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 征,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 内容和重要性,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 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章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四、课时安排6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 征,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 内容和重要性,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 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本章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四、课时安排 6 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未来社会区 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 为低级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高级阶段。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急于过渡思想 4、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 说过,“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阶段进行了再认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 段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二大着重从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和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方面来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再次提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物质文明不发 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未来社会区 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 为低级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高级阶段。 3、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急于过渡思想。 4、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 说过,“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阶段进行了再认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 段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二大着重从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和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方面来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再次提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物质文明不发 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更进了 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精神文明的特 党的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报告立 论的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作了科学的概括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 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 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 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1)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已确立;
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更进了 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精神文明的特 点。 党的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报告立 论的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作了科学的概括。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 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 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 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1)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已确立;

(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已确立 这些基本成果表明,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都已 具备社会主义的属性,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1)生产力不发达,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 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生 产力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 (2)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 (3)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善。 (生产力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 熟不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所以要进入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长时 期的努力。这样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 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 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 别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 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 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概括
(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已确立。 这些基本成果表明,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都已 具备社会主义的属性,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1)生产力不发达,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 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生 产力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 (2)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 (3)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善。 (生产力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 熟不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所以要进入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长时 期的努力。这样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 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 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 别。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 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 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概括: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 很长的时间。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体概 括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 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实现 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 业结构及其发展进程所呈现的基本特征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 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实现 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 济形式的变化趋势和基本特点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 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 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进程所呈现的基本特征。 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 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 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人民生活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 很长的时间。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体概 括。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 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实现 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 业结构及其发展进程所呈现的基本特征。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 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实现 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 济形式的变化趋势和基本特点。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 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 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进程所呈现的基本特征。 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 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 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人民生活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

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实现这 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经 济结构呈现出的特征。 第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 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发展变化呈现出的 特征,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 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人们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的基本 特征 第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实现这 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在分别叙述了经济社会 现代化进程的各项特征和任务之后,从当代世界范围的角 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历史进程特征的 又一总的概括。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 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 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经 济结构呈现出的特征。 第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 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发展变化呈现出的 特征,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 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人们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的基本 特征。 第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实现这 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在分别叙述了经济社会 现代化进程的各项特征和任务之后,从当代世界范围的角 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历史进程特征的 又一总的概括。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 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 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 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是我们党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和右的 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 义条件下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 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 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 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2、这是由现实的国情决定的 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 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 来,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所要求 的物质技术基础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不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是
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 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 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是我们党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和右的 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 义条件下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 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 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 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2、这是由现实的国情决定的 经过 5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30 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 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 来,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所要求 的物质技术基础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不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是

不可能完全改变这种状况的 3、这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 决定的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各国的经济技术水 平都在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 代化,尽管我们快速发展,但要赶上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 水平,仍然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认识的曲折历程 党的八大及时地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要矛盾,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 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的 主要矛盾;1957年以后开始转向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 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所要解决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不可能完全改变这种状况的。 3、这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 决定的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各国的经济技术水 平都在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 代化,尽管我们快速发展,但要赶上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 水平,仍然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认识的曲折历程 党的八大及时地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要矛盾,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 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的 主要矛盾;1957 年以后开始转向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所要解决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在1982年十二大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后,结合对社会主义本质 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初步 构想。1984年期间,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坚持走 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国落 后的状态下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作为 重点,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防止两极分化,要坚持对 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如果说构想,这就 是我们的构想 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见,这时,邓小平对党在现 阶段的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的动力、所需要的条件 和保证,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等, 都有了明确的思想,它们构成了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或基 本路线的基本要素。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大 召开前夕,邓小平进一步把这条“路子”上升到“基本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在 1982 年十二大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后,结合对社会主义本质 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初步 构想。1984 年期间,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坚持走 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国落 后的状态下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作为 重点,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防止两极分化,要坚持对 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如果说构想,这就 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见,这时,邓小平对党在现 阶段的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的动力、所需要的条件 和保证,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等, 都有了明确的思想,它们构成了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或基 本路线的基本要素。 1986 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大 召开前夕,邓小平进一步把这条“路子”上升到“基本

路线”的高度,他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 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 依存的。 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 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 的十七大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 基本路线。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 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 奋斗目标的有机统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 目标,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全面的现 代化。富强即经济现代化,民主即政治现代化,文明即文化 现代化,和谐即人和社会的现代化。如果把广义的文明理解
路线”的高度,他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 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 依存的。” 1987 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 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 的十七大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 基本路线。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 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 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 目标,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全面的现 代化。富强即经济现代化,民主即政治现代化,文明即文化 现代化,和谐即人和社会的现代化。如果把广义的文明理解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制精神.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
- 2006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大纲.doc
- 厦门大学:《试题集》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doc
- 厦门大学:《试题集》 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金融学综合考试.doc
- 厦门大学:《试题集》 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金融学综合考试.doc
- 厦门大学:《试题集》 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金融学综合考试.doc
- 厦门大学:《试题集》 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综合.doc
- 厦门大学:《试题集》 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doc
- 厦门大学:《试题集》 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财政学综合.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oc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