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B 实验装置 X S △ d d >>d sinO≈tan=x/d 波程差N=2-n1≈ d sin e=d 第十一章光学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1 o o B 实 验 装 置 1 s 2 s s p d d ’ 一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r ’ d x sin = d 波程差 r = r2 −r1 d x 1 r 2 r d' d ’ sin tan = x / d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B p X S △ △r=d x「±元加强 k=0.1.2. ±(2k+1)减弱 第十一章光学 2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2 实 验 装 置 o o B 1 s 2 s s r x 1 r 2 r ’ d d p k = =’ d x r d 加强 k = 0,1,2, 2 (2 1) k + 减弱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B S O △ ±k几 明纹 x k=O,1,2, ±(2k+1)暗纹 第十一章光学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3 2 (2 1) k + d d ’ 暗纹 d d k ’ x = 明纹 k = 0,1,2, p o o B 1 s 2 s s r x 1 r 2 r ’ d d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明、暗条纹的位置 d ±k 明纹 x k=O,1,2,… ±,(2k+1)暗纹 2 白光照射时,出现彩色条纹 讨论条纹间距Ax=4 (△k=1) 第十一章光学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4 讨论 条纹间距 (k =1) d d x ’ = 明、暗条纹的位置 白光照射时,出现彩色条纹 2 (2 1) k + d d ’ 暗纹 d d k ’ x = 明纹 k = 0,1,2,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1)d、d一定时,若变化,则△x将怎样变化? 光】紫 第十一章光学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5 (1) d、d ’ 一定时,若 变化, 则 x 将怎样变化?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2)不、d-定时,条纹间距d与△x的关系如何? S 2 间 第十一章光学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6 (2) 、d ’ 一定时,条纹间距 d 与 x 的关系如何?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例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 x=5893nm的纳灯作光源,屏幕距双缝的 距离d=800mm,问: (1)当双缝间距1mm时,两相邻明条纹 中心间距是多少? (2)假设双缝间距10mm,两相邻明条纹 中心间距又是多少? 第十一章光学 7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7 例1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 =589.3 nm的纳灯作光源,屏幕距双缝的 距离d ’=800 mm,问: (1)当双缝间距1mm时,两相邻明条纹 中心间距是多少? (2)假设双缝间距10 mm,两相邻明条纹 中心间距又是多少?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已知=5893mmd=800mm 求(1)d=1mm时Ax=? (2)a=10mm时x=? 解(1)d=1mm时 △x =0.47m (2)a=10mm时 =0.047mm 第十一章光学 8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8 = = 0.47 mm d d x ’ 解 (1) d=1 mm时 (2) d=10 mm时 = = 0.047 mm d d x ’ 已知 =589.3 nm d ’=800 mm 求 (1) d=1 mm时 (2) d=10 mm时 x = ? x = ?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例2以单色光照射到相距为02mm的双 缝上,双缝与屏幕的垂直距离为1m. (1)从第一级明纹到同侧的第四级明纹间 的距离为75mm,求单色光的波长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nm,中央明纹 中心距离最邻近的暗纹中心的距离是多少? 第十一章光学 9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9 例2 以单色光照射到相距为0.2 mm的双 缝上,双缝与屏幕的垂直距离为1 m. (1)从第一级明纹到同侧的第四级明纹间 的距离为7.5 mm,求单色光的波长;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 nm,中央明纹 中心距离最邻近的暗纹中心的距离是多少?

物理学 11-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 第五版 已知d=02mmd=1m 求(1)Ax4=75m (2)=600mm△x= 解(1)x=±,k,k=0,1,2, △x 14 (k4-k)元 4 d△ 14=500mm (k4-k) (2)△ 1=1.5mm 2 d 第十一章光学 10
第 十一章 光学 物理学 第五版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10 解 (1) (2) = kλ, k = 0, 1, 2, d d x ’ k Δ 1 4 4 1 (k4 k1 ) d d x x x ’ = − = − ( ) 500 nm ' 4 1 1 4 = − = k k x d d λ 15 mm 2 1 λ . d d x ’ ’ = = 已知 求 (1) λ = ? (2) x14 = 7.5 mm λ = 600 nm = ? ’ x d = 0.2 mm =1 m ’ d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1)相干光.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14)几何光学.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12)双折射.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11)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10)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0)教学基本要求.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10.7)平面电磁波.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10.6)多普勒效应.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10.5)驻波.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10.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 干涉.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10.3)波的能量能流密度.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10.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10.1)机械波及波的形式波长 波线及波面波速.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章 波动 教学基本要求.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九章 振动(9.7)电磁振荡.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九章 振动(9.6)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九章 振动(9.5)简谐运动的合成.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九章 振动(9.4)简谐运动能量.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九章 振动(9.3)单摆和复摆.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九章 振动(9.2)旋转矢量.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1.3)光程 薄膜干涉.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4)劈尖 牛顿环.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5)迈克耳孙干涉仪.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6)光的衍射.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7)单缝衍射.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8)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光学(11.9)衍射光栅.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1)平衡态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2)物质的微观模型统计规律性.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3)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4)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5)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6)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8)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13-1)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13-2)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13-3)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13-4)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