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轮系

第九章轮系
第九章 轮系

§91轮系及其分类 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 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 m 4 轮系 周转轮系 定+周 复合轮系 周+周 2 0 H 0 0
§9—1 轮系及其分类 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 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轮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 周转轮系 复合轮系 定+周 周+周 4 1 3 2 H O 2' H

§9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传动比 A—输入轴B—输出轴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13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9—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 15 = 一、传动比 A——输入轴 B——输出轴 B A B A AB n n i = = 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 1、首未两轴平行,用“+”、“-”表示。 2惰轮: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轮系的转向 2、首末两轴不平行 用箭头表示 3、所有轴线都平行 (-1)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外啮合的次数
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 1、首末两轴平行,用“+”、 “-”表示。 2——惰轮: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轮系的转向 2、首末两轴不平行 用箭头表示 3、所有轴线都平行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 ( 1) 5 1 = = − m——外啮合的次数

§6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L 、周转轮系 轮3固定: F=3×4-2×4-2=2 H 差动轮系:F F=3×3-2×3-2= 行星轮系:F=1
§6—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 4 1 H O1 H OH O3 3 O2 2 4 1 O3 O1 3 3 H OH O2 2 一、周转轮系 F = 34 − 24 − 2 = 2 O1 1 H 2 3 O2 OH 轮3固定 : 差动轮系: F = 33− 23− 2 =1 F=2 行星轮系:F=1

、周转轮系的构件 行星轮2 行星架(系杆)H 中心轮1、3 基本构件:受外力矩的构件称基本构 件 主轴线行星架绕之转动的轴线。 2KH(K—中心轮;H行量架;Ⅴ一输出构件) 还有其他:3K,KHV
二、周转轮系的构件 1 4 1 H O1 H OH O3 3 O2 2 4 1 O3 O1 3 3 H OH O2 2 行星轮2 行星架(系杆)H 中心轮 1、3 主轴线——行星架绕之转动的轴线。 基本构件: 轴线与主轴线重合而又承 受外力矩的构件称基本构 件 2K-H(K—中心轮;H—行量架;V—输出构件) 还有其他:3K,K-H-V

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反转法 B=(-1) 差动轮系:2个运动 行星轮系:O3=04
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 4 1 H O1 H OH O3 3 O2 2 4 1 O3 O1 3 3 H OH O2 反转法 2 1 3 3 1 3 1 13 ( 1) Z Z i H H H H H = − − − = = 差动轮系:2个运动 行星轮系 : 3 = 0 1 1 1 3 1 = = + Z Z i H H

任何周转轮系 f(=) BO H 举例: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 100,Z2=101,Z2=100,Z3=99 求:输入件H对输出件1的传动比 HI 10000 101×99 100×100 若21=99 HI 100 周转轮系传动比正负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任何周转轮系 i f (z) B H A H H B H H A AB = − − = = 举例: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 Z1=100,Z2=101,Z2'=100,Z3=99 求:输入件H对输出件1的传动比iH1 2 H 1 3 2' 10000 100 100 101 99 1 1 1 1 1 = − = = H H i i 若Z1=99 i H1 = −100 周转轮系传动比正负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四、圆锥齿轮组成的周转轮系 W-w =(-1) W,-W, 12 (作矢量作)
四、圆锥齿轮组成的周转轮系 O O 1 2 3 H 1 2 2 2 3 3 1 13 ( 1) Z Z Z Z W W W W i H H H = − − − = H H H W W W W i − − = 2 1 12 (作矢量作)

§64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在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时,既不能将整个轮系作为定轴轮系 来处理,也不能对整个机构采用转化机构的办法。 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的正确方法是: 1)首先将各个基本轮系正确地区分开来 (2)分别列出计算各基本轮系传动比的方程式 (3)找出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 (4)将各基本轮系传动比方程式联立求解,即可求得混 合轮系的传动比
§6—4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在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时,既不能将整个轮系作为定轴轮系 来处理,也不能对整个机构采用转化机构的办法。 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的正确方法是: (1) 首先将各个基本轮系正确地区分开来 (2) 分别列出计算各基本轮系传动比的方程式。 (3) 找出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 (4) 将各基本轮系传动比方程式联立求解,即可求得混 合轮系的传动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蜗杆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机件的联接.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7章 数控机床的结构结构设计.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5章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3章 轮廓加工数学方法(轮廓加工的数学基础).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2章 数控编程(零件程序的编制).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1章 概论.ppt
- 《数控加工技术》(ppt课件)第6章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ppt
-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部分 机床夹具概论.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绪论.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机械传动总论(9.1)机械传动的运动计算和动力计算.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九章 机械传动总论(9.2)机械传动机构的功能及其应用选择.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第六章 间歇运动机构.doc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轮系小结.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轮系.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齿轮传动机构 Three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凸轮机构.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平面连杆机构.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机械传动概论.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齿轮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轴承.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轴.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2讲 新加工工艺、新型固态光电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1讲 气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2讲 工业废水排放的自动监测、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视觉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3讲 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机器人接近觉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4讲 薄膜传感器、薄膜应变片.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5讲 薄膜传感器的应用、新型传感器在几何量测量中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讲 综述.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10讲 集成传感器应用实例、化学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3讲 自扫描光电二极管阵列(SSPD)、光电位置传感器(PSD)、输液过程中的光点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4讲 电荷耦合器件(CCD)第一节 CCD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CCD的工作原理.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5讲 CCD器件、CCD在测量中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6讲 光纤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7讲 常见光纤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8讲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现代传感技术)第9讲 集成温敏传感器、集成磁敏传感器.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