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王宝仁)

第七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令能从能量的观点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式。 冷掌握ΔU=+Q的适用范围,初步运用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明确热力学能、功和热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不同过程体积功的计算
第七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 能从能量的观点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式。 ❖ 掌握ΔU=W+Q的适用范围,初步运用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 明确热力学能、功和热的定义和意义。 ❖ 掌握不同过程体积功的计算。 0

复习提问: ☆1.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称为 A.敞开系统B.隔离系统C.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 答:C 2.系统性质T、m、V、P、V中,属于广延性 质的是(),属于强度性质的是()。 答:m、V,T、P、J 3.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后,温度差值一定为零是 A.循环过程B.绝热过程C.恒容过程D.恒温过程 答:A ÷4.举例说明什么是过程和途径? 1
复习提问 : ❖ 1.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称为 A.敞开系统 B.隔离系统 C.封闭系统 D.孤立系统 答: C ❖ 2.系统性质T、m、 V、P、Vm中,属于广延性 质的是( ),属于强度性质的是( )。 答:m、 V,T、P、Vm。 ❖ 3.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后,温度差值一定为零是 A.循环过程 B.绝热过程 C.恒容过程 D.恒温过程 答: A ❖ 4.举例说明什么是过程和途径 ? 1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一定律 1.一律的表述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只能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其总量不变。 (2)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的机器)是不能制成的 2.数学表达式△U=Q+W 无限小变化量U=∞+W 适用范围:封闭系统和隔离系统。 意义:封闭系统热力学能的改变量,等于变化过程中环境传递 给系统的热与环境对系统做功的总和。 2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1.一律的表述 (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只能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其总量不变 。 (2)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的机器 )是不能制成的。 2.数学表达式 无限小变化量 适用范围:封闭系统和隔离系统。 意义:封闭系统热力学能的改变量,等于变化过程中环境传递 给系统的热与环境对系统做功的总和。 U = Q +W dU = Q + W 2

思考: 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答:正确 二、热力学能( thermodynamic energy) 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称为热力学能,单位J或 kJ,符号U。 说明:系统的能量由三部分组成U=U+U+U 动能势能热力学能 在热力学中,通常研究的是宏观静止系统。即无整体运动, 也不考虑外力场(重力、磁力)的存在,因此系统的能量就 是其热力学能,以U表示。 3
思考: ❖ 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 答:正确 二、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 energy) 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称为热力学能,单位J或 kJ ,符号U。 说明:系统的能量由三部分组成 U=UK+UP+Ui 动能 势能 热力学能 在热力学中,通常研究的是宏观静止系统。即无整体运动, 也不考虑外力场(重力、磁力)的存在,因此系统的能量就 是其热力学能,以U表示。 3

系统的热力学能包括三部分:粒子的动能(与T有关),粒 子的势能(与V及分子结构有关)和分子的内部能量(原子核、 电子等,一定条件下为定值)。 显见,封闭系统的热力学能是温度和体积的函数。 U=f(T、V 今当系统状态一定时(如物种、m3、T、J等一定),系统的 热力学能一定。 U:状态函数,广延性质; 微变量 U U dT aT 变化量 △U=U终一C始2-U1 封团系统中,二定量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与压力、体积无关。 U=f() 4
系统的热力学能包括三部分:粒子的动能(与T有关),粒 子的势能(与V及分子结构有关)和分子的内部能量(原子核、 电子等,一定条件下为定值)。 ❖ 显见,封闭系统的热力学能是温度和体积的函数。 U=f(T、V) ❖ 当系统状态一定时(如物种、nB、T、V等一定),系统的 热力学能一定。 ❖ U:状态函数,广延性质; ❖ 微变量 ❖ 变化量 △U= U终-U始=U2-U1 ❖ 封闭系统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与压力、体积无关。 U=f(T) dV V U dT T U dU V T + = 4

思考: 1.由于过程H1O(02311013H2Og)温度恒 定,因此△U一定为零。 答:错,因为有相变化 提示:U=f(T)的条件还应是无相变化和化学变化 2.关于物体的热力学能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热力学能一定增大 B.物体对外做功,热力学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热力学能可能不变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热力学能可能不变 答:C 5
思考 : ❖ 1 .由于过程 温度恒 定,因此△U一定为零。 答:错,因为有相变化。 提示:U=f(T)的条件,还应是无相变化和化学变化. ❖ 2.关于物体的热力学能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热力学能一定增大 B.物体对外做功,热力学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热力学能可能不变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热力学能可能不变 ❖ 答:C 273.15K、101.326 kPa H2O(l) H2O(g) 5

