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光纤传感器

第6章光纤传感器 61基础知识 62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构成 63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举例 64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举例 思考题与习题 BACK
第6章 光纤传感器 6.1 基础知识 6.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构成 6.3 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举例 6.4 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举例 思考题与习题

61基础知识 61.1光纤的结构 光纤的结构很简单通常由纤芯、包层及外套组成 (如图61所示)。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它是由玻 璃、石英或塑料等制成的圆柱体,般直径约为5~150 um。光主要通过纤芯传输。围绕着纤芯的那一层叫包 层材料也是玻璃或塑料等。纤芯和外层材料的折射率 不同,纤芯的折射率n1稍大于包层的折射率n2。由于纤 芯和包层构成了一个同心圆双层结构,所以光纤具有使 光功率封闭在里面传输的功能。外套起保护光纤的作 用。通常人们又把较长的或多股的光纤称之为光缆
6.1 基础知识 6.1.1 光纤的结构很简单,通常由纤芯、包层及外套组成 (如图6.1所示)。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它是由玻 璃、石英或塑料等制成的圆柱体,一般直径约为5~150 μm。光主要通过纤芯传输。围绕着纤芯的那一层叫包 层,材料也是玻璃或塑料等。纤芯和外层材料的折射率 不同,纤芯的折射率n1稍大于包层的折射率n2。由于纤 芯和包层构成了一个同心圆双层结构,所以光纤具有使 光功率封闭在里面传输的功能。外套起保护光纤的作 用。通常人们又把较长的或多股的光纤称之为光缆

包层 外套 纤芯 图61由纤芯、包层及外套组成的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6.1 由纤芯、包层及外套组成的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纤 芯 包 层 外 套

61.2光纤的种类 根据纤芯到包层的折射率的变化规律分类,光纤被分为 阶跃型和梯度型两种 阶跃型光纤如图62(a所示。纤芯的折射率m1分布均匀, 固定不变包层内的折射率n2分布也大体均匀但纤芯到包层 的折射率变化呈台阶状。在纤芯内,中心光线沿光纤轴线传 播通过轴线的子午光线(光的射线永远在一个平面内运动, 这种光线称之为子午光线)呈锯齿形轨迹。 梯度型光纤纤芯内的折射率不是常数从中心轴线开始 沿径向大致按抛物线规律变化,中心轴折射率最大,因此光在 传播中会自动地从折射率小的界面处向中心会聚。光线传播 的轨迹类似正弦波曲线。这种光纤又称为自聚焦光纤。图 62(b)示出了经过轴线的子午光线传播的轨迹
6.1.2 根据纤芯到包层的折射率的变化规律分类,光纤被分为 阶跃型和梯度型两种。 阶跃型光纤如图6.2(a)所示。纤芯的折射率n1分布均匀, 固定不变,包层内的折射率n2分布也大体均匀,但纤芯到包层 的折射率变化呈台阶状。在纤芯内,中心光线沿光纤轴线传 播,通过轴线的子午光线(光的射线永远在一个平面内运动, 这种光线称之为子午光线)呈锯齿形轨迹。 梯度型光纤纤芯内的折射率不是常数,从中心轴线开始 沿径向大致按抛物线规律变化,中心轴折射率最大,因此,光在 传播中会自动地从折射率小的界面处向中心会聚。光线传播 的轨迹类似正弦波曲线。这种光纤又称为自聚焦光纤。图 6.2(b)示出了经过轴线的子午光线传播的轨迹

