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4讲 薄膜传感器、薄膜应变片

第八章薄膜传感器 在基底材料上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成敏 感材料薄层(几百nm几μm)。 ●薄膜热传感器、应变片、气敏传感器 第一节薄膜热传感器 传统的测温元件:熟电阻、热敏电阻、电偶 介绍两种:金属薄膜热电阻、多晶硅薄膜热 电阻
第八章 薄膜传感器 在基底材料上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成敏 感材料薄层(几百nm~几µm)。 薄膜热传感器、应变片、气敏传感器。 第一节 薄膜热传感器 传统的测温元件:热电阻、热敏电阻、电偶 介绍两种:金属薄膜热电阻、多晶硅薄膜热 电阻

仝金属膜热电阻 用铂粉沉积在陶瓷基片上,厚度2um ●封装:SMD型和引线型。 表8-1薄膜热电阻与其他测温传感器的比较 传感器名称 优点 缺点 外形尺寸小,一致性好,热响应时间 薄膜热电阻 工作电流小,自热影响大 短,性能稳定 外形尺寸较小,一致性较好,热响应 厚膜铂电阻焊接性强,性能稳定,自热小 时间较短 线绕铂电阻可测量高温,可作为标准温度计 体积大,抗震性差,存在应力影响 热敏电阻温度系数大,价格低 测温范围小,非线性、离散性大 热电偶可测量高温 需要冷端补偿
一、金属膜热电阻 用铂粉沉积在陶瓷基片上,厚度2µm。 封装:SMD型和引线型

结构图如下: 敏感膜、 基片 引线 图8-1薄膜热电阻的结构 e RtRol1tat-bt2-ct3(t-100)](8-1) 意d三(RtR0)7(2tk0) (8-2)
结构图如下: Rt=R0[1+at-bt2 -ct3(t-100)] (8-1) α =(Rt-R0)/(△t·R0) (8-2)

标称电阻值有1009、5009、10009 表82系数a、b、c的取值 TCR/10-A T/C a 013908021-5.0959013802 3850 0390321569591071 03.8098931-60:1-38902 >03:809032-60501
标称电阻值有100Ω 、500Ω 、1000Ω

多晶硅薄膜热电阻 随着微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而产 生 ●特点:应`糸教大,高温特性好。 将信息的获得、处理和执行部分一体化 集成在同一硅衬底上,形成真正的系统。 ●电阻率高于单晶硅
二、多晶硅薄膜热电阻 随着微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而产 生。 特点:应变系数大,高温特性好。 将信息的获得、处理和执行部分一体化 集成在同一硅衬底上,形成真正的系统。 电阻率高于单晶硅

多晶硅薄膜热结晶结构示意图: 晶粒(L) 晶界 量粒中性区 晶迟 P-Si 区 图82多晶硅薄膜晶粒微结构示意图 L-2W ●电阻率:p= 人"x- pb
多晶硅薄膜热结晶结构示意图: L-2W 2W 电阻率:ρ =-----------ρg+---------ρb L L

第二节薄膜应变片 薄膜应变片简介 传统应变片:用金属丝粘贴或硅扩散(粘 贴)的办法制作。 特点:价格便宜、结构简草、使用方便, 但由于粘贴式工艺帶来敏感层与基片之 间的形变传递性能不好,影响了测量精 度
第二节 薄膜应变片 一、薄膜应变片简介 传统应变片:用金属丝粘贴或硅扩散(粘 贴)的办法制作。 特点: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但由于粘贴式工艺带来敏感层与基片之 间的形变传递性能不好,影响了测量精 度

薄膜应变片采用溅射或蒸发的方法,消 除子传统应变片传递性不好的缺点。具 体优点如下: 1)稳定性好:蠕变和滞后低。 2)使用寿命长:承受105次以上的重复加 载 3)温度系数小 4)工作温度范围宽:多层结构可达(- 100~180℃)
薄膜应变片采用溅射或蒸发的方法,消 除了传统应变片传递性不好的缺点。具 体优点如下: 1)稳定性好:蠕变和滞后低。 2)使用寿命长:承受106次以上的重复加 载。 3)温度系数小 4)工作温度范围宽:多层结构可达 (- 100~180℃)

6)量程大:多层结构可从002N~30N 7)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成品率高。 薄膜应变片原理 层结构:基片-绝缘层-敏感层 例:MM结构:金属基片-绝絲层~金属敏感层 机理:压阻效应。 引线电极敏感层 金属氧化物 基片 图8-3薄膜传感器结构
6)量程大:多层结构可从0.02N~30N. 7) 成本低: 制造工艺简单、成品率高。 二、薄膜应变片原理 三层结构:基片-绝缘层-敏感层 例:MIM结构:金属基片-绝缘层-金属敏感层。 机理:压阻效应

设材料电阻率为p薄膜宽度w长度L厚t 薄膜电阻: REpL/wt (8-19) 经推导: dRR=dp/p=T0m+T⊥⊥(8-22) 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变化与横向和纵向应力 有关
设材料电阻率为ρ,薄膜宽度w,长度L,厚t 薄膜电阻: R=ρL/wt (8-19) 经推导: dR/R=dρ/ ρ=π//σ//+ π⊥σ⊥ (8-22) 薄膜材料的电阻率变化与横向和纵向应力 有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3讲 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机器人接近觉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2讲 工业废水排放的自动监测、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视觉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1讲 气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2讲 新加工工艺、新型固态光电传感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轴.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轴承.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齿轮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轮系.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蜗杆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机件的联接.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7章 数控机床的结构结构设计.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5章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3章 轮廓加工数学方法(轮廓加工的数学基础).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2章 数控编程(零件程序的编制).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1章 概论.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6章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ppt
-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部分 机床夹具概论.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绪论.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机械传动总论(9.1)机械传动的运动计算和动力计算.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5讲 薄膜传感器的应用、新型传感器在几何量测量中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讲 综述.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0讲 集成传感器应用实例、化学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3讲 自扫描光电二极管阵列(SSPD)、光电位置传感器(PSD)、输液过程中的光点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4讲 电荷耦合器件(CCD)第一节 CCD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CCD的工作原理.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5讲 CCD器件、CCD在测量中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6讲 光纤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7讲 常见光纤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8讲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9讲 集成温敏传感器、集成磁敏传感器.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单元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单元 数控刀具.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单元 工件的裝夹.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单元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单元 加工中心加工工艺.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单元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单元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ppt
-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部分 定位误差.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