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十一章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第11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Pigments and Colorants 11.1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11.2食品中的着色剂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工程系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工程系 第11章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Pigments and Colorants 11.1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11.2 食品中的着色剂

概述 能使人的视觉产生各种色感的物质,称 为色素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 可见光区(400-800mm)的某些波长的光 后,透过光所呈现出的颜色。即人们看到 的颜色是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囚【N
概述 • 能使人的视觉产生各种色感的物质,称 为色素。 •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 可见光区(400~800nm)的某些波长的光 后,透过光所呈现出的颜色。即人们看到 的颜色是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不同波长的颜色及其互补色量 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物质吸收的光 透过光(互补色) 波长(nm)相应的颜色 400 黄绿 425 黄 450 紫青 橙黄 490 青绿 红 510 紫 530 550 590 640 绿黄红紫 紫 蓝青 青 青绿 730 绿
不同波长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 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 物质吸收的光 透过光(互补色) ❖ 波长(nm) 相应的颜色 ❖ 400 紫 黄绿 ❖ 425 蓝青 黄 ❖ 450 青 橙黄 ❖ 490 青绿 红 ❖ 510 绿 紫 ❖ 530 黄绿 紫 ❖ 550 黄 蓝青 ❖ 590 橙黄 青 ❖ 640 红 青绿 ❖ 730 紫 绿

发色团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 吸收峰的基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 键 如:-N=N,N=O,C=S,C=C C=o等 助色团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 发色,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 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 被称为助色团。 .o H:-OH, -OR,-NH2, -NHR, -NR2, -SR,-CI Br等
❖ 发色团 ❖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 吸收峰的基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 键。 ❖ 如:-N=N-, -N=O, C=S, C=C , C=O等. ❖ 助色团 ❖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 发色,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 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 被称为助色团。 ❖ 如:-OH, -OR, -NH2, -NHR, -NR2, -SR, -Cl, -Br 等

11.1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1天然色素的分类 1)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 (1)植物色素如蔬菜的绿色(叶绿素)、胡萝 卜橙红色(类胡萝卜素)草莓的红色(花青素)等。 (2)动物色素如猪肉的红色色素(血红素) 及虾、蟹的虾青素、虾红素等。 (3)微生物色素红曲色素、β-胡萝卜素
11.1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 1.天然色素的分类 ❖ 1)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 ❖ (1)植物色素 如蔬菜的绿色(叶绿素)、胡萝 卜橙红色(类胡萝卜素)草莓的红色(花青素)等。 ❖ (2)动物色素 如猪肉的红色色素(血红素)、 及虾、蟹的虾青素、虾红素等。 ❖ (3)微生物色素 红曲色素、β-胡萝卜素

2)按色素的溶解性质可分为 (1)水溶性色素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粉。 令(2)脂溶性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3)按色素化学结构的特征可分为 (1)四吡咯衍生物叶绿素、血红素。 令(2)异戊二烯衍生物类类胡萝卜素、虾青 素、虾红素 令(3)多酚类衍生物花青素、黄酮类、单宁 (4)酮类生衍物红曲色素、姜黄素。 令(5)醌类生衍物虫胶色素、胭脂虫红等
❖ 2)按色素的溶解性质可分为 ❖ (1)水溶性色素 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 ❖ (2)脂溶性色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 3)按色素化学结构的特征可分为 ❖ (1)四吡咯衍生物 叶绿素、血红素。 ❖ (2)异戊二烯衍生物 类类胡萝卜素、虾青 素、 虾红素 ❖ (3)多酚类衍生物 花青素、黄酮类、单宁。 ❖ (4)酮类生衍物 红曲色素、姜黄素。 ❖ (5)醌类生衍物 虫胶色素、胭脂虫红等

2常见的天然色素 1)吡咯类色素 (1)叶绿素能使蔬菜和未成熟的果 实呈现绿色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分解酶,叶绿素如 用60-75°C的热水进行烫漂,使叶绿素 水解酶失去活性,则可保持其绿色,绿 色蔬菜在加工前,用石灰水或氢氧化镁 处理以提高PH,能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 成,可保持蔬菜的色泽,但用碱过多时 能损害植物的组织及风味
❖ 2常见的天然色素 ❖ 1)吡咯类色素 ❖ (1)叶绿素 能使蔬菜和未成熟的果 实呈现绿色。 ❖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分解酶,叶绿素如 用60-75℃的热水进行烫漂,使叶绿素 水解酶失去活性,则可保持其绿色,绿 色蔬菜在加工前,用石灰水或氢氧化镁 处理以提高PH,能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 成,可保持蔬菜的色泽,但用碱过多时 能损害植物的组织及风味

