点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学制的类型及学制的历史沿革 3、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学制体系及现行体制改革体系 4、表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说明义务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教育制度及学制的概念 2、义务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介 教学难点: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方法:讲授法、辩论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进程: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 一、概述 学习学校教育制度,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制度,制度一词有两种含义: 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义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 义制度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育制度作了两种解释:一是“指根据国家的性质制 订的教育目的,方针实施的总称”:二是“指各种教育机构系统”。教育目的方针 属于教育思想范畴,对教育制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总要体现在教育制度,但它 们不是教育制度本身,教育设施是教育的物质范畴,把教育制度归于教育物质范 畴,也是十分牵强的。 制度一词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 的规则。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 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如幼儿教 1

育机构及体系、青少年教育体系、成人教育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体系赖以存在 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规、法律条例等。在教育学里,教育 制度论述的重点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而教育管理是论述教育机构与 组织的管理规则。 (现代教育制度的中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学制规定着各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学校系统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和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机 构。其中有普通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和特殊教育系统,有对 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学校,也有成人教育学校,除了全口制学校外,还有半工半读 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刊授大学和夜校。 学校教育制度的确定,对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提供了组织上的保 证,并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看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制是各国统治阶级通过立法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质、体系加以规定,以 保证一个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整体的统一性与稳定性。因此,一个国家学制是否 科学完善,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系统教育的效率,影响到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数 量是否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确立了完善系统的学制,才能从整 体上保证教育的效率,才能保障人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平 等的发展机会。 二、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统治阶级制定教育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培养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 控制、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巩固社会秩序,保障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 任何阶级只要掌握了政权,就必然会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学制的制定权,以 便使学制服从于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要求。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不同阶 段享有不同的教育,也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 年限、教育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教育制度方面的问题。 (二)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学制的产生和建立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学制的发展 和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学校类型是单一的,生产劳动没有对教育提 2

出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因此,不曾出现象近代那样的多种类型的学校,也没有 明显的学制。 当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口新月异,要求教育培 养掌握一定科学义化知识的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的科学与生产知识的社会管理人 才、科研人才、生产技术人才,以适应生产的需要,因此,逐步建立普及的义务 教育制度,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多层次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制, 这说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制约学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各国极其重视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变化对学制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不断改革学制,促进 了学制的完善。 (三)依据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一生中经历了婴幼儿、青少年、成人、老年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 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学制中关于入学年龄、修业年限、教育目标,学习内容的确 定必须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 如:一般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6一7岁之间,因为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研 究表明:人在6岁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左右,所以6岁入学的规定 是合理的。一般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是6一17岁,这也是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的,研究表明:人在6一17岁之间,智力发展、体能发展最为迅速,大脑接受和 存储信息的能力最强,所以,6一17岁青少年适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人到16一 17岁以后,身心发展进入全面成熟阶段,因此,可以进入大学和各种职业技术学 校接受高等教育。 (四)人口状况 教育事业的投资、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教育的普及程度、 教育结构的调整等,同人口问题都是分不开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同 样要考虑人口状况。 (五)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和外国学制中有益因素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新的学制总是在旧学制基础上发 展而成,因此,制定学制必须研究本国学制的演变过程,继承发扬本国学制中有 用部分:同时别国学制中如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学校阶段划分、教育结构、管 理体制等,有些也可借鉴。 近现代,许多国家的学制发生了变化,但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在学制中 有一些共同的规定没有变,诸如6岁左右入学,用10一12年完成基础教育,18 岁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等等。另外,学制中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与衔接、升 3

级升学制度,特殊教育制度也是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的。 三、学制类型 (一)双轨制 产生于18世纪欧洲,现代教育也一直在沿用。 一轨是为上层社会服务的有着优良师资与设备条件的教育体系。其结构是自 上而下一大学(也包括其它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家庭教育。 另一轨是为下层劳动阶级服务的办学条件较差的教育体系。其结构是从下而 上一一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技术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 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平行并列,互不衔接,也不沟通,最初甚至也不对立。 优点:学术性一轨中保持了相对严格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学术标准,这 对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有利。 缺点:从教育的起点开始,给不同阶层,阶级的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也不相连,使社会丧失了从中下层劳动 阶级子女中选拨人才的机会:不利于教育逐级普及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及。 (二)单轨制 美国:结构一一小学、中学、大学。 一个起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如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分段制 优点: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对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 能力,阶级的对立与差别不十分明显 缺点:在普及教育的同时,对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如何培养高质量有特色 的人才缺乏有效措施。 在美国著名的私立学校,同英、法、德一样,学费昂贵,劳动阶级承担不起, 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单轨制同双轨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三)分支型学制 俄国:十月革命前双轨制,后分支型学制 结构一一前段单轨(所有的孩子都进入公立幼儿园,然后进入初等教育机构, 到了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有的进入普通 中学学习,有的进入职业学校,有的进入师范学校,医科学校等专业技术学校)。 无论哪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都能升入相应的高等学校学习。 特点: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 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