三、热(heat) ☆热是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差而引起从高温物体到低 温物体的能量传递,单位J或kJ,符号Q 规定: Q>0系统吸热 Q<0系统放热 热是系统在其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 能量,而不是系统的性质,即不是状态函数,称为 过程变量(途径函数)。 无限小量:
三、热(heat) ❖ 热是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差而引起从高温物体到低 温物体的能量传递,单位J或kJ,符号Q 。 ❖ 规定: Q>0 系统吸热 Q<0 系统放热 ❖ 热是系统在其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 能量,而不是系统的性质,即不是状态函数,称为 过程变量(途径函数)。 ❖ 无限小量: Q 6

由于热是途径函数, 所以要严格地按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途经所 伴随的热冠以不同的名称,如恒压热Qn,恒 容热Q,气化热,融化热,升华热,反应热 等 令热力学中讨论三种热: (1)显热; (2)相变化热(潜热); (3)化学变化热
❖ 由于热是途径函数, ❖ 所以要严格地按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途经所 伴随的热冠以不同的名称,如恒压热Qp,恒 容热QV,气化热,融化热,升华热,反应热 等。 ❖ 热力学中讨论三种热: ❖ (1)显热; ❖ (2)相变化热(潜热); ❖ (3)化学变化热。 7

四、功(work) 心边是除热以郾,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单 令规定:W>0环境对系统做功(系统得功)。 如压缩。 环<0系统对环境做功(系统失功)。 如膨胀。 令功也是过程变量,而不是状态函数。 无限小量 SW 令热力学中涉及两类功 冷(1)体积功W体; (2)非体积功W
四、功(work) ❖ 功是除热以外,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单 位J或kJ,符号W 。 ❖ 规定: W>0 环境对系统做功(系统得功)。 ❖ 如压缩 。 ❖ W<0 系统对环境做功(系统失功)。 ❖ 如膨胀。 ❖ 功也是过程变量,而不是状态函数。 ❖ 无限小量 ❖ 热力学中涉及两类功: ❖ (1)体积功W体; ❖ (2)非体积功W'。 W 8

1.体积功( volume work)W体 令(1)定义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传递的能量。 如图 而A 令活塞向右移动徼小距离 系统做功 气体 W=-F碰=→p环dl W=一p环 冷变化v1-→V 式中W—一体积功,J或kJ; 不——环境压力,kPa; 系统始、终状态的体积,m3s 9
1.体积功(volume work)W体 ❖ (1)定义 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传递的能量。 ❖ 如图 ❖ 活塞向右移动微小距离dl ❖ 系统做功 ❖ =-Fdl=-p环Adl ❖ =-p环dV ❖ 变化 V1 —→V2 ❖ 式中 W——体积功,J或kJ; ❖ p环——环境压力,kPa; ❖ V1、V2——系统始、终状态的体积,m3 。 W W 9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学考前模拟样题.doc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五章 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二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三章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一章学习重点.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五章 习题解答及小测验.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五、六章 小测验.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二章 小测验.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二章 习题解答.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三章 小测验.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三章 习题解答.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第一章 小测验.ppt
- 济南大学:《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期末复习提纲.ppt
- 华中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色谱学导论.ppt
- 华中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红外光谱法(2/2,李斌).ppt
- 华中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红外光谱法(1/2,李斌).ppt
- 华中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光谱分析导论.ppt
- 华中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李斌).ppt
- 华中农业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pt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二章 分子结构.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绪论.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阶段测试题(1~4章).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自测题)第五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自测题)第七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自测题)第八章 化学平衡及其规律.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自测题)第六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自测题)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自测题)第十二章 氧化还原平衡、第十三章 配位平衡.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自测题)第十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第十一章 沉淀平衡.doc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试题答案.doc
- 《X射线粉末衍射及应用》第六章 Ⅹ射线粉未衍射及应用.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5章 化学平衡 Chemical equilibrium.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五章 化学平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六章 相平衡.ppt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物质的pVT关系和热性质.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基本方程.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逸度和活度.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相平衡.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平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