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7讲 常见光纤传感器

第二节常见光纤传感器 很多种介绍三钟 偏振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发畏最早、最快、最多的传感景之一。 分相干型和非相干型(本例)。图4-13 探测器1激光器透镜偏振棱镜石英晶体 光E 放大器探测器2 14波片反射镜支架透镜偏振棱镜石英晶体14波片反光镜 图4-10偏振测温传感器结构原理 a)传感器光路b)原理结构
第二节 常见光纤传感器 ◼ 很多种,介绍三钟. 一、偏振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发展 最早、最快、最多的传感器之一。 分相干型和非相干型(本例)。图4-13

各部分原理如下: ■1偏振光分棱镜 平行与入狲面分量P和垂直入射面分量S 布儒斯特( Brewster)角θB= arctan(n2/n) 图4-11偏振分光棱镜原理 a)光波在界面的折射与反射b)布儒斯特角c)偏振分光棱镜
各部分原理如下: ◼ 1.偏振光分棱镜 平行与入射面分量P和垂直入射面分量S. 布儒斯特(Brewster)角θB=arctan(n2/n1)

作用:起偏器 ■从光棱饶透狲的光强为l,透射的偏振光经 糸列光学元件后原路返回,若光矢量被 旋转了α角,则返回透过分光棱镜的光强: l= Locosα (4-27) 2石英晶体 波长为λ的光线经过,光矢量受到旋转 按菲涅耳定律:线偏振光可以分解为左、右 旋圆偏振光(折射率分别为nL、nR) 旋转角度α=(nR-n)πd/λ(4-28)
作用:起偏器 ◼ 从光棱镜透射的光强为I0,透射的偏振光经 一系列光学元件后原路返回,若光矢量被 旋转了α角,则返回透过分光棱镜的光强: I=I0cos α (4-27) 2.石英晶体 波长为λ的光线经过,光矢量受到旋转. 按菲涅耳定律:线偏振光可以分解为左、右 旋圆偏振光 (折射率分别为nL、nR) 旋转角度α=( nR-nL )πd/λ (4-28)

3.1/4波片 光经过后产生光程差: △=(nne)d=m+4)A(4-29) 作用如下: 线偏 振光 快轴 快轴 线偏 振光 圆偏 振光 图4-12114波片的作用
3. 1/4波片 ◼ 光经过后产生光程差: △=(n0-ne)d=(m+1/4)λ (4-29) 作用如下:

4传感器工作原理 ■按图4-10a的光路从左至右分析 图4-13光矢量的方向分析 a)光矢量初始方向b)第一次经过晶体c)两次通过波片d)第二次通过晶体 两次经过石英晶体后旋转角度为: a+2(-a)-α=2(β-a)(4-30)
4.传感器工作原理 ◼ 按图4-10 a)的光路从左至右分析. 两次经过石英晶体后,旋转角度为: α+2(β- α)- α=2 (β- α) (4-30)

■设入射光强为lo,则返回通过分光棱饶的 光强I由式(4-27得: =lcos[2(β-a)](431) 2(β-a)=45°时,线性度最好 应用测温18~180°C;分辨率2°C 说明:1)%波片调整测温范围 2)相干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精度高
◼ 设入射光强为I0,则返回通过分光棱镜的 光强 I 由式(4-27)得: I=I0cos[2(β- α) ] (4-31) 2 (β- α)=45°时,线性度最好. 应用:测温18~180℃;分辨率2℃. 说明:1) ¼波片调整测温范围. 2) 相干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精度高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 ■机械量中较容易测量的物理量。 分相干和非相干型(本例) 光源∧输入光纤输出光纤n探测器 2 输入光纤输出光纤 B 被测表面 输人光纤像 图414光纤位移传感器 a)线性位移测量装置b)光强接收分析c)端面的交叠 图b)中,tanθ=d/2b(4-32);若阶跃折射率 型光纤数值孔径为N,有:θ= arcsin
二、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 ◼ 机械量中较容易测量的物理量。 ◼ 分相干和非相干型(本例) 图b)中,tanθ=d/2b (4-32);若阶跃折射率 型光纤数值孔径为N,有:θ=arcsinN

由上两式得: b=d/2tan arcsin) (4-33) b<上式值;两光纤无合,不能测量 由图c)看出,反射光斑与输出光纤的端 面有一个交叠面,交叠面积与光纤端面 面积的比为M(见式4-34)。 假设反射面无光吸收,两光纤光功率耦 合效率F为交叠面积与光锥底面积之比, 见书式4-35
◼ 由上两式得: b=d/2tan( arcsinN) (4-33) b< 上式值;两光纤无耦合,不能测量 ◼ 由图c)看出,反射光斑与输出光纤的端 面有一个交叠面,交叠面积与光纤端面 面积的比为M(见式4-34)。 ◼ 假设反射面无光吸收,两光纤光功率耦 合效率F为交叠面积与光锥底面积之比, 见书式4-35

■根据式435,求出位移b与光功100率耦合 效率F的关系曲线 (2a=100m;N=0.5:d=100pm) F/%b=320μmF=72% 0.5 200400600 8/a b/um b) 图4-15光纤传感器的输出 a)M与8/2的关系曲线b)F与b关系曲线
◼ 根据式4-35,求出位移b与光功100率耦合 效率F的关系曲线 (2a=100µm;N=0.5;d=100 µm)

实际传感器不是两根光纤而是多股标准 的由600根直径为0762mm的光纤组成 ■因分布形态不同分四种: R 随机分布 半圆形分布 H型 母041 R型 器CTD 共轴内发射共轴外发射 位移/mm 图416光纤的端面分布及传感器输出特性 a)光纤的端面分布b)传感器输出特性
◼ 实际传感器不是两根光纤而是多股,标准 的由600根直径为0.762mm的光纤组成. ◼ 因分布形态不同分四种: CII CTD R H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6讲 光纤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5讲 CCD器件、CCD在测量中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4讲 电荷耦合器件(CCD)第一节 CCD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CCD的工作原理.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3讲 自扫描光电二极管阵列(SSPD)、光电位置传感器(PSD)、输液过程中的光点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0讲 集成传感器应用实例、化学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讲 综述.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5讲 薄膜传感器的应用、新型传感器在几何量测量中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4讲 薄膜传感器、薄膜应变片.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3讲 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机器人接近觉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2讲 工业废水排放的自动监测、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视觉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1讲 气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2讲 新加工工艺、新型固态光电传感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轴.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轴承.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齿轮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轮系.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蜗杆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机件的联接.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7章 数控机床的结构结构设计.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8讲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9讲 集成温敏传感器、集成磁敏传感器.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单元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单元 数控刀具.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单元 工件的裝夹.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单元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单元 加工中心加工工艺.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单元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ppt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单元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ppt
-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部分 定位误差.ppt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一章 绪论.doc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doc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doc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doc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doc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doc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doc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