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4.5)外部被动安全性

五、外部被动安全性 ●● ●●●●● ●●●● 1.轿车与行人的碰撞 轿车与人碰撞,行人动态示意图见图4-12 从图中看出,首先行人腿部碰撞到保险杠上, 然后骨盆与发动机罩前段接触,最后头部撞到 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上。此时行人被加速到车 速,即所谓的“一次碰撞 由于汽车制动使行人与汽车分离,行人以 与碰撞速度相近的速度撞到路面上,这是“ 次碰撞”。有的交通事故还发生行人被汽车辗 压,这是“三次碰撞”。 网p
1/6 五、外部被动安全性 1. 轿车与行人的碰撞 轿车与人碰撞,行人动态示意图见图4-12。 从图中看出,首先行人腿部碰撞到保险杠上, 然后骨盆与发动机罩前段接触,最后头部撞到 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上。此时行人被加速到车 速,即所谓的“ 一次碰撞” 。 由于汽车制动使行人与汽车分离,行人以 与碰撞速度相近的速度撞到路面上,这是“ 二 次碰撞” 。有的交通事故还发生行人被汽车辗 压,这是“ 三次碰撞”

●●● ●●●●● ShsS ●●●● CS-E-HEsH51b7- 图412撞人事故中行D□ 人动态示意图 2网p
2/6 图4-12 撞人事故中行 人动态示意图

决定行人伤害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一次 撞的部位和汽车与人体碰撞的部件形状与刚度 汽车前部的形状参数和刚度对碰撞的影响可见图 4-13 保险杠是汽车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部件。为了 减轻事故中受伤程度,行人与保险杠的碰撞部位 应在膝盖以下为好,此时希望保险杠降低,但过 低会加大人的头部在发动机罩或挡风玻璃上的撞 击速度,因此保险杠高度一般为330~350mm较 为适宜。另外,保险杠应没有尖角和突出部位 并应适当轮化。 36网upl
3/6 决定行人伤害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一次碰 撞的部位和汽车与人体碰撞的部件形状与刚度。 汽车前部的形状参数和刚度对碰撞的影响可见图 4-13。 保险杠是汽车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部件。为了 减轻事故中受伤程度,行人与保险杠的碰撞部位 应在膝盖以下为好,此时希望保险杠降低,但过 低会加大人的头部在发动机罩或挡风玻璃上的撞 击速度,因此保险杠高度一般为330~350mm较 为适宜。另外,保险杠应没有尖角和突出部位, 并应适当轮化

风窗下框 发动机罩 风挡玻璃 发动机罩前缘 风窗上缘 凶水 A柱 保险杠 变形mm 刚度:总体可变形,局部刚性 勺岖和 图4-13汽车前部的形状 参数和刚度对碰撞的影响 4/6 合回
4/6 图4-13 汽车前部的形状 参数和刚度对碰撞的影响

●●● ●●●●● ●●●● 2载货汽车的外部被动安全性 载货汽车在与轿车迎面碰撞时,因载 货汽车的质量、刚度和尺寸都比轿车大得 多。所以轿车的损坏要比载货汽车严重的 多;一般载货汽车后部都不装保险杠,因 此跟随行驶的轿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轿 车“楔入”载货汽车的可能性增加,故对 于尾部离地高度不小于0.7m车辆应装后保 险杠,保险杠安装高度一般为0.38-0.51m
5/6 2 载货汽车的外部被动安全性 载货汽车在与轿车迎面碰撞时,因载 货汽车的质量、刚度和尺寸都比轿车大得 多。所以轿车的损坏要比载货汽车严重的 多;一般载货汽车后部都不装保险杠,因 此跟随行驶的轿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轿 车“楔入”载货汽车的可能性增加,故对 于尾部离地高度不小于0.7m车辆应装后保 险杠,保险杠安装高度一般为0.38~0.51m

●●● 载货汽车与行人相撞时造成的伤 ●● ●●●● 也比轿车严重 原因: 在一次碰撞中,无论是长头还是平 头驾驶室的载货汽车,都不可能存在在 轿车事故中的行人身体在发动机罩上的 翻转过程,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行人被 加速到货车速度,易造成人的伤亡
6/6 载货汽车与行人相撞时造成的伤亡 也比轿车严重。 原因: 在一次碰撞中,无论是长头还是平 头驾驶室的载货汽车,都不可能存在在 轿车事故中的行人身体在发动机罩上的 翻转过程,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行人被 加速到货车速度,易造成人的伤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4.4)道路交通事故及汽车安全性分类.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4.1)汽车安全性分类.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3.4)轮胎的合理使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3.3)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3.2)提高汽车使用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3.1)汽车燃料经济性.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1.3)汽车使用性能指标.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1.2)汽车运行工况.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1.1)汽车使用条件.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绪论.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通过性(7.4)汽车越障能力.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通过性(7.3)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通过性(7.2)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通过性 7.1 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5)车身和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4)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单质量系统的振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3)路面的统计特性.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6.2)人体对振动的响应和平顺性评价.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1 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车厢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5.1)汽车的公軎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5.2)排气公害的形成及影响因素.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5.4)汽车排气污染物及排气污染物的测定.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5.3)汽车噪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7.1)汽车走合期的使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7.2)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7.3)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7.4)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7.5)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8.1)汽车技术状况与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8.2)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8.3)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九章 汽车诊断.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汽车理论)第十章 汽车的使用寿命 10.1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汽车理论部分.doc
-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汽车运用部分.doc
- 《轮机自动化》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ppt
- 《轮机自动化》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时域分析法.ppt
- 《轮机自动化》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轮机自动化》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控制器的作用规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