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苏州

(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和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2分)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答案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 E项: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 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 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 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 面两者是相同的
(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10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 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和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 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 分)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2 分)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 答: 答案: 6.A、B(A 项:走;B 项:指示代词,这;C 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 项:说/道理; E 项: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 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 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 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 面两者是相同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温州非课改.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徐州.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安徽非课改.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甘肃省金昌市.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太原市.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吉林省.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2008 南充市.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汇编(2006-2009年).doc
- 《桃花源记》中考三轮复习试题_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一课一练.doc
-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课堂合测.doc
- 《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课件(32页).ppt
-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对比案及练习_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作业练习_五一作业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学案_《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复习学案(成品).doc
-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字词句测试练习.doc
- 《桃花源记》“自主开放”型课堂导学案.doc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5页).ppt
- 《桃花源记》课文课件(25页).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长春.doc
- 《桃花源记》中考练习试卷(14篇)_黔东南课改.doc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2004-2011年)_2004-2011八年中考真题汇编:《桃花源记》.doc
- 《桃花源记》中考题(2013年).doc
- 《桃花源记》互动学案.doc
- 《桃花源记》作业分层设计.doc
- 《桃花源记》公开课获奖案.doc
- 《桃花源记》古文练习_21桃花源记 陶渊明.doc
-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doc
- 《桃花源记》复课件_桃花源记.ppt
- 《桃花源记》复习整理.doc
- 《桃花源记》复习试卷_第21课.doc
- 《桃花源记》复习课件(35页).ppt
- 《桃花源记》复习课件.ppt
- 《桃花源记》复习题.doc
- 《桃花源记》学案2.doc
- 《桃花源记》学案4.doc
- 《桃花源记》学案5.doc
- 《桃花源记》学案6.doc
- 《桃花源记》学案7.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