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学案_鲁人版高二语文选修第6课《史记 ▪ 淳于髡》学案

(3.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高二语文学案《淳于髡》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Gaoer yuwen xuan 参考答案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 姓名 学习目标:翻译重点语句、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1、学生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赘(hui)婿 滑(g0)稻 湎(min)不蜚(fei)十驷(si 禳(rong)田鞠跽(jl) 目胎(ch)狼藉(ji1) 2、了解史料《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淳于,复姓,源于 山东安丘。“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 中 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 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3、概括故事梗概 参考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6.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并做章节探究。 左右莫敢谏”的 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 之音,终于发奋图强 国强盛起来。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第一段:智谏威王发奋图强。(1)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淳于 (2)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第二段: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1)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第三段: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1)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考答案: 4.朗读正音 5.课文翻译,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 先生少之乎?
1 高二语文学案 《淳于髡》 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 Gaoer Yuwen xuean 【 试试就能行 争争就能赢 】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翻译重点语句、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一、课前案 1、学生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赘(zhuì)婿 滑(gǔ)稽 沉湎(miăn) 不蜚(fĕi) 十驷(sì) 赍(jī)金 禳(ráng)田 鞠跽(jì) 目眙(chì) 狼藉(jí) 2、了解史料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淳于,复姓,源于 山东安丘。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 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 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3、概括故事梗概 参考: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 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 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 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淳于 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二、课堂案 4. 朗读正音 5.课文翻译, 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 “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参考答案: 1.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 诤的。 2.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 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 3.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其中奥妙能听听吗?”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 斗就醉了。 6.简要概括 每段内容大意,并做章节探究。 第一段: 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1)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2)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第二段: 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1)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第三段: 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1)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1(1)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 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2)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 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 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最后,齐

者 纳读,有所作为的君王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用于判断句,放在主 语气词) (2)今者臣从东方来 用于时间词后,表示 (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或事(代词) 故 (1)欢然道故 3齐威王: 2)故曰酒极则乱 以 汽于蜡: (1)淳于髡说之以隐 介词) (2)以讽谏焉 来(目的连词) 三课后刻 (3)以髡为诸侯主客 总结归纳梳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4.常见实词 1.通假字 (2)金百斤 携带(动词) (3)冠缨索狼 (2)诸侯振惊 通“震”,惊恐 (4)于是齐威王乃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 (3)汙邪满车 同“污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给(动词 (6)泰觞上寿 (4)威王大说 通“悦” 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替 丢失(动词) (5)卒然相睹 通“猝”,突然 (8)日酒阑 尽(动词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通“镫 5.常见虚词 (7)合尊促坐 (1)数使诸侯 (副词) (8)髡尝在侧 通“常” (2)国息危亡 将要(副词 2.古今异义 (3)左右莫敢谏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4)于是及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1)长不满七尺,滑璇多辩古义 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5)恶能饮一石哉 怎么(副词 古义 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斗径醉矣 (3)热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监 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7)惹亲有严 如果(假设连词) )私馈相语 古义 今义:私人的交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3.一词多义 6.词类活用 说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动用法)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淳于髡说之以隐 (3)先生少之乎 (意动用法) (2)笑岂有说乎 (3)威王大说 动词) 7.特殊句式
2 威王以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可见,齐威王是 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 2 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齐威王暗示:“送给赵国微薄的礼物却想达到 向赵国求得救援大军的目的”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3 齐威王: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仗义执言,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三、课后案 总结归纳梳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1. 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 通“飞” (2)诸侯振.惊 通“震”,惊恐 (3)汙.邪满车 同“污” (4)威王大说. 通“悦” (5)卒.然相睹 通“猝”,突然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通“镒” (7)合尊.促坐 通“樽” (8)髡尝.在侧 通“常” 2. 古今异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古义:言谈辩捷 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未尝屈辱 古义:折服侮辱 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 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4)私情相语 古义:个人情感 今义:私人的交情 3. 一词多义 说 (1)淳于髡说之以隐 劝说(动词) (2)笑岂有说乎 说法(名词) (3)威王大说 喜悦(动词) 者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2)今者臣从东方来 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故 (1)欢然道故 旧情、 旧的事情 (名词) (2)故曰酒极则乱 所以(连词) 以 (1)淳于髡说之以隐 用(介词) (2)以讽谏焉 来(目的连词) (3)以髡为诸侯主客 把(介词) 4. 