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一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EN (A) R 1.5 02 .o Fe3+ B Fe203 B 0.5 腐蚀区 Es.c 0 (D) Fe2+ (b) H20 -0.5 -1.0 (C) Fe (a) -1.5 H2 Ex 0 2 4 6 8 10 1214 2023/2/13 pH
2023/2/13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九章

第九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9.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9.2电动势的测定 §9.3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9.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9.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9.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9.7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9.8内电位、外电位和电化学势 2023/2/13
2023/2/13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9.2 电动势的测定 §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9.4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9.5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9.7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9.8 内电位、外电位和电化学势

§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可逆电池 可逆电极和电极反应
§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可逆电池 可逆电极和电极反应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热力学 AG=-ER 电化学 重要公式: (A:G)T.p.R=Wemax =-nEF (A G =-2EF 5
重要公式: r , , f,max ( ) = = − G W nEF T p R r m , , ( )T p R nEF G zEF = − = −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如何把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能? 1、该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或包含有氧化 还原的过程 2、有适当的装置,使化学反应分别通过在电极 上的反应来完成 3、有两个电极和与电极建立电化学平衡的相应 电解质 4、有其他附属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如何把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能? 1、该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或包含有氧化 还原的过程 2、有适当的装置,使化学反应分别通过在电极 上的反应来完成 3、有两个电极和与电极建立电化学平衡的相应 电解质 4、有其他附属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switch voltmeter salt bridge Cu cathode Zn anode NO Za(s)→Zn2+(ag)+2e Cu2+(ag)+2e→Cu(s) 构成条件: 1、能设计成电池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2、有适当的装置一电池:单液电池或双液电池
构成条件: 1、能设计成电池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2、有适当的装置——电池:单液电池或双液电池

常见电池的类型 单液电池 人 Pt Pt- 0 00 Pt- AgCl+Ag
常见电池的类型 单液电池 H2 Pt+ H Pt Pt AgCl+Ag

常见电池的类型 双液电池 Zn 用素烧瓷分开 ZnSO,(aq) 素瓷烧杯 CuSO(aq)
常见电池的类型 双液电池 用素烧瓷分开 Zn Cu − + CuSO (aq) 4 ZnSO (aq) 4 素瓷烧杯

常见电池的类型 双液电池 用盐桥分开 Zn 盐桥 Cu ZnSO,(aq) CuSO(aq)
常见电池的类型 双液电池 用盐桥分开 ZnSO (aq) 4 CuSO (aq) 4 Zn Cu − + 盐桥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原电池,电解池 0.810V ZnSO CuSO4 Z()4 CuSo 化学反应可逆 能量变化可逆 物质转化可逆 1→0
化学反应可逆 物质转化可逆 原电池 电解池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能量变化可逆 I →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平衡.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理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高楼军).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化学平衡.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五章 相平衡.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理.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高楼军).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绿色化学 Green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业催化 Industrial Cat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相平衡.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ppt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pdf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df
-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pdf
- 聊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共二十一章).pdf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电子教案 Environmental Chemistry(负责人:杨斌武).docx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docx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课内外习题与参考答案.docx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水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土壤对铜的吸附、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docx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第八节 水污染(教师:畅炳蔚).pdf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水的组成与性质(主讲:张阳萍).pdf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环境污染).pdf
- 运城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Chemistry(讲授人:杨斌武).pdf
- 山西师范大学:《X射线结构分析》教学大纲(化学专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