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太原市

2008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 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 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i):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 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 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 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 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
2008 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 9~12 题。(13 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 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 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 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 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 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 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 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 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 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 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 姓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吉林省.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 南充市.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汇编(2006-2009年).doc
-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_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一课一练.doc
-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课堂合测.doc
- 《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课件(32页).ppt
-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对比案及练习_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作业练习_五一作业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学案_《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复习学案(成品).doc
-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字词句测试练习.doc
- 《桃花源记》“自主开放”型课堂导学案.doc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5页).ppt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5页).doc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7.ppt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ppt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5.ppt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4.ppt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3.ppt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甘肃省金昌市.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安徽非课改.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徐州.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温州非课改.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苏州.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长春.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黔东南课改.doc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2004-2011年)_2004-2011八年中考真题汇编:《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中考题(2013年).doc
- 《桃花源记》互动学案.doc
- 《桃花源记》作业分层设计.doc
- 《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案.doc
- 《桃花源记》古文练习_21桃花源记 陶渊明.doc
-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doc
- 《桃花源记》复课件_桃花源记.ppt
- 《桃花源记》复习整理.doc
- 《桃花源记》复习试卷_第21课.doc
- 《桃花源记》复习课件(35页).ppt
- 《桃花源记》复习课件.ppt
- 《桃花源记》复习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