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教学设计2_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word教案1

课时计划 第课时第周星期(月日) 课。题又用是必课型新授|进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书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教学目通过本文的学习,明确文理交融的重要性 学习季羡林先生自然朴实的文风和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书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教学重、难 学习季羡林先生自然朴实的文风和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 教学方 讲授练习 教具、 具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了解了“科学求真”、“人文求 善”那么,艺术又是求什么呢?一———“艺术求美”。我们去年也学过一篇 文章《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也明白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 反之亦然。因此,艺术和科学是可以交融的,引出《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 及《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相关知识 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是季羡林先生读吴全德和《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纳米技术与人类文明》,所写的读后感,也有人会评,那这是否是一种书 评呢? (一)读后感和书评的区别: 1、从定义上看: 读后感,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书评,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地 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
课 时 计 划 第 课时 第 周 星期 ( 月 日) 课 题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课 型 新 授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书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通过本文的学习,明确文理交融的重要性 学习季羡林先生自然朴实的文风和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 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书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学习季羡林先生自然朴实的文风和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 教 学 方 法 讲授 练习 教具、学 具准备 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了解了 “科学求真”、“人文求 善”那么,艺术又是求什么呢?————“艺术求美”。我们去年也学过一篇 文章《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也明白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 反之亦然。因此,艺术和科学是可以交融的,引出《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 及《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二、相关知识 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是季羡林先生读吴全德和《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纳米技术与人类文明》,所写的读后感,也有人会评,那这是否是一种书 评呢? (一)读后感和书评的区别: 1、从定义上看: 读后感,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书评,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地 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

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者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2、从表现手法看: 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 书评则公认有趣而充满智慧,实事求是分析。 3、从侧重点看 读后感侧重“读”后有所“感” 书评侧重评论或介绍书籍 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具备读后感的基本特点和思路,即先交代读了 何书,然后对该书做总体评价,接着介绍书中主要内容、观点(或自己印象最 深的内容),再针对这些内容或观点谈读后感受、认识。请根据这一特点,理 清课文的思路。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 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 享年98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 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散文随笔有:《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 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 《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师友》、《季羨林谈人生》、《病塌杂记》、《忆往述怀》、《新 纪元文存》等
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者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2、从表现手法看: 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 书评则公认有趣而充满智慧,实事求是分析。 3、从侧重点看: 读后感侧重“读”后有所“感”。 书评侧重评论或介绍书籍 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具备读后感的基本特点和思路,即先交代读了 何书,然后对该书做总体评价,接着介绍书中主要内容、观点(或自己印象最 深的内容),再针对这些内容或观点谈读后感受、认识。请根据这一特点,理 清课文的思路。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 年 8 月 6 日-2009 年 7 月 11 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 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 12 国语言。曾历任中国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009 年 7 月 11 日北京时间 8 点 50 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 301 医院病逝, 享年 98 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 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散文随笔有:《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 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 《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塌杂记》、《忆往述怀》、《新 纪元文存》 等

季羡林被奉为中国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此,季 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 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智者永,仁者寿 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 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 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三)、吴全德 电子物理学家、电子物理教育家。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任教于物理 系,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 从事光电发射材料、埋藏有金属超微粒子(纳米粒)的薄膜、薄膜的成核生长机 理等研究,是我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在国际上最先解开银氧铯光电 阴极发射机理之谜。提出金属超微粒一半导体薄膜光电子发射模型和固体基质 中超微粒子的成核、生长理论,国际同行称之为吴氏理论。对光电子发射和超 微粒一固态基质薄膜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整体阅读,感受文本,划分课文段落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划分段落。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由自己“天人合一,文理互补”的学术 讲座引出吴全德院士的新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一纳米科技与人类文明》。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一第8自然段):结合吴全德先生的书论证科学与 艺术交融的重要性,肯定吴全德先生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一第11自然段):总结观点一一文理交融是学术 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并推荐此书 四、作业布置 收集成语
季羡林被奉为中国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此,季 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 季羡林曾被授予 2006 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智者永,仁者寿, 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 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 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三)、吴全德 电子物理学家、电子物理教育家。194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任教于物理 系,1952 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 从事光电发射材料、埋藏有金属超微粒子(纳米粒)的薄膜、薄膜的成核生长机 理等研究,是我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在国际上最先解开银氧铯光电 阴极发射机理之谜。提出金属超微粒—半导体薄膜光电子发射模型和固体基质 中超微粒子的成核、生长理论,国际同行称之为吴氏理论。对光电子发射和超 微粒—固态基质薄膜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整体阅读,感受文本,划分课文段落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划分段落。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由自己“天人合一,文理互补”的学术 讲座引出吴全德院士的新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纳米科技与人类文明》。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第 8 自然段):结合吴全德先生的书论证科学与 艺术交融的重要性,肯定吴全德先生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 9 自然段—第 11 自然段):总结观点——文理交融是学术 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并推荐此书。 四、作业布置 收集成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ppt课件1_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ppt课件.ppt
-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教学设计2_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doc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3_《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doc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1_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设计.doc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2_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doc
- 《文成公主进藏》ppt课件2_文成公主进藏ppt.ppt
- 《文成公主进藏》ppt课件1_第30课__文成公主进藏.ppt
-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2_文学的趣味课件01.ppt
-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1_文学的趣味.ppt
- 《文学的趣味》pps课件1_文学的趣味.pps
-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练习题_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doc
-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同步练习_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doc
- 《文学是灯》教案1_《文学是灯》教案.doc
- 《文学是灯》学案_《文学是灯》教学案.doc
- 《文学是灯》ppt课件2_文学是灯ppt.ppt
- 《文学意境的特征》课外练习.doc
- 《文学意境的特征》ppt课件2_文学意境的特征2.ppt
- 《文学意境的特征》ppt课件1_文学意境的特征.ppt
-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2.doc
-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ppt课件(27页).ppt
-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教案1_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word教案.doc
- 《文章写作与修改--捕捉“动情点”》ppt课件2_捕捉动情点.ppt
- 《文章写作与修改--捕捉“动情点”》ppt课件3_文章写作与修改:捕捉动情点_写得丰富.ppt
- 《文章写作与修改--整体的调整》教案1_第一节.doc
- 《文章写作与修改——文章的修改与完善》ppt课件_《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32张].ppt
- 《文章写作与修改——文章的修改与完善》ppt课件(98页).ppt
-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与思考ppt课件.ppt
- 《文章写作与修改》之《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导学案合集_语文.doc
- 《文章写作与修改》之《材料的使用与处理》导学案_语文.doc
-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合集_文章写作与修改.doc
- 《文章写作与修改》综述ppt课件_文章写作与修改.ppt
- 《文章的结构》学案_《文章的结构》学案.doc
- 《文章长短随君意——扩展语句》导学案.doc
- 《文笔精华(四)杨柳》教案6_文笔精华(四)杨柳.doc
- 《文笔精华三:大地上的事情》ppt课件3_第五单元诵读《文笔精华三》.ppt
- 《文笔精华三:大地上的事情》ppt课件.ppt
- 《文笔精华(二)》导学案.doc
- 《文言句式》ppt课件3_文言句式.ppt
- 《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4.ppt
-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_文言虚词小故事.doc