优点:1、教育的起点是公平的,没有阶级,阶层歧视。2、有利于人们根据 需要和可能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有利于社会从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中 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有利于教育的普及。3、保持 了传统双轨制中另一轨的学校教育的学术性、高质量。 缺点: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过于集中,统一学时过多,课程过多。使 学生负担过重,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不同个性人才的自由发展。 三个类型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顺序。显示出以下的倾向: 第一、从系统占优势向阶段占优势发展,即由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再通 过高中综合化向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 第二、义务教育延长到那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 均等的普及教育的好形式。 第三、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成了现代 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我国现行学制从形态上看,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我国20 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现代学制,从总体上看是单轨制。但这种单轨学制是现代生 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还未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单轨学制,而不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 生活充分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单轨学制。这种单轨学制中的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极 其薄弱就是明证。 四、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奴隶社会西周时期形成了学校,产生了古代学制雏形。封建社会学制不 断演变,后来与选拔统治人才的选士制度,科举制度相联系,学校类型有官学、 私学、书院,学制的等级严格。 我国近代学制是从清末开始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中国设立了第一所培养外国语译员的新式学堂一一京师同文馆,用来应 付外交的迫切需要,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新学制 的开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 2000多年的封建学制进行改革,《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管 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一系列学堂章程,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1902年为农历 的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清 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各级学堂的章程,统称为 《奏定学堂章程》。因公布于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它是中国近代 第一个较完整并贯彻实施的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 的特点是以口本学制为蓝本,加上中国封建政府需要的内容拼凑而成,既有资本 主义学制的某些内容,又保留了中国许多封建学制的内容。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的需要,于1912年颁布了《壬子学制》,1912年是壬子年,至1913年(癸丑年) 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一些法令,对“壬子学制”作了补充和修改,于是将1912 年(壬子年)一1913年(癸丑年)中各类学校法综合成一个统一的学校系统,此 即“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些 要求,第一次规定女子有进入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权利。废除了旧式教育的诵经讲 经课,是对清末“壬寅癸卯学制”的改进和超越。“壬子癸丑学制”实行较久,直 到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前,基本没有变化。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922年北洋政府公布《王戊学制》,因其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 故又称为“六三三学制”。这个学制是仿效美国学制,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 需要,虽在以后的几年中多次修改,但没有多大变化,一直沿用了数十年,直到 解放初期。 (二)新中国学制的改革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学制有两个,一是老解放区为工农服务的学 制,二是旧学制。人民政权建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建立了。其结构是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包括小学、成人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 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以及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各级各 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聋哑盲人学校。 新学制的特点是: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教育平等的本质。在职 业技术方面明确了各种技术学校和专门学院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国家建设急 需的各种人才、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为表现劳动人民有教育优先权,各级各 类学校向工农开放,为体现民族平等设立少数民族学校,为体现男女平等实行男 女同校制。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对1951年的学制否定 较多,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对学制进行了改革,全国建立了三类学 校,全国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 1966年,“义化大革命”开始,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错误 6

口号,把初、高中缩短成了两年,还砍掉农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 盲目发展普通高中,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中等教育结构单一。 同时,把高等教育年限缩短为三年,层次为本科一个,并取消许多专门院校,系 科、专业,因此,造成了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层次人才培养比例的不调, 另外砍掉了成人学校,扼杀了终生教育的萌芽,使中国现代教育受到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界进行拨乱反正,学制开始重建,1985年5 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决定》公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 阶段,《决定》规定要逐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据此,国家教委制订了《义务教育 全口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制定了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多种学制,一是小学 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一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还有小学 五年,初中三年的过渡制,目前我国的学制仍需根据《决定》精神和要求继续进 行改革,趋于完善合理。 四、国外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重视学前教育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幼儿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布鲁纳: 人的智力100%的话,4岁之前50%,4一8岁30%。 (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年限 提早入学年龄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可以提高未来劳动者的义化科学素质。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口趋接近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职业教育既是古代学徒制教育向现代职 业教育的发展,也是现代生产要求下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的分化。职业教育在 当代有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一是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 的多样化。 (四)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劳动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产、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 制度发展的轨迹是,由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 非学校教育机构)→终身教育制度。 第二节、教育体制改革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 7

教育事业也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教育事业还不能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面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世界范围新技 术革命迅猛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显得更加突出了。主要的问题是: 基础教育浦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教育未得到 应有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之间, 层次之间的比例失调,因此,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 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 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按质按量普及初级中学, 在中等发达程度的镇和农村,首先按质按量普及小学,同时,准备条件普及初中 阶段的普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落后地区进行不同程度的普及基础教育 工作。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 关键。为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 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 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招生和分配上实行三种办法:一是国家计划招生,其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 导下,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二是用人单位委托招 生:三是学校可以在国家计划外招少数自费生。 在扩大招生自主权方面,主要改进能力法有:在执行国家政策、法令、计划 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学生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 业的服务方向,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教材:有权接受委托或与 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权提名任 免副校长和其他各级干部:有权具体安排国家拔发的基建投资和经费,有权利用 自筹资金,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省、市、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决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 地方要予以协调配合,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中央 8

部门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要优先满足主办部门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 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联 合办学。 第三节、义务教育 一、概述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包括三层含义: 1、它是由法律规定的,必须执行的国民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由 于它有法律保障,表现了它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义务教育所指的“义务”,是由法 律规定的。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所承担的义务,《义务教育法》都作 了具体规定。规定指出:“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对其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 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 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任何组织或者 个人妨碍甚至破坏义务教育实施,造成损失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 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义务教育具有强制的性 质。实际上,义务教育就是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和法律手段,强行实施国民基础教 育的强迫教育。 2、它是为适龄儿童和少年规定的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 义务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 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将入学年龄从现行的7周岁提前1 年至6周岁,这既有利于儿童早期发展,也有利于早出人才。我国义务教育年限 规定为9年,包括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目前是“六三”制、“五四”、“五三”制 和九年一贯制等多种学制并存。在农村,现在不少地方实行“五三”制,这在师 资、校舍、设备、经费都存在较大困难的情况下,还得作为一种过渡性学制存在 一定时期。 3、它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 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 9

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 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第十二条规 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 责筹措,予以保证。” 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思考题: 2009年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对我国发展的意义。 10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