根据光纤的传输模式分类,可以把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 模光纤两类。阶跃型和梯度型为多模光纤而图62(c)所示的 为单模光纤。 模的概念可简单介绍如下。 在纤芯内传播的光波可以分解为沿轴向传播的平面波和 沿垂直方向(剖面方向)传播的平面波。沿剖面方向传播的 平面波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将产生反射。如果此波在一个 往复(入射和反射)中相位变化为2π的整数倍,就会形成驻波。 只有能形成驻波的那些以特定角度射入光纤的光波才能在光 纤内传播,这些光波就称为模。在光纤内只能传输一定数量的 模。通常,纤芯直径较粗(几十μm以上)时,能传播几百个以 上的模而纤芯很细(5~10μm)时,只能传播一个模。前者称 为多模光纤,后者称为单模光纤。关于模式理论有兴趣的读 者可参阅有关文献资料
根据光纤的传输模式分类,可以把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 模光纤两类。阶跃型和梯度型为多模光纤,而图6.2(c)所示的 为单模光纤。 模的概念可简单介绍如下。 在纤芯内传播的光波,可以分解为沿轴向传播的平面波和 沿垂直方向(剖面方向)传播的平面波。沿剖面方向传播的 平面波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将产生反射。如果此波在一个 往复(入射和反射)中相位变化为2π的整数倍,就会形成驻波。 只有能形成驻波的那些以特定角度射入光纤的光波才能在光 纤内传播,这些光波就称为模。在光纤内只能传输一定数量的 模。通常,纤芯直径较粗(几十μm以上)时,能传播几百个以 上的模,而纤芯很细(5~10μm)时,只能传播一个模。前者称 为多模光纤,后者称为单模光纤。关于模式理论,有兴趣的读

区父×∝×(a 一折射率 图62光纤的种类和光传播形式 (a)阶跃型多模光纤;(b)梯度型多模光纤; (c)单模光纤
图6.2 (a) 阶跃型多模光纤;(b) 梯度型多模光纤; (c) 单模光纤 (a) (b) (c) 折射率

61.3光纤的传光原理 讨论光纤的传光原理,首先要从光线在分层媒质中 传播开始由此引出光的全反射概念。我们知道,在几何 光学中当光线以较小的入射角q1(01<0。,0为临界角)由 光密媒质(折射率为n1)射入光疏媒质(折射率为n2) 时(如图63(a)所示折射角2满足斯乃尔(Sne)法则: n SinP=n,Sino (6.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之和等 于入射光的能量
6.1.3 讨论光纤的传光原理,首先要从光线在分层媒质中 传播开始,由此引出光的全反射概念。我们知道,在几何 光学中当光线以较小的入射角φ1 (φ1<φc , φc为临界角)由 光密媒质(折射率为n1)射入光疏媒质(折射率为n2) 时(如图6.3(a)所示),折射角φ2满足斯乃尔(Snell)法则: n1 sinφ1 =n2 sinφ2 (6.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之和等 于入射光的能量

若逐渐加大入射角1一直到折射光就会沿着分 层媒质的交界面传播折射角@2=90°,如图63(b)所示。 此时的入射角g1=0于是式(61)可写为 Sin pp (62) 则临界角o可由上式决定。 若继续加大入射角q1(即p1>91),光不再产生 折射,而只有光密媒质中的反射,即形成了光的全反射现 象,如图63(c所示。因为q1>0,在0°~90°,有sinp1 SIne (6.3)
若逐渐加大入射角φ1 ,一直到φc ,折射光就会沿着分 层媒质的交界面传播,折射角φ2 =90° ,如图6.3(b)所示。 此时的入射角φ1 =φc ,于是式(6.1)可写为 (6.2) 则临界角φc可由上式决定。 若继续加大入射角φ1 (即φ1 > φ1 ),光不再产生 折射,而只有光密媒质中的反射,即形成了光的全反射现 象,如图6.3(c)所示。因为φ1 >φc ,在0° ~90° ,有sinφ1> sinφc ,则 sinφ1> ( ) (6.3) 1 2 sin n n c = 1 2 n n

