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5章 二端口(网络)

第15章二端口(网络) 重点 兩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2.两端口的等效电路 3.两端口的联接 4.两端口的特性阻抗 5.回转与负阻抗变换器
第15章 二端口(网络) 2. 两端口的等效电路 ⚫ 重点 3. 两端口的联接 1. 两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4. 两端口的特性阻抗 5. 回转器与负阻抗变换器

151二端口概述 在工程实际中,研究信号及能量的传输和信号变换时, 经常碰到如下形式的电路。 A 放大器 滤波器
15.1 二端口概述 在工程实际中,研究信号及能量的传输和信号变换时, 经常碰到如下形式的电路。 放大器 A 滤波器 R C C

三极管 传输线 n:1 变压器
三极管 传输线 变压器 n:1

1.端口(port) 端口由一对端钮构成,且满足 如下端口条件:从一个端钮流 N 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 出的电流。 2.二端口(two-port) 当一个电路与外部电路通过两个端口连接时称此电路 为二端口网络。 N
1. 端口 (port) 端口由一对端钮构成,且满足 如下端口条件:从一个端钮流 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 出的电流。 N + − u1 i1 i1 2. 二端口(two-port) 当一个电路与外部电路通过两个端口连接时称此电路 为二端口网络。 N + − u1 i1 i1 i2 i2 + − u2

二端口网络与四端网络的关系 0+ N 二端口 i2 四端网络
二端口网络与四端网络的关系 二端口 N 四端网络 i1 i2 i3 i4 N + − u1 i1 i1 i2 i2 + − u2

二端口的两个端口间若有外部连接,则会破坏原二端 口的端口条件。 R 3 L+i ≠ N L≠ 3 端口条件破坏 1-1’2-2是二端口 3-3’4-4不是二端口,是四端网络
二端口的两个端口间若有外部连接,则会破坏原二端 口的端口条件。 2 2 ' 2 1 1 ' 1 i i i i i i i i = − = + 端口条件破坏 1-1’ 2-2’是二端口 3-3’ 4-4’不是二端口,是四端网络 N i1 i1 i2 i2 1 1’ 2 2’ R i1 i2 i 3 3’ 4 4’

3.研究二端口网络的意义 (1)两端口应用很广,其分析方法易推广应用于m端口网络 (2)大网络可以分割成许多子网络(两端口)进行分析; (3)仅研究端口特性时,可以用二端口网络的电路模型进 行研究。 4.分析方法 (1)分析前提:讨论初始条件为零的无源二端口网络; (2)找出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独立网络方 程,这些方程通过一些参数来表示
3. 研究二端口网络的意义 (1)两端口应用很广,其分析方法易推广应用于n端口网络; (2)大网络可以分割成许多子网络(两端口)进行分析; (3)仅研究端口特性时,可以用二端口网络的电路模型进 行研究。 4. 分析方法 (1)分析前提:讨论初始条件为零的无源二端口网络; (2)找出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独立网络方 程,这些方程通过一些参数来表示

152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约定1.讨论范围 线性R、L、C、M与线性受控源 不含独立源 2.参考方向如图 线性RLCM 受控源
约定 1. 讨论范围 线性 R、L、C、M与线性受控源 不含独立源 2. 参考方向如图 15.2 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线性RLCM 受控源 i1 i2 i2 i1 u1 + – u2 + –

线性RLCM 受控源 端口物理量4个→i121n2 端口电压电流有六种不同的方程来表示,即可用六套 参数描述二端口网络 今 今 今
端口物理量4个 i1 u1 i2 u2 端口电压电流有六种不同的方程来表示,即可用六套 参数描述二端口网络。 2 1 2 1 u u i i 线性RLCM 受控源 i1 i2 i2 i1 u1 + – u2 + – 2 2 1 1 i u i u 2 1 2 1 u i i u

1.Y参数和方程 (1)Y参数方程 采用相量形式(正弦稳态)。将两个端口各施加一电压 源,则端口电流可视为这些电压源的叠加作用产生 职:J1=Y1U1+H12U2 2=Y21U1+Y22 y参数方程」
1. Y 参数和方程 采用相量形式(正弦稳态)。将两个端口各施加一电压 源,则端口电流可视为这些电压源的叠加作用产生。 N + − + − 1 • U 1 • I 2 • I 2 • U 即: = + = + 2 2 1 1 2 2 2 1 1 1 1 1 2 2 I Y U Y U I Y U Y U Y 参数方程 (1)Y参数方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2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三相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线性系统理论》第5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pdf
- 哈尔滨工业大学:《线性系统理论》第4章 系统运动的稳定性.pdf
- 哈尔滨工业大学:《线性系统理论》第3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pdf
- 哈尔滨工业大学:《线性系统理论》第2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pdf
- 《DEH系统50问》讲义.doc
-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相量分析法.ppt
-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电路定理.ppt
-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电路元件与电路定律.ppt
- 《WinCC与设备的连接》讲义.ppt
- 《电工技术》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1章 直流电路.ppt
- 《工程测试实验指导书》讲义.doc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装置》第九节 气动调节阀.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装置》第八节 Ys170调节器.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装置》第七节 SLPC和sPRG编程实例.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电路定理.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一阶电路(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一阶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二阶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相量法.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8)串联电路的谐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 Electric circuit》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9.7).pp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4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6.3 串联校正.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2.3.4).doc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5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