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 管理(动词) (2)赍金百斤 携带(动词) (3)冠缨索绝 断 (动词) (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增加(动词)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给 (动词) (6)奉觞上寿 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簪 丢失(动词) (8)日暮酒阑 尽 (动词) 5. 常见虚词 (1)数使诸侯 屡次 (副词) (2)国且危亡 将要 (副词) (3)左右莫敢谏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就 (副词) (5)恶能饮一石哉 怎么 (副词) (6)不过一斗径醉矣 就 (副词) (7)若亲有严客 如果 (假设连词)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大约 (副词) 6. 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上朝(使动用法)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使……吃惊(使动用法) (3)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意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2)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 ④②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4)()止王之庭 (5)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 【试愿答案】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相睹,欢然道故谈论 B.六博投壺,相引为 C.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百官荒乱 B.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C.热法在傍,御史在后 D.欢然道故,私情相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髡恐惧俯伏饮/吾尝终日思矣B.惹朋友交游,久不相见/赵宗灭乎,惹号 C.卒然相睹,欢然道故/枝枝想覆盖D.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輮使之然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先生少之乎 C.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D.楚闻之,夜引 5.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先生少之(金百斤,车马十驷)乎 B.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禳田者) C.赵王与之精兵十万(淳于髡) D.楚闻之(淳于髡),夜引兵而去 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②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3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判断句 ) (2)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 (3)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 (4)()止王之庭 (省略句 ) (5)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 ) 四、课后练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谈论 B.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同辈 C.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尽 D.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非常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 B.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C.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D. 欢然道故,私情相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髡恐惧俯伏而饮 /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 赵宗灭乎,若号 C.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 枝枝相覆盖 D.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 輮使之然也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 例句:可烧而走也 A.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 先生少之乎 C.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D.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5. 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生少之(金百斤,车马十驷)乎 B.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禳田者) C.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淳于髡) D. 楚闻之(淳于髡),夜引兵而去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②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 D 2. B 3. B 4. A C 5. D 6. 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淝水之战》案2_高一语文《淝水之战》语文出版社知识精讲.doc
- 《涉江采芙蓉》高效导学案_神木中学高一语文.doc
- 《涉江采芙蓉》获奖案_201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doc
- 《浪游者的夜歌》《致命运女神》《豹》《一朵小花》《爱》《当你老了》学案_高一语文《浪游者的夜歌》《致命运女神》《豹》北京版知识精讲.doc
-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课件1_高二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2《没有纽扣的红衬衫》.ppt
- 《江南的冬景》案16_高一语文学设计.doc
-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_高一.doc
- 《永别了,武器课件(37页)_永别了_武器__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一_第四单元_昨日战争.ppt
- 《民为贵》高效课堂导学案_高二年级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doc
-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学案_高二年级语文学1.doc
-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复习案及练习_《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案.doc
- 《森林中的绅士》练习题_高三语文粤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森林中的绅士》同步.doc
- 《森林与河流》导学案_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森林与河流》学案.doc
- 《柳子厚墓志铭课件3_《柳子厚墓志铭》课件 126高中柳红.ppt
- 《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_神木中学352高校课堂高一语文导学1.doc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4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新人版必修3.ppt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4高中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新人版必修3.doc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3-2014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名师精讲 新人版必修3.doc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拓展作业 新人版必修3.doc
- 《林头风雪山神庙课件13(获奖)_高中语文林头风雪山神庙.ppt
- 《淳于髡》案3_鲁人版高二.doc
- 《渔家傲》高考常见题型分析点课件.ppt
- 《游侠列传》案及练习_高一语文《游侠列传》(节选)北京版知识精讲.doc
- 《滕王阁序》导学案3_高一语文组 制作.doc
- 《灯下漫笔》导学案_高中语文第三册学案13.doc
- 《炮兽》ppt课件(61页)_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新人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课件:第3课《炮兽》 (共61张).ppt
-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_2016高考一轮复习.doc
-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5_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doc
-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案1_新材高二语文重点课文精讲《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doc
-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案3_高二语文表达交流2: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doc
- 《狱中杂记》练习题_高中选修《狱中杂记》自主学习练习.doc
- 《琵琶行》同步练习5_(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4.16 琵琶行(并序)-每课一练(含答案).doc
- 《琵琶行》导学案_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doc
- 《琵琶行》高效课堂导学案_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doc
- 《甘罗》ppt课件1_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甘罗》ppt课件.ppt
- 《甘罗》学案3_高二语文学案选修第五课《史记▪甘罗》.doc
- 《电脑神童盖茨》ppt课件3_粤教版高二选修《电脑神童盖茨》.ppt
- 《留侯论》教案5_高二语文教学设计.doc
- 《留取丹心照汗青》练习题_高一语文必修二留取丹心照汗青练习题及答案.doc
- 《登高》导学案_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