光的全反射现象是光纤传光原理的基础。下面我们以阶 跃型多模光纤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光纤的传光原理。 阶跃型多模光纤的基本结构如图64所示。设纤芯的折射 率为n,包层的折射率为n2(n1>n2)。当光线从空气(折 射率为m0)中射入光纤的一个端面并与其轴线的夹角为O时 (如图64(a)所示),按照斯乃尔法则在光纤内折射成G1角然 后以q(1=90°-1)角入射到纤芯与包层的交界面上。若入射 角g1大于临界角。则入射的光线就能在交界面上产生全反射, 并在光纤内部以同样的角度反复逐次全反射向前传播,直至从 光纤的另一端射出。若光纤两端同处于空气之中,则出射角也 将为。光纤总是把光能封闭在线状的光路中,从一点传输到 另一点。即便弯曲光也能沿着光纤传播。但光纤过分弯曲,以 致使光射至界面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那么大部分光将透过包 层损失掉,从而不能在纤芯内部传播
光的全反射现象是光纤传光原理的基础。下面我们以阶 跃型多模光纤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光纤的传光原理。 阶跃型多模光纤的基本结构如图6.4所示。设纤芯的折射 率为n1 ,包层的折射率为n2( n1 > n2 )。当光线从空气(折 射率为n0)中射入光纤的一个端面,并与其轴线的夹角为θ0时 (如图6.4(a)所示),按照斯乃尔法则,在光纤内折射成θ1角,然 后以φ1 (φ1 =90°-θ1 )角入射到纤芯与包层的交界面上。若入射 角φ1大于临界角φc ,则入射的光线就能在交界面上产生全反射, 并在光纤内部以同样的角度反复逐次全反射向前传播,直至从 光纤的另一端射出。若光纤两端同处于空气之中,则出射角也 将为θ0。光纤总是把光能封闭在线状的光路中,从一点传输到 另一点。即便弯曲,光也能沿着光纤传播。但光纤过分弯曲,以 致使光射至界面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那么,大部分光将透过包 层损失掉,从而不能在纤芯内部传播

参考轴 参考轴 参考轴 折射率n2 折射光 0,=90 入射光 反射光 折射率n 01=0c} 01>0 全反射光 反射光 入射光 入射光o1< (C 图63光线入射角小于、等于和大于临界角时界面上发生的反射
图6.3 光线入射角小于、等于和大于临界角时界面上发生的反射 折射率n2 折射率n 1 参考轴 参考轴 参考轴 2 折射光 2 = 90° 入射光 反射光 反射光 1 = c c 1 > c 入射光 全反射光 入射光 1 < c (a) (b) (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时序逻辑电路.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模拟调制系统.ppt
- 西安交通大学:《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AR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ppt
-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Signal, random variable, random process and spectra.ppt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ppt
- 山东大学:《DS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C54x高级C语言程序设计.ppt
- 上海海事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信号的运算、典型信号.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简介)Signals and System.pdf
-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时序逻辑电路.ppt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数据的存储、采集与转换.ppt
-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触发器.ppt
-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ppt
- 学习与编码、改变和量子化.ppt
- 复旦大学:《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pptx
- HiQuadLoc(PPT讲稿)An RSS-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 System for High-Speed Quadrotors.pptx
- 直流电路分析程序(DCAP 2.11,习题).ppt
- 触发系统的系统联调和宇宙线实验(PPT课件讲稿).ppt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化学镀与电镀技术.ppt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讲义(共六个实验).pdf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PPT讲稿).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光电式传感器.ppt
- 电子科技大学:Sparse component decomposition(SCA)and its applications to EEG and fMRI.ppt
-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频率变换与集成模拟乘法器.ppt
- 《数字电路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及应用.ppt
- 《单片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子教案,共八个实验).ppt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电力电子器件.ppt
-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ppt
- 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PPT讲稿,英文版)Sensors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ppsx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主讲:苗付友).pptx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模数、数模转换.ppt
- 《无线数据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ppt
-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设计PPT).ppt
- 西安交通大学:《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AR物联网感知技术(标识与定位技术).ppt
- 上海海事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3.4)信号采样(采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ppt
-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无线市话通信系统(小灵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