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章 卷积码基础

第十章卷积码基础习题 1.己知(2,1,3)码的子生成元g1,1-(1101),g12=(1111)。 (1)求出该码的G(D)、H(D)矩阵,以及G和H矩阵。 (2)画出该码的编码器。 (3)求出相应于信息序列M=(11001)的码序列。 (4)此码是否是系统码? 2.己知某一卷积码的编码器如图10-20所示。 MI)o 0C) LG) 0C间 图10-20(4,3,2)卷积码编码器 (1)找出该码的子生成元。 (2)写出该码的G(D)和H(D)。 (3)求出相应于信息序列M=(110,011,101)的编码序列。 3.已知(3,2,1)的码的子生成元为:g(D=1+D,g1,2D)=D,g1,D=1+D,g2D=D, g22D片1,g2-D)1。 (1)画出该码的编码器。 (2)写出GD)H(D)。 (3)求出CD)、C2D)和C)(D),己知MD)=[1+D+D3,1+D+D],并写出CD)。 4.设(3,2,3)系统码的子生成元:g1,3D=1+D2+D3,g23(D)=1+D+D3, (1)此码是恶性码吗?为什么? (2)画出该码的编码器和对偶码的编码器。 (3)画出有4个分支长的树图。 (4)求出比码的最小距离dm,反馈译码距离dD和定译码距离。 (5)求出此码的自由距离。 5.己知GD)=[1+D+D2,1+D+D2+D], (1)求出该码的H(D)和对偶码的G1(D)和H(D)。 (2)此码是恶性码吗? (3)此码是快检码吗?找出有最小迟延前馈逆的矩阵G(D)
第十章 卷积码基础 习题 1.已知(2,1,3)码的子生成元g(1,1)=(1101),g(1,2)=(1111)。 (1)求出该码的 G(D)、H (D)矩阵,以及 G∞和 H∞矩阵。 (2)画出该码的编码器。 (3)求出相应于信息序列 M=(11001)的码序列。 (4)此码是否是系统码? 2.已知某一卷积码的编码器如图 10-20 所示。 (1)找出该码的子生成元。 (2)写出该码的 G(D)和 H (D)。 (3)求出相应于信息序列 M=(110,011,101)的编码序列。 3.已知(3,2,1)的码的子生成元为:g(1,1)(D)=1+D,g(1,2)(D)=D,g(1,3)(D)=1+D,g(2,1)(D)=D, g(2,2)(D)=1,g(2,3)(D)=1。 (1)画出该码的编码器。 (2)写出 G(D)、H(D)。 (3)求出C(1)(D)、 C(2)(D)和C(3) (D),已知M(D)=[1+D+D3 ,1+D2 +D3 ],并写出C(D)。 4.设(3,2,3)系统码的子生成元:g(1,3)(D)=1+D2 +D3 ,g(2,3)(D)=1+D+D3 , (1)此码是恶性码吗?为什么? (2)画出该码的编码器和对偶码的编码器。 (3)画出有 4 个分支长的树图。 (4)求出比码的最小距离dm,反馈译码距离dFD 和定译码距离。 (5)求出此码的自由距离。 5.已知G(D)=[1+D+D2 ,1+D+D2 +D3 ], (1)求出该码的H(D)和对偶码的G⊥(D)和H⊥(D)。 (2)此码是恶性码吗? (3)此码是快检码吗?找出有最小迟延前馈逆的矩阵G-1(D)。 1

(4)画出由C(D)求M(D)的电路,且要求级数最少。 (5)画出该码的状态转移图。 6.已知(3,1,2)码的子生成元是g(D)=1+D,g2D)=1+D2,g1,3)(D)=1+D+D2, (1)求出该码的G(D)和H(D)。 (2)画出该码的编码电路。 (3)该码是否是恶性码?找出有最小迟延前馈逆的矩阵G(D),它是快检码吗? 7.求第6题码的最小汉明距离dm,反馈译码距离dD和定译码距离及最小自由距离。 8.画出第6题编码器的状态转移图,修正状态转移图,计算它的生成函数T(x)和T(xyz)。 2
(4)画出由 C(D)求 M(D)的电路,且要求级数最少。 (5)画出该码的状态转移图。 6.已知(3,1,2)码的子生成元是g(1,1)(D)=1+D,g(1,2)(D)=1+D2 ,g(1,3)(D)=1+D+D2 , (1)求出该码的 G(D)和 H(D)。 (2)画出该码的编码电路。 (3)该码是否是恶性码?找出有最小迟延前馈逆的矩阵G-1(D),它是快检码吗? 7.求第 6 题码的最小汉明距离dm,反馈译码距离dFD和定译码距离及最小自由距离。 8.画出第 6 题编码器的状态转移图,修正状态转移图,计算它的生成函数 T(x)和 T(xyz)。 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六章 循环码的译码.pdf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五章 循环码.pdf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四章 多项式环与有限域.pdf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三章 线性分码组.pdf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二章 代数初步.pdf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LDPC码(Low-Density Check-Parity Code).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Turbo码.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卷积码基础.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BCH码与Goppa码.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循环码的译码.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循环码.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多项式环与有限域.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线性分码组.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代数初步(陆以勤).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纠错码的基本概念.ppt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循环码的译码.doc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项式环与有限域.doc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循环码(陆以勤).doc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线性分码组.doc
- 《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Turbo码启示录——从默默无闻到广泛应用.doc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二章 卷积码的译码.pdf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三章 Turbo码.pdf
-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复习题.doc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章 绪论(Th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MIS场效应晶体管基础.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薄膜技术(主讲:陈文彬).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有机薄膜晶体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0章 平板X射线成像器件.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7章 TFT-LCD显示技术.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8章 有机发光显示技术.pdf
- 电子科技大学:《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柔性薄膜晶体管技术.pdf
-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SDR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第二版).pdf
-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SDR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实验01 DDC的设计与验证(1/3).pdf
-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SDR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实验01 DDC的设计与验证(2/3).pdf
-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SDR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实验01 DDC的设计与验证(3/3).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Sensor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Sensor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金属敏感材料(任课教师:谢光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