用稀硫酸铜溶液处理,能形成较稳定的铜叶绿 素,可保持其绿色。青豆罐头中的青豆就是利 用硫酸铜稀溶液处理或用叶绿素铜钠盐染色后 而保持其绿色的。 令另外叶绿素在低温或干燥状态时,其性质也较 稳定,所以低温贮癜的蔬菜和脱水干燥的蔬菜 都能较好地保持其鲜绿色。 (2)血红素是存在于高等动物血液和肌肉 中的红色色素。是影响肉制品颜色,血红存在 于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分子中,肌红蛋白分 布在肌肉的组织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在各种 大小血管中,它们都是生物代谢中氧气的载体
❖ 用稀硫酸铜溶液处理,能形成较稳定的铜叶绿 素,可保持其绿色。青豆罐头中的青豆就是利 用硫酸铜稀溶液处理或用叶绿素铜钠盐染色后, 而保持其绿色的。 ❖ 另外叶绿素在低温或干燥状态时,其性质也较 稳定,所以低温贮藏的蔬菜和脱水干燥的蔬菜 都能较好地保持其鲜绿色。 ❖ (2)血红素 是存在于高等动物血液和肌肉 中的红色色素。是影响肉制品颜色,血红存在 于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分子中,肌红蛋白分 布在肌肉的组织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在各种 大小血管中,它们都是生物代谢中氧气的载体

今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在受热后发 生变性,色泽保持鲜红。肉类食品加工中为了 保持肌肉伯新鲜颜色,常添加一些发色剂和还 原剂,如亚硝酸盐、烟酸胺和抗坏血酸等。但 过量的亚硝酸根可和肉中存在的肿胺进行反应, 生成亚硝胺类的致癌物。 2)多稀类色素是由戊二烯残基为单位组成 的共轭双键长链色素。总称此类色素为类胡萝 卜素,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的色素,为动植 物产品中许多黄色或红色的来源
❖ 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在受热后发 生变性,色泽保持鲜红。肉类食品加工中为了 保持肌肉伯新鲜颜色,常添加一些发色剂和还 原剂,如亚硝酸盐、烟酸胺和抗坏血酸等。但 过量的亚硝酸根可和肉中存在的肿胺进行反应, 生成亚硝胺类的致癌物。 ❖ 2)多稀类色素 是由戊二烯残基为单位组成 的共轭双键长链色素。总称此类色素为类胡萝 卜素,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的色素,为动植 物产品中许多黄色或红色的来源

☆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色素,易溶 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 和洒精。类胡萝卜素热稳定性较好,PH 对其影响不大,但抗氧化、抗光照性能差, 易被酶分解褪色,因此在加工贮藏中,采 用真空干燥、充氮包装防止氧化褪色。 令根据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和溶解性质分为两 大类: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
❖ 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色素,易溶 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 和洒精。类胡萝卜素热稳定性较好,PH 对其影响不大,但抗氧化、抗光照性能差, 易被酶分解褪色,因此在加工贮藏中,采 用真空干燥、充氮包装防止氧化褪色。 ❖ 根据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和溶解性质分为两 大类: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教学大纲.doc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十章 食品风味物质.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九章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代谢.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doc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八章 酶.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七章 矿物质.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六章 维生素.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五章 蛋白质.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四章 脂类.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二章 水.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一章 绪论.ppt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Contents Contributor contact details.pdf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Index absorbers see scavengers.pdf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Novel food packaging techniques.pdf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Chapter 27 MAP performance under dynamic temperature conditions.pdf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Chapter 26 Testing consumer responses to new packaging concepts.pdf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Chapter 25 Integrating intelligent packaging,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pdf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Chapter 24 Green plastics for food packaging.pdf
- 《食品包装技术》(英文版)Chapter 23 Recycling packaging materials.pdf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十二章 食品添加剂.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第十三章 食品中的嫌忌成分.ppt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试题厍答索.doc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化学》试題库.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肉制品加工(1.1)肉制品加工的原辅料及特性.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肉制品加工(1.2)肉制品加工的辅料.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2.1)腌腊肉制品的分类.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2.2)几种常见中式腌腊肉制品的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2.3)几类常见西式火腿的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2.4)火腿生产常见质量问题.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灌肠肉制品的加工(3.1)灌肠肉制品的分类及其特色.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灌肠肉制品的加工(3.2)香肠的一般加工工艺.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灌肠肉制品的加工(3.3)几种常见香肠的加工方法.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灌肠肉制品的加工(3.4)其它类灌肠制品的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 第三章(3-5)灌肠肉制品生产常见质量问题.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罐头肉制品的加工(4.1)清蒸类罐头.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罐头肉制品的加工(4.2)调味类罐头.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罐头肉制品的加工(4.3)腌制类肉罐头.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罐头肉制品的加工(4.4)烟熏类肉罐头.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